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是從《叔本華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選取了12篇文章,這些文章獨立成篇,討論的話題有閱讀、思考、寫作、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叔本華美學隨筆
  • 作者:(德國)叔本華
  • 譯者:韋啟昌
  • ISBN: 9787208083325 
  • 定價:28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
  • 開本:32
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作者簡介

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1788一l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_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
《叔本華美學隨筆》是從《叔本華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選取了貼近日常生活的12篇文章,這些文章獨立成篇,討論的話題有閱讀、思考、寫作、批評、語言學習、文體、音樂、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華以準確的判斷力、深邃的思考、質樸無華的文筆、言之有物誠實自然的風格,闡述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譯者簡介
韋啟昌,1962年生於廣州,現於澳大利亞行醫。
有兩樣東西可說是我這一生中的摯愛,能有緣對深入了解並從中得益,我真算是幸運的了。這兩樣東西就是叔本華的著作和古老的中醫。
對於叔本華,我可說是一見鐘情,繼而與其私訂細身。現在及未來,那肯定將是長相廝守、白頭到老。本華思想所引起我的讚嘆、愛慕,給予我的精神愉悅也只有中醫的理論及實踐可堪相比。兩者都是那樣的深邃、樸實、直接,其根本觀點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驚,的一致。以後有機會,筆者或許會把這方面的體會公道同好呢。
我是在20世紀80年代“邂逅”叔本華的,並為:“驚艷”,雖然那是在街邊買到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的台灣節譯本,譯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後,我以能閱讀叔本華、茨威格的原文為享受目標。托瑪斯·曼津津樂的“斜躺在沙發上整天閱讀叔本華”的美妙感覺,肯定是得到箇中三昧而發。
叔本華的著作給予了我許多,翻譯它們是某種微:足道的答謝。正如中醫給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醫病人解除痛苦作回報一樣。看到讀者通過我的譯本而賞到叔本華,就猶如看到病人經我之手解除了病痛。實在的報酬對我來說不過如此。
當初翻譯叔本華的著作,並沒想到能夠出版。現:這些曲高和寡的書竟有幸一版再版,已經相當難得。此,筆者夫復何求?
譯著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美學隨筆》、《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阿德勒著《童的人格構成及其培養》。
序言
《叔本華美學隨筆》中的文章選自德國著名哲學家阿圖爾·叔本(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的巨著《附錄和補遺》和《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叔本華早在25歲就發表了認識論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並在30歲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內容涵括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種現象和人的精神現象。他在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完成了這一透徹解釋世事人生的思想巨著。無論古今,這都稱得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蹟。
文摘
這些人這樣寫作卻並非只是出於懶惰,這還有愚蠢的原因,因為他們把這種句式視為一種可愛的“輕靈”文體,可以讓他們的表達跳躍、活潑。只有在相當稀有的個別例子裡,這種句式才是可以原諒的。
只要比喻是把某一未知的關係引到某一已知的關係,那比喻就是很有價值的。甚至那些詳盡並因此變成了寓言的比喻,也只是把事物的某種關係以最簡單、最明晰、最容易為人理解的方式表現出來。甚至概念的組成歸根到底也是以比喻為基礎——只要概念出自把握事物中相似的地方和忽略不相似之處。進一步而言,真正理解事物歸根到底就是把握事物之間的關聯(un saisir derapports)。我們越能在彼此差別很大的情形里和在各自完全不同的事物當中,重又認出事物中的同一關聯,那我們對這一關聯的認識就越清晰和純淨。也就是說,只要事物的某一關聯只在某一個別情形里為我所認識,那我對這一關聯的認識也就只是個別的,因此的確就只是直觀的。但一旦我在兩種不同的情形里也認識到了這同一種關聯,那對這一關聯的整個本質,我就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認識。因此,這種認識就是更加深刻和更加完整。
正因為比喻對於認知來說是強有力的槓桿,所以,能夠提出令人驚奇,並且是鮮明、有力的比喻,也就表明了提出比喻的人具有深刻的理解力。據此,亞里士多德說:“能夠找到比喻是相當難得的事情,因為這是唯一無法向他人學習到的本領。這是天才的標記之一,道理在於要說出很好的比喻,就要認出事物中同類和相似的地方。”(《詩學》)同樣,“甚至在哲學裡,能夠在相差甚遠的事物當中找到相似、同類的東西,就是洞察力的標誌”(《修辭學》)。
發明出語法這一至為了不起的藝術品,無論這具體的語言是什麼,那得具何等創意才行!這樣非凡的頭腦思想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了不起啊!他們創造出不同的詞類,把名詞、形容詞、代詞的性和格,動詞的時態和語氣劃分清楚、固定了下來。同時,這些發明者把未完成時、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細膩地和一絲不苟地區別開來。希臘語在上述時態里,還另有特定表示過去動作時態呢。做出所有這些功夫都是為了這一高貴的目的:擁有一個相稱的和足夠的物質工具,以完整和恰當地表達人的思想,可以記錄下和精確再現出這些思想每一細微的變化和差別。相比之下,現在讓我們看一看當今那些要改良這一藝術品的人吧。那些笨拙、遲鈍、粗糙、以搖筆桿子為業的德國學徒,為了節省點篇幅,就把那些他們認為是多餘的細膩差別清除掉。所以,他
……

編輯推薦

“壞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沒有什麼比新聞記者古老的經典作品更能使我們神清氣爽。”《叔本華美學隨筆》作者他的論述距今約200年了,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風迎百吹來,歷久彌新,似在“針砭時弊”。

目錄

論思考
論閱讀和書籍
論歷史
論文學
論寫作和文體
論語言和語言學習
論判斷、批評和名聲
比喻和寓言
論學者和博學
論音樂
論大自然的美
論死亡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