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形式

小說創作思維方式之一。

反諷形式
小說創作思維方式之一。反諷的基本性質是假相與真實之間的矛盾以及對這矛盾自身無知,不同於一般所說的諷刺。諷刺主要是一種言語方式和修辭方法,它把不合情理的事象通過曲折、隱蔽的方式(利用反語、雙關、變形等手法)暴露突顯出來,讓明眼人看見表象與本質的差異。反諷則體現了一種變化了的思維方式,即敘述者咋不把自己擺在明確的權威地位上,雖然也發現了認識上的差異、矛盾,並把它們呈現;但反諷的意義卻不是由敘述者講出來的,而是由作品的內在結構所呈現的,是自我意識出現矛盾的產物。
特點
這種認識上的差異不是表面的、行將消釋的,而是作品本身無法也不想消解的差異。伴隨它的不是機智的笑聲,而是智慧無法再靠簡單征服對象末維繫的痛苦。反諷出現在小說敘事中,不僅能夠表現現代社會中人們認識能力與價值觀念的相對性、多重性,而且還使讀者在接受過程中的心智活動複雜化。如,小說《大林莽》中,在嚴酷無情污申秘莫測的熱帶雨林面前療目形之下,人顯得渺小了。在人與自然之間,人(知青們)通過主宰自然而主宰自我的觀念,與其說是悲劇性的,不如說還帶上了喜劇色彩。荒誕恰恰體現在人們的信仰籠罩在假相里而不自知,想悲劇性地縮小和調和人與世界的距離,然而徒勞。這造成了深刻的反諷意味,小說的歷史反思和哲學反思坦就獲得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形態;反諷的對象是“我”,這個“我”聯繫著作者的主體意識,人物的主體意識以及讀者的主體意識,也聯繫著舊的自我評價、定向和在世界中的位置感。有意識地運用反諷形式,有助於小說的多重敘述角度的出現,認識歷史的深層運動,講故事之外訴諸人們更深層的心理、思維活動層面。但反諷形式的藝術把握也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