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鑄春秋·第2卷

友誼鑄春秋·第2卷

本書作為《友誼鑄春秋——為新中國做出貢獻的日本人》(卷一)的延續 ,記述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至新中國成立前後的一個時期內,一部分日本 人投身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感人事跡,反映出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這些日本 友人為新中國所做的貢獻。其中既有對個人的細緻描寫,也有對團體群像的 粗獷勾勒。主要人物涉及部隊、醫院、鐵路、工廠、礦山、學校、出版、電 影等眾多方面,材料翔實,圖文並茂,再現了當時歷史的一面。

基本介紹

  • 作者:吳學文
  • ISBN:9787501171699
  • 頁數:423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8
  • 副標題:為新中國做出貢獻的日本人
編輯推薦,前言,本書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反映了自1945年日本投降到新中成立初期的那一特殊歷史時期和特殊環境下,留在中國各地的一大批日本人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國際主義精神。全書依據有關人士提供的真實史料而編寫,因此反映了那一階段的中日關係史的一個側面

前言

繼《友誼鑄春秋——為新中國做出貢獻的日本人》(卷一)出版之後,現 在,她的第二卷又與廣大讀者見面了。第一卷在2()02年出版時正值中日邦 交正常化30周年,第二卷的付梓又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人民反法西 斯戰爭勝利60周年,其意義不言而喻。
《友誼鑄春秋》一書,無論是第一卷還是第二卷,反映的都是自1945年 日本投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那一特殊歷史時期和特殊環境下,留在中國各 地的一大批日本人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們 所表現出來的國際主義精神。本書是依據有關人士提供的真實史料編寫而成 的,因此,可以說它反映出了那一階段的中日關係史的一個側面。
談起近代的中日關係史,人們自然會想到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 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無比深重的災難。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 行罄竹難書:中國的大好河山被踐踏蹂躪,多少同胞慘遭殺戮,妻離子散、 家破人亡,又有多少重要的文化古蹟和稀世珍寶毀於戰火。同時,我們知道 ,那場侵華戰爭也給日本的普通百姓帶來了痛苦:大批日本青年被驅趕到戰 場充當侵略炮灰,一批批日本農民——其中包括十幾歲的男女少年——被誘 騙到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所謂“開拓”,為日本統治者推行殖民主義效勞。
但是,日本的侵略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在中國軍民抗戰即將取得 勝利的時期,一些日本士兵,幡然醒悟,棄暗投明。日本投降後,更有眾多 放下武器的日本前軍人被我軍收留,還有大批日本僑民被我留用。由於他們 過去長期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毒害,對侵華戰爭的反動性質缺乏認識,而 且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抱有懷疑,所以大都經歷了從恐懼、茫然,到內疚、 懺悔的思想轉變過程。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感召下,他們一旦轉變了 思想和立場,便與中國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積極投身到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直接參加了解放全中 國的戰鬥,南征北戰,出生入死,有些人甚至犧牲了寶貴生命,長眠在中國 的土地上。
這些曾與中國同志有過同生死共患難的經歷、並結下深厚友誼的日本人 ,中國人民親切地把他們稱為“同志”和“朋友”。正像周恩來總理所說: 這些日本朋友大多數“工作很好,幫助了我們,我們很感謝他們……這是友 誼,可以說是真正的友誼……這就是我們友好的種子。”這些人陸續回到自 己的祖國——日本後,大都成為一顆“友好的種子”,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 ,不改初衷,始終不渝,為日中友好和日中關係正常化,為爭取世界和平而 繼續努力。
他們的事跡是中日關係史上的一個亮點,他們的功績應當載入中日關係 的史冊,並應為世人所知。如果我們把今天屹立在世界東方的新中國比作一 座豐碑,那么曾經為她的誕生和建設出過力、流過汗、流過血的日本人的名 字,也理應鐫刻在這座豐碑之上。在中日兩國人民構築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 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今天,他們親手播下的友好種子必將開花結果。
今天我們談中日關係時,經常提到一個口號:“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我認為,“以史為鑑”的“史”,毫無疑義是指整箇中日關係發展的歷程 。它應當包括三個特殊的階段:(一)長達兩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史;(二)在近 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的日本侵華戰爭史;(三)戰後幾十年來兩國的友好人士和有識之士,其中包 括本書所寫的一大批曾在中國留用的人員,為中日關係的順利發展而艱苦努 力、嘔心瀝血的奮鬥史。對於第二階段的那段不愉快的歷史,我們不應忘記 ,而對於第一、第三階段的歷史我們同樣也不能忘記。我們只有全面地把握 這三個階段,才能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才能樹立起珍惜來之不易的中日關係 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本書第一卷的中文版出版後,在前攝南大學教授武吉次朗先生及其他日 本朋友的辛勤努力下,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少日 本報刊刊登了書評,一致認為《友誼鑄春秋》一書寫的“是中日友好的原點 ”。
有的日本政治家指出:這本書把“被埋沒的史實發掘了出來。日中兩國 的無名人士在同甘共苦中培育了友誼,建立了信任,應當說正是無數的這樣 一些事跡,構成了日中友好的原點。書中人物的高邁志向和他們壯烈的人生 ,是對我們這些生活在今天的人的一種鞭策和鼓勵。” 一些在書中被寫到的人則表示:“中國如此高度評價我們,並把我們的 經歷作為史實留下來,對此我表示敬意。”“中國沒有忘記我們,我很感動 。” 一位日本婦女的丈夫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做過汽車司機,她說:“ 我丈夫生前常常給我們講述他在中國時的情況,但由於我們不了解,只能點 頭而已。現在,讀了如此詳細的記錄,知道了我的已故丈夫、孩子們的已故 父親的青春時代,對此表示衷心感謝。我們把書供奉在佛壇上,遇有來訪者 ,還拿出來給他們看。”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號,代表 了我們大家的理想。”並強調指出要“把中日關係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 來發展。第一步放到21世紀,還要發展到22世紀、23世紀,要永遠友好下去 。這件事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中日兩國建立長期、穩定、 健康的睦鄰友好關係,不僅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幸福,而且也有利於亞洲和世 界的和平。為了實現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中日雙方都需要培養像 老一輩那樣在中日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友好人士和一大批中日友好事業的 接班人,以便增強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後續力量。因此,雙方的有心人都在 進行認真的思考。如果本書的問世,能在“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方面發揮 積極的作用,那將使我們感到莫大的喜悅。
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作為研究中日關係史、關心中日關係發展的民間學 術團體,在編寫第二卷時,與第一卷時一樣,都派出採訪團到日本採訪了當 事人,並在中國國內尋訪知情者。在這個過程中,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日中友 好會館的鼎力支持和眾多日本朋友的大力幫助。如果沒有他們的熱心幫助, 本書的問世是不可想像的。國內有關單位和個人也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因此 ,應該說本書的出版是中日雙方合作的結晶。但是,由於篇幅有限,無法將 所有被採訪者和他們講述的事情全部展現於書中,儘管我們做了種種努力, 仍難免掛一漏萬,留下了不少遺憾。在此,謹向所有接受我們採訪和支持幫 助我們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本人有幸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因此,先睹為快,有機會在成書前 ,閱讀了全部校樣。燈下掩卷,思緒萬千,有感而發,書此為序。
《友誼鑄春秋》編輯委員會顧問 劉德有 2005年4月於北京

本書目錄

他對新中國化學事業功不可沒
一一記丸澤常哉博士 湯重南
解放軍的功臣醫生麥倉元 高海寬
光明之路光榮之路
一一記日本朋友兵頭義清 吳學文
成渝線上的青春足跡
一一記日本鐵路技師濱岡禮藏 孫東民
“人生無悔”
一一記日本專家營沼不二男 劉德有
38軍的日籍功臣
一一村井良一 張旺棟
天蘭線上築路人
一一記已故日本天水會會長南谷正直 高海寬
昔日馳騁解放戰場今朝獻身日中友好
一一記“回想四野會” 張旺棟
戶井田三郎的中國情 王慶英
與楊子榮在同一部隊的日本戰士
一一記唐木田俊介 朱福來
獻身於日中友好事業的金丸千尋 丁 民
花菌昭雄與47軍中的日本人 劉智剛
留下他業績的一座座“紀念碑”
一一記日本專家池田亮一 劉德有
記日籍戰士大巾博幸和堀達松平 馮昭奎
無畏的戰士嶄新的人生
一一記日本友人野田明 俞宜國
新中國美術電影片的創始
一一持永只仁(中國名:方明) 丁 民
櫻花時節會友人:
永野治己 本田繁夫婦井上新一郎 王泰平
中日友好的種子一記森川和代 王效賢
馬恆昌小組中的日本朋友
一一中村良一 黃幸
通訊技術專家酒井重作 張旺棟
“鶴崗煤礦是我再生的故鄉”
一一採訪曾田武、曾田志伊實錄 俞宜國
在中國醫科大學教材科工作過的日本朋友們
一一太田文明 中山亮爾
井上定雄 馮昭奎 關立彤
東北有色金屬管理局的日本專家們 朱福來
我和我的一家在中國的經歷
一一長谷川忠雄訪談錄 關立彤
居住在紫禁城旁的日籍中國老幹部
一一記中村京子 高海寬
他們與新中國第一台國產電影放映機的誕生
一一記服部保一、尾野達男、
安武龍太郎 丁民 朱福來
一名侵華日軍飛行員的真實故事
一一記宮田忠明 馮昭奎
難忘的戰鬥歲月
一一記原四野軍醫今村匡平 徐啟新
戎家實:為《人民中國》奉獻了25年 劉德有
崢嶸歲月 深厚友情
一一記解放軍護士清水章子 丁 民
解放軍中的日本名醫
一一濱高家三次 久保賢治 松原勛 朱福來
把青春獻給中國
一一記高橋德子 張旺棟
日本鄉村“老八路”:小田切袈裟志 呂小慶
東北國營第一造紙廠的日本技術人員 俞宜國
為新中國鐵路建設奉獻寶貴年華
一一記日本老朋友玉利福男夫婦 丁 民
為增產支前而奮鬥的藤田功 朱福來
我參加了八路軍
一一佐藤康行訪談錄 關立彤
解放軍高炮部隊戰士
一一藏屋秀二 馮昭奎
中國航空學校中的日本飛機維修師
一一井上猛 朱福來
他把技術留給中國工人
一一記日籍技師年森義幸 關立彤
新田大夫一一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葉 綺
恆吉甫:這是我的“寶貝” 朱福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