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友好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友好村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友好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楊壩鎮
  • 郵政編碼:445000
  • 電話區號:0718
  • 車牌代碼:鄂Q
地名由來:
以人們心裡期盼命名。寓意青山綠水、和諧友好,故名。
基本介紹:
友好村位於柏楊壩鎮西北方向,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85.3公頃,共有19個村民小組,668戶,2824人,其中黨員43名。友好村村班子健全,凝聚力強,有戰鬥力,在鎮黨委、政府指導下,帶領民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艱苦奮鬥,發展種植和養殖為主,實現全村收入1284萬元,人均收入2564元。
友好村與齊心村、龍興村、水井村、大淌村、紅岩村、高仰村、龍山村、齊躍村、龍鳳村、西坪村、響水社區、一心村、鹿子坪村、龍門村相鄰。
歷史沿革:
周武王時期屬巴之屬國(夔子國屬地),秦始皇時期屬巴郡魚復縣。
東漢時期屬固陵郡,唐朝屬夔州府人復縣(貞觀23年更名奉節縣),宋、元朝時期隸屬四川夔州路。
明朝洪武二年“奉勅填蜀”有高、譚、牟、冉、蒲、李、黃、鐘、覃、楊、方、趙、朱、魏等姓人到柏楊各地挽草為業,定居。
順治三年(1646)按朝廷《墾荒令》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之民,來柏楊入籍者日益增多(挽草為業)。
乾隆以後,奉節縣改為保甲制,全縣分南岸都里(共12甲)和北岸永里(共13甲),柏楊屬奉節南岸都里(甲的區域不詳)。
嘉慶二年(1797)11月建立柏楊訊所,屬於四川夔州府奉節縣南岸柏楊壩汛。
民國35年屬奉節縣第7區楠楊鄉11保;1949年12月屬奉節縣第八區楠楊鄉;1952年8月劃歸湖北省利川縣,隸屬利川縣第十三區;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改為柏楊公社友好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改名柏楊區高橋公社友好大隊;1975年撤區並社,屬柏楊公社;1981年更名柏楊壩公社;1984年撤社建區,屬柏楊壩區高橋鄉,原名稱友好大隊變更為友好村;1986年撤縣建市屬柏楊壩區;1996年撤區設鄉鎮,隸屬柏楊壩鎮迄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