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的,亦作“厭地”。意為猛地、突然、忽然。厭,是多音多義字,常用含義為:1、貶義,指討厭,不喜歡;2、滿足,例如“聚斂無厭”;3、即此處含義,通“奄”,突然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厭的
- 另外寫法:厭地
- 讀音:yǎnde
- 含義:突然、猛然
- 通假字:“厭”通“奄”
詞語用法示例,“厭”讀音及含義,含義出處,
詞語用法示例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但見箇客人,厭的倒退。”
元·喬吉:《新水令·閨麗》套曲:“忽的迎頭見咱,嬌小心兒里怕,厭地回身攏鬢鴉。”
“厭”讀音及含義
厭(厭)yàn
⒈憎惡,煩膩:~惡。~煩。~倦。討~。〈引〉嫌:山不~高,海不~深。
⒉飽,滿足,也作"饜":貪婪無~
厭yā 1.一物壓在另一物上。 2.指被壓。 3.指被壓死。 4.覆壓。 5.壓制;抑制。 6.以迷信的方法,鎮服或驅避可能出現的災禍,或致災禍於人。 7.鎮壓。 8.堵塞。 9.迫近。 10.著;佩帶。 11.壓降;降低。 12.收縮。 13.承當。
厭yǎn 1."魘"的古字。惡夢。 2."黶"的古字。掩蔽;掩藏。 3.通"奄"。忽然。參見"厭的"。
厭yān 1.安然。 2.和悅。參見"厭然"。 3.微弱;不振。 4.疲倦;睏倦。 5.見"厭厭"。
厭yì 1.長揖。 2.見"厭浥"。
含義出處
厭 <動> ya
一物壓在另一物上 [press]
厭,笮也。――《說文》。段注:“此義今人字作壓,乃古今字之殊。”
地震隴西,厭四百餘家。――《漢書·五行志下之上》
如牆厭之。――《荀子·彊國》
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為兩。――《荀子·解蔽》
又如:厭覆(車翻人壓)
泛指壓制;抑制 [restrain]
東厭諸侯之權,西遠羌胡之難。――《漢書·翼奉傳》。――師古曰:“厭,抑也。”
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漢書·辛慶忌傳》。師古曰:“厭,抑也。”
又如:厭抑(壓制)
以迷信的方法,鎮服或驅避可能出現的災禍,或致災禍於人 [pray for supp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