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黃砂泥是一種典型紅壤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厚黃砂泥
- 分布區域:江西省贛州、吉安、上饒等
- 面積:23000 畝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 歸屬與分布 厚黃砂泥,屬紅壤亞類泥砂紅土土屬。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吉安、上饒等地區丘陵緩坡地段。共有面積2.30萬畝。 2.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石英岩類風化物,是經耕種利用發育而成的旱地土壤, 剖面A11—A12—B—C型。土體深厚,達60cm以上,由於耕種利用在耕作層下往往形成厚約 10—15cm的亞耕層。B層多呈淺黃橙色,可見明顯的鐵錳結核及膠斑。C層多在60—70c m以下出現。土壤質地較粘重,粉粒和粘粒含量在60%以上,為壤質粘土或粉砂質粘土。 土體含少量石礫,下部土層則更為明顯。土壤呈微酸性—中性。耕作層(包括亞耕層)多為中性 ,pH為6.1—6.6,隨土體加深,酸度增大。有效陽離子交換量為5—8me/100g土, 鹽基飽和 度除耕作層稍高處,B層的鹽基飽和度則較低,在20%以下。據6個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 有機質含量為1.22%,全氮0.075%,鹼解氮67ppm,速效磷8ppm,速效鉀34ppm。 3. 典型剖面 采自贛縣沙地鄉螺田村低丘緩坡地,母質為石英岩風化的坡殘積物。 年均溫19.4℃,年降水量1434mm,無霜期285天,≥10℃積溫6150℃。旱耕地。 A11層: 0—12cm,濁黃棕色(濕,10YR 5/3),灰黃棕色(乾,10YR 6/2),壤質粘土, 屑粒狀結構,疏鬆,多量根系。 A12層: 12—28cm,濁黃棕色(濕,19YR 6/3),淺淡黃色(乾,2.5YR 7/3),壤質粘土, 塊狀結構,較緊實,中量根系。 B層: 28—63cm,濁黃棕色(濕,10YR 6/4),淺淡黃色(乾,2.5YR 8/3),壤質粘土, 塊狀結構,緊實,少量根系。 C層: 63—100cm,濁黃橙色(濕,10YR 6/4),濁黃橙色(乾,10YR 7/3),壤質粘土, 塊狀結構,緊實,無根系,夾多量母質岩半風化碎塊。 4. 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土體較深厚,質地較粘,耕性和通透性能較好。 有機質 及養分含量低,特別是全磷、全鉀和速效鉀缺乏,土壤熟化程度不高,肥力低。抗旱能力 差,適種性不廣。農作物、果樹和茶葉產量均不高,屬低產旱地土壤。在改良利用方面, 應積極開闢水源,解決灌溉用水,增強保收程度;增施有機肥,擴種綠肥,改善土壤結構; 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坡地,應退耕還林,實行果糧間作,果肥間作,增加地面覆蓋物,保持 水土,培肥地力。
主要性狀
土體深厚,達60cm以上,由於耕種利用在耕作層下往往形成厚約10—15cm的亞耕層。B層多呈淺黃橙色,可見明顯的鐵錳結核及膠斑。C層多在60—70cm以下出現。土壤質地較粘重,粉粒和粘粒含量在60%以上,為壤質粘土或粉砂質粘土。土體含少量石礫,下部土層則更為明顯。土壤呈微酸性—中性。耕作層(包括亞耕層)多為中性,pH為6.1—6.6,隨土體加深,酸度增大。有效陽離子交換量為5—8me/100g土, 鹽基飽和度除耕作層稍高處,B層的鹽基飽和度則較低,在20%以下。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體較深厚,質地較粘,耕性和通透性能較好。 有機質及養分含量低,特別是全磷、全鉀和速效鉀缺乏,土壤熟化程度不高,肥力低。抗旱能力差,適種性不廣。農作物、果樹和茶葉產量均不高,屬低產旱地土壤。在改良利用方面,應積極開闢水源,解決灌溉用水,增強保收程度;增施有機肥,擴種綠肥,改善土壤結構;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坡地,應退耕還林,實行果糧間作,果肥間作,增加地面覆蓋物,保持水土,培肥地力。
分布地貌
江西省贛州、吉安、上饒等地區丘陵緩坡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