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卡

厘卡

舊中國徵收厘金所設的專門基層機構。清末民初全國各地舉辦的具有通過稅或貨物稅性質的厘金或厘捐,徵收機構一般分為三級,最上一級為厘捐總局(分二級的不設總局),其下設厘局,分布本省府、州、縣或商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厘卡
  • 拼音:lí kǎ
  • 注音:ㄌㄧˊ ㄎㄚˇ
  • 性質:專門基層機構
簡介,詞語厘卡,詞語解釋,詞語典故,

簡介

厘局又在通商要道或市鎮設分局或厘卡,經理厘捐。分局或厘卡之下有的還設分卡和巡卡。分卡分兩種:一種管徵收;一種管查驗。巡卡擔任稽查和緝私,並配備有巡船、炮船等武裝。事務較簡的厘局,其下僅設厘卡,不再設分卡。厘卡有委員、司事、巡丁等約10餘人,分卡一般僅設司事、巡丁各二人。據估計,清末全國18省厘卡總數(包括分卡)約有2500-3000處,有工作人員2.5萬人左右。

詞語厘卡

【拼音】:lí kǎ
【注音】:ㄌㄧˊ ㄎㄚˇ

詞語解釋

舊時徵收厘金的機構。一般於通商要道設定正卡,下設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設定查驗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專司查驗和緝私;後者專管徵收。

詞語典故

【出處】: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可否飭下各省督撫察度情形,或酌減捐數,或歸併釐卡,以為異日盡裁之漸。”
【示例】:清 劉銘傳 《請開鐵路以圖自強疏》:“方今國計絀於防邊,民生困於釐卡。”參見“ 釐捐 ”、“ 釐金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