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甲藻病

卵甲藻病

卵甲藻病是一種傳染性魚病,又稱打粉病、白鱗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卵甲藻病
  • 是否傳染性傳染性
  • 又稱:打粉病
  • 又名:、白鱗病
症狀,卵甲藻病原體,防治方法,

症狀

病魚初期體表粘液增多,背鰭尾鰭及體表出現白點,白點逐漸蔓延至尾柄、頭部和鰓內。驟看與小瓜蟲病的症狀相似,仔細觀察,可見白點之間有紅色血點。顯微鏡檢查白點,卵甲藻是不會動的,與小瓜蟲有明顯的區別。後期病魚呆浮水面,或在水中群集成團,身上白點連線成片,就像囊了一層白粉。最後病魚瘦弱而大量死亡。 魚體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隨著病情加重,在病魚的體表、鰭條和鰓上肉眼可見許多白點,病魚顯得煩躁不安,魚體消瘦,體色發黑,嚴重時停止攝食,鰓絲腐爛,鰓蓋不閉合,呼吸困難。最後導致死亡。
卵甲藻病

卵甲藻病原體

寄生性嗜酸卵甲藻,藻體呈腎狀,寬大於長,寬102-155微米,長83-130微米。主要危害金魚,春末至秋季最嚴重,一般在酸性的池水即氫離子濃度為316.3-10000mlol/(PH5-6.5)中,水溫22-32℃時發生此病。金魚放養太密,缺乏動物性活餌料,病情更加嚴重。
卵甲藻病菌卵甲藻病菌

防治方法

硼砂10-25ppm、生石灰5-20ppm全池遍灑,使池水的氫離子濃度調節100nmol/L以內(即PH7以上),可使嗜酸卵甲藻脫落。將病魚轉移到水質為鹼性的缸或小池中,病魚很快痊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