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於卵巢深部,經血瀦留形成的囊腫。積血多呈朱古力糊狀,常因表面出血或囊壁破損而與鄰近器官粘連,病人有月經紊亂、痛經、不孕等表現,可手術切除。
基本介紹
- 常見發病部位:卵巢深部
- 常見症狀:月經紊亂、痛經、不孕等表現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異位在卵巢的子宮內膜所引起的,這種異位的子宮內膜,其組織結構與正常位置的子宮內膜相同,也可出現增生或分泌期的改變,並引起月經來潮,由於經血無法排出,積聚在卵巢,形成囊腫。
鑑別診斷
(1)卵巢單純性囊腫:卵巢濾泡囊腫或黃體囊腫單側多見,囊壁薄而清楚,囊腫周圍無粘連,囊腫隨月經周期變化,其大小、形態可發生改變。卵巢朱古力囊腫雙側多見,囊壁較厚且欠清楚,T2WI內部可呈極低信號暗影征,周圍有低信號環,常因囊腫內反覆出血的刺激,使囊腫與周圍組織器官粘連,臨床常有痛經史。
(2)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單側多見,囊壁邊緣清楚,臨床上多無症狀,但是當囊腺瘤發生破裂後,周圍也可有粘連,需結合臨床病史(有無痛經史、急性破裂的發作史等)來鑑別。
(3)盆腔膿腫:增強掃描盆腔膿腫壁呈環形強化,強化環較厚。臨床多有炎症的表現。
(4)卵巢癌:卵巢朱古力囊腫並有新鮮出血時,可類似囊實性腫塊,需要與卵巢癌相鑑別。卵巢癌增強掃描後實性部分明顯強化或有壁結節,而卵巢朱古力囊腫類似實性的出血部分,增強掃描後無強化,也無壁結節。
(5)卵巢囊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T1WI、T2WI呈均勻高信號,有化學位移改變,脂肪抑制相為低信號,是最好的鑑別方法,囊性畸胎瘤多伴鈣化,與周圍組織一般無粘連。
檢查
(一)年輕婦女有繼發性進行性痛經及不孕史或有月經紊亂。表現為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
(二)婦科檢查:病變位於子宮直腸陷窩者,可觸及大小不等的不規則的結節狀突起,觸痛明顯,子宮骶骨韌帶增厚壓痛。異位卵巢時常可觸及一側或兩側盆腔內有固定的囊性腫塊,伴或不伴壓痛。陰道或宮頸有病灶時,在其黏膜下可看到紫褐色斑或結節或小片出血。子宮多固定於後位。
(三)腹腔鏡檢見卵巢表現、輸卵管周圍、宮骶韌帶、乙狀結腸、盆腔腹膜表面、子宮直腸陷凹處可見有紫褐斑點或小泡,或有紫藍色實質結節或包塊,經活檢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者。
治療原則
根據年齡、症狀輕重、病變程度和對生育的要求選擇治療方案。
(一)非手術療法:
1.高效孕激素周期療效:用於痛經較明顯,而病變輕微的無生育要求或未婚婦女,給炔諾酮、甲地孕酮、安宮黃體酮等。自月經周期第6~25d服藥,4~8mg/d以抑制排卵,可連續服用3~6個周期。
2.假孕療法:月經第6d開始服甲地孕酮(或炔諾酮),第1周每次4mg,2次/d;第2周每次4mg,3次/d;第3周每次8mg,2次/d;第4周每次10mg,2次/d;持續3~10個月,造成假孕狀態,可出現類早孕反應。如發生突破性出血,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mg或乙烯雌酚0.5mg,1次/d。
3.睪丸素:甲基睪丸素5mg,2次/d,含化,月經第5~14d服,共10d;或丙酸睪丸酮25mg,每周2次,每月總量不超過300mg,可緩解症狀。現如今也主張採用小劑量甲基睪丸素5mg/d,舌下含服,連續3~6個月,可以緩解痛經。
4.假絕經療法:口服丹那唑,使子宮內膜萎縮,400~800mg/d。如果400mg/d不能使症狀迅速緩解、月經停止和體徵改善時,可逐漸加大至600mg/d以至800mg/d。一般在月經第1d開始,持續6個月。
5.其他試用的新藥物,如LHRH類似物,由於其與GN-RH受體有高度親和力,作用甚強,故可導致對垂體的降調作用而顯著地降低FSH、LH和雌激素的分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二)手術治療:
1.根治性手術:子宮及雙側附屬檔案切除。
2.保守性手術:年輕有生育要求者,儘量切除病灶,保留子宮及一側卵巢。無生育要求者,可切除子宮及一側附屬檔案。盆腔內局部病灶電灼、CO2雷射氣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