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魯迅

印象--魯迅

《印象--魯迅》,收錄於巔峰之聖所著的自傳體小說《巔峰遊記》,是作者在大學期間寫的一篇小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象--魯迅》
  • 原著作者:巔峰之聖
  • 創作背景:2014年12月寫於合肥
人物印象,人物綜述,作者評價,

人物印象

魯迅先生個頭不高,皮膚也不盡白皙,但卻滿腹詩文,滿面的剛毅,特別是那黑暗中從他自身迸發出的一腔光亮最為引人注意,可在漫漫的黑夜路途中為善良忠義的人們指明求索的方向,亦為邪惡奸佞的魔鬼執行來自地獄那最為嚴酷的阿鼻刑法。而那雙極為深邃的眼眸仿佛能夠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壁壘,穿透那個充斥著陰暗與殘血暴雨的世紀。魯迅先生臨危執筆,如劍,如槍,如龍,氣勢慣虹。他是那個世紀敢於衝破黑暗,直面慘澹的先驅者,身繞萬千雷電攜無上之神威,肅殺黑暗,樂引光明。

人物綜述

在他後期的文學創作中我們看到的無疑是一個極具知識分子氣息,雖待人親和但又威風凜凜義正嚴酷的革命先驅者,一個仁慈卻不失威嚴的長者。在那個四處都是充滿了苦難的紀元里,這無疑是令人敬佩的。但同樣從魯迅先生的作品裡我們也能夠熟知一個滿是聰穎活潑,天真無邪的少年心性的五尺之童。沉下心來細細篤學,從百草園漫步到三味書屋,會途遇到很多魯迅筆下相熟的人,有與自己同樣聰穎好玩的好友少年閏土,有他的蒙學老師壽鏡吾老先生,還有他那惡人趣味卻不得不為她偉大神力而讓作者產生敬意的長媽媽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我至今仍然記得當初老師讓我們反覆背誦的這段例文,而今記憶猶新,這是我印象里第一次淺擱在魯迅先生的書香里。年少時的魯迅與我們常人無異,同樣頑皮、天真爛漫,充滿稚趣。與少年閏土鄉野尋趣,聽保姆阿長講述“長毛子”的故事,並因此而羨慕阿長那偉大的神力。好閱讀奇談怪異,更不必說當得到《山海經》時那種別樣的驚喜。因為聽說百草園內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因此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也盼望著能夠遇見美女蛇。童年時代的好奇心雖相隔久遠,卻也大抵相同,是充滿無限趣味的。
幼苗逐漸茁壯成長,年輕時的魯迅更多了一絲剛毅,多了一份對家,對國,對社會應有的責任感。在日本留學期間,一個箇中國留學生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更有滿面油光打扮的標誌極了。在觀看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時,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在文中的這一段描寫也算是讓青年時的魯迅徹底摒棄了先前的學醫救國的方針,開始從人心、人的精神上來試圖拯救國民的生存狀況,於是輾轉回到國內,棄醫從文,成為了當時中國文學政壇的當紅明星,優秀革命者。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雖有心以筆救國,守衛文學革命戰線,但那畢竟不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中國,那是一個舊的世界,一個被黑暗籠罩著的舊中國。單以一己之力又怎能戰天鬥地,所以有了亦師亦友的劉和珍君的慘案,魯迅當時雖然在教育部門任職可卻也沒多大實權,慘案就發生在自己眼前,雖有心卻也無力回天,唯有將對無辜的遇難者的緬懷和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寄託於那鮮紅的血刃,筆筆落下,字字千鈞。這個時候的他無疑是困苦的,但依舊在困苦中不向黒暗屈服,以自己的方式去盡力挽救這個國家,這個遠遠深陷於黑暗的民族。

作者評價

魯迅,舊中國暗黑世界中的一縷光明,一骨高貴的堅脊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