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說

《印說》的作者是周應願,這本書主要採摘前人舊說,中間加上一些作者本人的觀點,闡述官、私印製之起源和沿革,及治印的篆法、章法和刀法等,是明代極有影響的評述性論著。

基本介紹

  • 本名:周應願
  • 字號:公瑾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去世時間:1600年
  • 主要作品:印說
作者簡介,書籍簡介,

作者簡介

周應願(生卒年不詳),字公瑾。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善治印,著有《印說》,成於明萬曆庚子(1600年)。

書籍簡介

《印說》主要採摘前人舊說,間加己論,闡述官、私印製之起源和沿革,及治印的篆法、章法和刀法等。共分原古、證今、正名、成文、辨物、利器、仍舊、創新、除害、得力、擬議、變化、大綱、眾目、興到、神悟、鑑賞、好事、遊藝、致遠等二十目。各目一篇,開篇先設小序,然後專題闡述。對於印學之源流及治印心得論述頗詳,特別是結合書法中的筆法來論證篆刻中的運刀,可謂獨具匠心。並且,不拘泥於就印論印的傳統方法,擅於闡發深化,觸類旁通,涉筆縱橫,引證廣博而又切中肯綮。所述各法,常能發人深思,評斷服人,一時馳騁於印壇,成為明代極有影響的評述性論著。但由於此書較重文彩,修辭亦工,又過多鋪陳,故論者曾以“言多迂闊,不切事理”等語加斥,然而,此著仍然屬於印學史上早期屈指可數的、較為完整而又系統的佳作之一。
稍後,印人楊士修(生卒年不詳,字長倩,號無寄生,雲間(今上海松江)人)據此刪節而成《印說刪》。著名篆刻家趙宦光(1559-1625,字凡夫,號廣平,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亦將此加以刪節,並分章列目,修成《篆學指南》一書,且收入《篆學瑣著》。兩書廣為流傳,致使原作反而湮沒不彰。
同代印人萬壽祺(1603-1652,字年少,更字若,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亦撰《印說》一篇,與周著同名。作者針對當時印作缺乏生氣,其因在於不懂書法,故詳細辨析了書法與印法的關係。此書成於崇禎乙亥年(1635),見錄於《美術叢書》等。
清初印人陳鍊(1730-1778),字在尊,號西葬,福建同安人)也撰有《印說》一篇。分十條介紹篆法與章法的要領和宜忌,並概述十種基本刀法的特徵和得失。作品載《秋水園印譜》,成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也被《篆學瑣著》等收錄。
此外,清龔自珍(1792-1841,字瑤人,號定盒,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也撰有《印說》一文,敘述古印之來源,考核其流變等,全文僅數百字,但頗有參考價值。除收入《龔自珍全集》之外,又見錄於西泠印社的《歷代印學論文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