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紋陶文化
- 外文名:Stamped pottery culture
- 面世地點:巴爾幹半島
- 類型:陶瓷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南方的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出現了一種很有特色的陶器。這種陶器燒制堅硬,猶如瓷器,故名硬陶。陶器表面拍印一些方格紋、圓圈紋、曲折紋等幾何形紋飾。由於它的分布範圍相當廣泛,因此人們把出有這種陶器的古代文化稱為印紋陶文化。它的延續時間也很長,一直到商周時期的遺址還有發現,而且流傳到北方中原地區。
殷商時期,北方出現了青銅文化,而浙江卻出現了印紋陶文化。這是生活在浙江的越人與自然界鬥爭的一種偉大創舉,也是立足浙江資源,因地制宜的一種創造。商周時,浙江的上虞出現了中國迄今最早的專燒印紋硬陶的石窯。而於1956年發現的蕭山茅灣里印紋陶窯址,則是保存較完整的春秋戰國時代的一處典型的印紋陶窯址。該窯址存有大量陶瓷碎片及燒壞變形的完整陶器,表紋飾有米字紋、方格紋等,並且表里均塗有一層青色的薄釉,有的則胎質堅硬密實,易吸水分,器底壁厚,器身單薄,外表素麵,裡面有螺旋紋。可見,當時制陶工業的水平已有非常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