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落村

卡落村又名“卡魯”,為貴州省松桃縣城至長興堡鎮的中間地段,距縣城9公里,如今的卡落行政村轄6個村民組(包括鳳田溝),212戶,1049人,村民以龍姓苗族為主(原來的四大房)、另有田姓、麻姓、石姓,卡魯苗語屬苗語東部方言。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70米,大興至迓架二級公路穿村而過。西北部與擋擺村接壤,東邊與雞早溝交界,南連納沖村。村落呈梯形,下寬上窄,分兩排依斜坡而建,中間留有20多米的空曠地和一條獨路通往後山。據說這是先輩們在複雜的年代裡為防止土匪進村燒殺搶擄而設計成如此的排列。如有土匪進來兩邊村民一呼百應,兩面夾攻,村頭和村尾迂迴包抄形成瓮中捉鱉、關門打狗之戰術。如今卡落村民仍然保持這種建房習慣在中間空曠地不建任何房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落村
  • 隸屬:黃板鄉政府
  • 人數:1049人
  • 總面積:3.45平方公里
  • 戶數:212戶
村情介紹,歷史和資源,村史回眸,戰火時期,人才和發展,卡落新貌,後記,

村情介紹

竹離木屋對溪徐,春入山村處處花。細雨濛濛雞犬叫,炊煙起處是人家。桃李花開、炊煙鳧裊,一幅坐落在黃板鄉政府所在地——卡落村。天然而令人陶醉的鄉村風景,感覺是那么的親切和愜意! 在一片寧靜安詳中一切是那么的和諧,那么輕鬆自在。它就坐落在黃板鄉政府所在地——卡落村

歷史和資源

卡落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載荷著豐富的歷史內涵,雍正八年(1730)遷下營理苗同知至長沖(今老松桃)置松桃廳。卡落村劃歸為卡落塘(今落塘村)管轄。十一年(1733),松桃廳由長沖移至蓼皋山下建城(今松桃縣城),轄區未變。1949年11月12松桃解放,1956年9月11日,撤銷松桃縣,改設松桃苗族自治縣,1956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卡落村於1956年成立初級社,稱五星初級社,轄卡落、鳳田溝,1957年改稱五星高級社,1958年大躍進,改稱五星大隊,轄區未變,1984年大隊改村,稱為卡落村,
卡落村村域面積3.45平方公里,森林面積覆蓋率68%以上,其中耕地面積591.19畝,農田保灌面積67畝。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雨熱同季,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盛產烤菸、花生、茶葉等農副產品。連片的茶山和豐富的鋅礦資源需要引進外來資金繼續開採,旅遊業可以開發有農家小院小吃,苗族絕技表演,“當現”與“當達”打造成休閒垂釣中心,特別是卡落村向東1.5公里處和雞早溝交界處,地勢落差一千多米,垂直距離七八百米,從“擺秀務”至“擺悶山”到“老界屯”一路都是懸崖絕壁、地勢險要。站在“擺悶山”上更有手可摘星辰、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感覺,身臨其境會讓人有高歌一曲的衝動,那種回歸自然脫離世俗的舒暢在身上的每一個細胞蔓延!若能引進外資開發,絕對是跳傘愛好者的好去處,也是飛翼愛好者的天堂。此處可以遠望黃蓮坡至七星坡的連綿山脈,近看谷底農家院落,溪水流潺,雞鳴犬噲、蟬鳴鳥叫聲不絕於耳,簡直就是縮小版的九寨溝,真是:遠眺黃蓮千般嶺,近聽峽谷一路聲。
鄉村有著更多詩意與溫情。它裝載鄉音、鄉土、鄉情以及古樸的生活、恆久的價值和傳統。日月星辰,田園牧歌,山明水秀,歸去來兮。鄉村既是遊子的出發地,也是長繫於心的家園。

村史回眸

族歷盡艱辛,經歷了五次大遷徙,遠古苗族龍氏先祖卜動十二子後裔,多數定居湘西和黔東北地區。見松桃者有東保單斗阿做,阿功歡妥,廣斗阿南,卜乖阿派,老亥拉脯,老香代整,阿著地衣,代界代忙,代路代遼,地窩魯喜,代面代擺,代羋壤壟。卡魯龍氏屬於地窩魯喜(Jibot nus xit),又稱魯喜,卜動公第十子,在松桃後裔主要分布在蓼皋、黃板,世昌、盤石、迓架、和其他地方。傳說先民從盧溪到地哨補抽後,有的裔孫直接遷到卡落,有的徙住天柱後才返回卡落,隨著人口發展有些又分別遷去長沖、龍洞、梭道、稿坪等地。定居稿坪的後裔由於歷史原因,全部搬出稿坪,分別去了老蓬剌、麻旦、頭谷寨、地汝當產和黃板的報汝都等地落戶。在長坪魯喜裔孫,有的遷到黃板的散水、夯務。又從夯務遷到地港。居住在和平洞、長坪的坪那吉的族胞則是去稿坪、老蓬剌去的。而長坪老塘寨、三橞的款場和玉屏縣城的宗親,卻來自梭道、卡落。蓼皋水竹坪、上大坪、下大坪、白臘塘的魯喜之後裔,分別從長沖、卡落和梭道遷去的,還有不少遷往外省外縣。現在全縣龍氏宗親派字輩統一為:再下通光昌勝秀,承先繼祖宏志修。文延武魁方俊茂,永世圖強名九州。卡魯龍姓字輩為:長延祖宗宏緒,大啟世代人文。鐘毓賢良俊秀,上兆景星慶雲。卡落村現註冊的龍姓已到“代”字輩,所以從字輩來推算,在卡落的龍姓人氏至少已循環到三十四代人。相傳雲南王龍雲就是卡落走出去的人氏(或後裔),前些年曾有雲南龍姓人氏到卡魯認祖,只因保管家譜的龍金保老人不小心把家譜給丟失了,導致最後才沒對證成功可以說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
在清代中期,卡落村的先輩們憑藉過人的智慧和能力,一輩又一輩地積攢了驚人的財富和萬貫家業。當時卡落周邊(包括如今納沖村大部、當擺村部分田土)千畝良田均屬卡魯龍三橫所有,家中儲藏的銀子已到了發霉的地步,據說五名壯漢從地窖里搬銀子到曬壩上清洗,並用曬席在太陽下暴曬後再重新裝箱,前前後後足足整理了一月有餘。如今斑駁的青石牆壁就是當年龍三橫修建的九間房殘壁,當時的九間房氣勢宏大,木料有名貴的楠木、樟木等,每一道門窗上花紋、柱腳下石墊都經過精雕細琢。並布局有廂房、柴房、廚房還有馬廄,每一塊青岩至少需要4名以上壯年才能搬運,可見在那時算是規模浩大的建築工程,連松桃的標誌性人物楊芳都前來慶賀,並題書贈匾(匾額由於保護不善,已於20年前被人燒毀)。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卡魯在松桃已是富甲一方的村寨,然而過多的財富就必招人的嫉妒和眼紅。後來銀子坡的土匪龍萬章曾幾次想帶隊洗劫卡落村,但因種種原因最後都未能得逞。最危險的一次是銀子坡的大邦土匪已開到離卡魯僅1.5公里的“辦哈勾”安營紮寨,準備在入夜時洗劫卡魯,後密報得知卡魯寨民團結、武器精良和彈藥充足覺得毫無取勝把握,因此不得不放棄了這次行動。反之卡落村也在冥冥之中躲過了一劫。所以才有後來銀子坡二當家的那句“西征縣府似兒戲,欲打卡落如登天”的感嘆!雖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足可見當時卡魯寨民對強盜的抵抗能力和決心。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後來因唐某人的出賣,銀子坡的土匪還是把龍宣成家的財產洗劫一空,並喪心病狂的把一棟大房子燒為灰燼,最後不得不靠別人救濟才搬到了村中居住至今。應該說在那時卡魯村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其實這小人最大的罪行是背後指使人槍殺卡魯龍紹葉(時任清朝總爺)一家——大清早他們以抓到偷牛賊為名到卡落“九間房”龍紹葉家處理,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開槍射擊,慌亂之中只有龍紹葉的二姨太“代小”撿了條命,其餘的人全部倒在歹徒的槍口下,幾乎是一夜間被滅門的慘劇。雖然後來此人也被政府遊街正法了,但此次事件中卻以王者的黯然離場作為背景,令人唏噓,令人流連,卻又無可奈何!從此,卡魯的輝煌也在一片唏噓中,緩緩落幕……
百年鄉村沉浮,世紀家國命運。村里現在還保存有少量的吊腳樓閣、門板石階、土牆花窗,這些文物無不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滄桑。遺憾的是象徵著財富的九間房如今只剩下一些青磚斷瓦、殘牆敗壁,唯有歪歪斜斜的方形石階在隱示著當年曾經的輝煌!風過處,殘葉紛飛!!!

戰火時期

提刀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世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歸。1989年從台灣回卡落探親的老兵龍四佰(名字待補)在寧靜的小山村里炸開了鍋,也讓整個松桃縣當年在戰火中經歷過生離死別的家庭仿佛間又看到了一絲希望——
1937年鬼子的鐵騎開始踐踏中華大地,國難當頭,中華民族危在旦夕。1940年十八歲的龍四佰(名字待補)拜別老母親隨國軍經短暫訓練後即奔赴戰場,先後參加過長沙會戰長衡會戰等大大小小一百多次戰役。1987台灣開放老兵回家探親政策兩年後才輾轉回到了離別50年的故鄉——卡落村。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阿媽呢?”,當得知老母親已去世多年時,這位曾在戰場上流血不流淚的硬漢一時間老淚縱橫、泣不成聲!50年的等待50年的期盼啊!當年的戰士已身形佝僂,但那彎曲的腰背,曾為挺起民族脊樑奮力抗爭。如今,戰火和硝煙遠去,血淚紛飛的年代很少再被人提起。然而有這樣一些人,那段歷史在他們那兒永遠鮮活,曾經的戰爭經歷是影響他們一生的記憶,他們有共同的名字——抗戰老兵。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論是抗美援朝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每一次的保家衛國都有卡落人的參,與為了國家主權,為了民族大義,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前赴後繼,當然能回到家鄉卻是幸運也是極少數的,能象龍世昌這樣的英雄被人們銘記更是少之又少,硝煙炮火中又有多少無名英雄只能人夢歸故里,魂斷他鄉呢!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歲月匆匆,鄉愁如酒,在那些戰亂和飢慌的年代裡,很多人的命運都是身不由己。2014年5月龍明德的孫子龍海生從湖南新晃盧溪口回到卡落尋根問祖,這也是自龍明德老人帶妻攜女離開卡落近百年後第一次回到家鄉的親人。望著爺爺們留下的小木屋和生活過的足跡,聽著老人述說著曾經的往事,心中仿佛又勾起了爺爺當年對家鄉那一段段溫馨的回憶,當然還有那逝去的傷痛……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人們在這裡臨風懷古,叩問滄桑。卡落村的風雲舒捲,無數的英雄如花開花謝,英雄之死的歷史記載著人們所景仰的壯烈,英雄不死的傳說則承載著人們對壯烈的景仰。能夠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小山村,找到與中華民族精神相近的對應,讓人從中邂逅知音,產生共鳴,無論是在歷史的坐標上,文化的坐標上,還是精神的坐標上,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卡落村就有這樣的魅力。

人才和發展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和全國人民一樣,卡落村也經過了挖樹根、吃樹皮的年代,但卡落依舊人才輩出:
龍恩培:(?-?)長興區第一任區長,飽學書文,受人敬仰,為民眾所愛戴,為卡魯的新盛嘔心瀝血,為民族的團結而殫精竭慮。
龍從漢:(1932.11.23——)曾在《貴州日報》社、貴州人民出版社工作。1980年後任《南風》雜誌編輯、副主編。1987年調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分會副秘書長、副主席,發表有《逃婚歌》、《出嫁歌》(與人合作)、《情歌》、《紅軍歌謠》等長短民歌和《阿陪果木》、《達列和稚巧》、《野貓精》等故事40多篇。參加撰寫《苗族文學史》(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和《松桃苗族自治縣概況》一書的民間文學部分。與人合編出版民歌集《紅軍歌謠》(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龍棣堂:(?——)原銅仁師專數學系主任、副教授。一生勤勤懇懇,桃李滿天下,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三個兒子都出類拔萃,其中長子龍宇更是以1995年銅仁地區理科狀元的驕人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現在北京工作。
龍志敏:(1964——)筆名完班代擺,1988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中文系,先後在縣文聯歷任秘書長、副主席。2007年當選為貴州省銅口地區作協副主席。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作以反映地方風土人情為主題,先後創作了《心曲》、《松桃舞步》、《松桃地理》、《錯誤的暖色》等500多首詩歌和80餘萬的散文,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散文集大獎得主。
龍大志:(?——)現於縣農辦工作。為全縣的百姓謀取福利、為農民雪中送炭!曾在卡落村的水利工程和村中道路建設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精力,民眾由此改變了肩挑背馱的窘境,讓家鄉的飛速發展放開了前進的步伐。
諸如此類的人才還有很多很多……
80年代初,包產到戶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的思想在還處在解決溫飽的掙扎中停滯不前,全村的發展有些稚嫩。當沿海一帶改革開放已搞得熱火朝天時,家鄉的人們還在為一年能收入一百挑紅薯作為奮鬥目標。當然在一個連電都不通的山村里,人們的思想必定是多么的封閉和落後,要融入到外面的世界更是難如登天!

卡落新貌

“研今必習古,無古不成今。”卡落村的發展,離不開歷任領導的辛勤工作,與各級領導的關注與支持密不可分,各級領導多次親臨這裡,為全村的發展指引方向,為全村的富裕和諧傾注心血,正是在黨委政府的關懷引導下,才有了卡落村嶄新發展新篇——
1997正式通電,從此,卡落的夜晚不再黑暗,卡落村的封閉落後已成為歷史。2010黃板鄉政府搬遷至卡落村,全村上下積極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小城鎮建設已初具雛形,卡魯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從村寨向城鎮轉變。同時結合村自然環境等實際情況,積極投入到經濟建設中來,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交通工具已從機車逐漸向小車發展。家家有電話電視,下一步的目標將是爭取連線互連網。通行方便了,通信方便了,百姓的思想也開放了,生活富裕,社會和諧,一棟棟磚房如雨後春筍般撥地而起。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村民民眾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全村初步形成了文明的生活習慣,道路僱人定期清掃,實現了垃圾集中回收處理、道路暢通的村容村貌。政府的配套設施也逐步得到以完善,自來水已經覆蓋全村,並在正常運行當中。占地近百畝的民族文化廣場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廣場的建成使用將有助於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將豐富全村民眾的精神文化活動,將有助於推廣苗家歌舞、苗裝服飾展示、苗族花鼓表演、民族風俗絕技等民族文化。
村鄉風文明,幹群關係和諧,黨政領導幹部以本村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管理民主,廉政奉公,通過創建生態村、民俗村,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照顧老弱病殘、關心五保戶,底保金與養老金及時發放到位,醫療合作覆蓋全村98%以上人口,醫療隊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會診拿藥、關注適齡兒童打針預防、宣傳衛生健康安全知識。年輕一代村幹部成為一個讓民眾信得過、信得著的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村民民眾在村幹部領導下,關係和諧,積極向上,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尊老愛幼。
在發展上,新領導班子致力於全面發展經濟,放眼未來。在政府協調解決保證金利息問題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推動村民發展養殖業、計畫同華西希望集團合作,發展4-5戶生豬代養大戶,同時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利用卡落“當現”的水源優勢,發展無公害蔬菜大棚種植,調動村民的創業熱情,促進村民致富增收。集大家的辛勤努力托起村域發展的一片天。在不畏艱辛、一往無前的沖天幹勁中,卡落村的發展路徑變得越來越寬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景越來越明朗。

後記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對一個村的發展來說,如果不發生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就會是一晃而過,不足為嘆;如果不出現什麼翻天覆地的變換,也就是時間堆砌,難成記憶。儘管歲月繼續流逝,今天也會很快被明天取代,但這些內容將變成不滅的印記,在卡落村的發展史中永存。“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卡落村的歷史閱盡滄桑,值得大家回味;“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卡落村的未來在等待,更需揚鞭策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