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頓園林

卡爾頓園林

墨爾本是名符其實的花園城市,卡爾頓公園雖然沒有菲茨羅伊大,也沒有菲茨羅伊漂亮,但卻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為裡面坐落有著名的澳大利亞卡爾頓園林和皇家展覽館(TheRoyalExhibitionBuilding)。該園林是為了公元1880年至1888年在墨爾本舉辦的盛大的國際性展覽會而特別設計的。皇家展覽館和園林由木頭、磚、鋼和石板等材料組合而成,整體風格融合了拜占庭式,甚至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元素。它的輝煌時期在公元1915年前,共有來自巴黎、紐約、維也納、牙買加、智利等地的50餘場國際性大型展覽在此處舉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爾頓園林
  • 外文名稱:Carlton Gardens
  • 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墨爾本博物館
基本介紹,建造歷史,皇家展覽館,最重要的事件,修復,園林景觀,基本成分,時代的需求,地理氣候,民俗風情,時代的影響,人文,

基本介紹

現在的卡爾頓公園內,建有一座現代化的墨爾本博物館。卡爾頓公園的鳥非常多,大的、小的,樹上、地下,時而引吭高歌,時而淺吟低唱,平添了許多生機。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是有“花園之州”美譽的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墨爾本以濃厚的文化氣息、綠化、時裝、美食、娛樂及體育活動而著稱。墨爾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40%,維多利亞式的建築物、有軌電車、歌劇院、畫廊、博物館以及綠樹成蔭的花園、街道構成了墨爾本市典雅的風格。
墨爾本是一座充滿活力和歡樂的城市,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澳大利亞人民的心目中,第一大城市悉尼雖然繁華,但只是一個商業城市,而墨爾本卻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墨爾本擁有全澳大利亞唯一一座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有輝煌的人文歷史,也是多個著名國際體育盛事的常年舉辦城市。從文化藝術層面的多元性,到大自然風光之美,墨爾本應有盡有;在滿足感官娛樂方面,墨爾本更可以說是澳大利亞之冠,無論是藝術、文化、娛樂、美食、購物和商業樣樣都有自己的特色;墨爾本成功地融合人文與自然,從1990至2006年,先後十次被總部設於華盛頓的國際人口行動組織(PopulationActio
nInternational)評選為“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墨爾本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是冬天溫暖濕潤、夏天炎熱乾燥。墨爾本(Melbourne)四季沒有地中海式氣候的特徵,這裡四季分明。十二月至二月是夏季,日間陽光充沛,溫度約為攝氏26度。九月至十一月是春季,天朗氣清,到處充滿生機。三月至五月是秋季,是郊遊的最佳時候。六月至八月是冬季,天氣間中十分寒冷,是滑雪的最佳季節。
卡爾頓園林卡爾頓園林

建造歷史

卡爾頓公園及坐落其中的皇家展覽館,是澳大利亞唯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餘均為自然文化遺產。該館是為了公元1880年至1888年在墨爾本舉辦的盛大的國際性展覽會而特別設計的。1901年,澳大利亞成立聯邦後,墨爾本作為臨時首都,第一次聯邦會議就是在皇家展覽館開的。後來聯邦議會改在維多利亞州議會大廈舉行,州議會就在展覽館舉行。1918年,澳大利亞爆發西班牙流感,以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家展覽館都曾作為臨時醫院使用。1960年代,大樓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許多人建議拆掉大樓,但在最後表決中,僅以一票優勢否決了這一提議,得以保留這一重要文化遺產。
卡爾頓園林卡爾頓園林

皇家展覽館

皇家展覽館是由建築師JosephReed為墨爾本國際展覽會而設計,完工於1880年。墨爾本市政大廳和維多利亞國立圖書館也出自於這位建築師之手。該展覽廳包含了一個超過12000平方米的大廳和許多零時性附屬建築。標誌性的圓形屋頂相信是從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獲得的靈感。1888年,為了慶祝歐洲對澳大利亞一個世紀的殖民,墨爾本百年紀念展覽會在皇家展覽館舉行。

最重要的事件

展覽大廳見證的最重要的事件無疑是澳大利亞第一屆議會的召開以及君主立憲的澳大利亞聯邦的就職儀式,時間是1901年5月9日。在官方開幕式後,聯邦政府移入了維多利亞國會大廈,與此同時,維多利亞政府移入了展覽館並在那裡待了26年。那時以後,這座建築開始有了更多的功能,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隨著它的損壞,這座建築開始被人們損稱為“大白象”,諷刺的是,和當時墨爾本其他很多建築一樣,它也被打上了被辦公樓取代的印記。建築的兩翼原本是墨爾本水族館和大舞廳,隨著他們的慢慢荒廢,就只剩下大樓的主體建築和一些附屬設施還佇立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

修復

1979年,大舞廳被完全損壞,公眾開始大聲疾呼要避免主建築陷入相同的境地。1984年,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訪問維多利亞,她將展覽館冠以“皇家”的名號,這直接鼓舞了1985年晚期對建築內部的修復以及一個鏡面玻璃附屬建築的動工。
1996年,當時的維多利亞州州長JeffKennett提議並主持建造了墨爾本國立博物館,選址於展覽館的附近,1960年代的臨時附屬建築也被移去。1997年和1998年,建築的外觀被漸漸的修復。澳大利亞工黨、墨爾本市議會以及當地社團堅決反對國立博物館的選址,認為它太靠近展覽館。這些反對呼聲,再加上黨派的競爭,反對黨領袖JohnBrumby在墨爾本市議會的支持下,提議提名皇家展覽館為世界遺產。該提議直到1999年工黨取得了選舉的勝利後才得以實施。
2004年,皇家展覽館和周圍的卡爾頓園林一起被評為世界遺產,這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建築。遺產清單上的評選理由是:皇家展覽館澳大利亞是現存唯一的一個19世紀的展覽館,也是世界範圍內為數不過的19世紀展覽館之一。建築里主要的大廳這個建築在現在依舊作為一個展覽館在使用,例如墨爾本國際花卉和園藝展,但其主要的用途還是作為墨爾本博物館觀光的一個附屬景點。
然而,它已不再是墨爾本最大和最繁忙的展覽中心了。現在最大的展覽館是位於城市南部的墨爾本展覽和會議中心。墨爾本展覽館也被用作充當墨爾本大學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墨爾本高中和麥克·羅伯遜女子高中(Mac.RobertsonGirls'HighSchool)的考場。

園林景觀

卡爾頓園林中存在著一種如同水源那樣的永恆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後面是看不見的要素,儘管常常不被認識,然而卻主宰著園林設計的基礎。作者把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要求概括為自然要素、文化要素、景觀要素,並列舉許多設計實例,透徹分析。這些實例無不植根於園林設計的實踐經驗,是從設計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並貼近生活。作者王洪成和呂晨多年從事園林景觀設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外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有精闢的見解。自然全書議論深入淺出,實例生動。這對提高人們對園林景觀設計的鑑賞水準和推動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頗多裨益。探索園林景觀的設計要素既是對園林景觀的觀感,又是從事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活卡片之厘定。誠於中而形於外,園林景觀設計之實質正在於此。
卡爾頓園林卡爾頓園林

基本成分

園林景觀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東西,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東西,如鋪地、牆體、欄桿、景觀構築。軟質的東西稱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東西,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當然也有例外。

時代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來越高,而園林景觀作為現代社會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園林設計師的水平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就意味著設計師在創新過程中對各園林景觀要素的細節進行藝術設計,從而提高園林景觀的價值。

地理氣候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總面積7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卡爾頓園林卡爾頓園林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能作為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裡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占世界第二位。
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
新南威爾斯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六度,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攝氏十五度及攝氏七度。

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衝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運動、澳式橄欖球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boomerang)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純樸,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時代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投入現代生活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在旅遊區,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遊客搜羅購買的物品之一,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來源。

人文

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文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這裡人民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滾在地上,周圍的人會馬上幫忙撿起來,送還你的手上,還會有人給你找來一個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麼可以救急的替代品,這就是澳大利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