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族

卡斯族

卡斯族也稱為卡族,是尼泊爾最主要的民族,占人口總數的1/3。屬地中海人類型,驍勇善戰。語言是卡斯庫拉語,又稱廓爾喀語。

卡斯族過去長期生活在尼泊爾廣大西部山區,近兩個世紀以來則逐漸遍及尼泊爾全國;他們在體型上與雅利安人比較接近,但也帶有明顯的蒙古人種特徵;原先他們並沒有什麼固定的信仰,但在12世紀前後進入的印度教移民的影響下,皈依了印度教。他們也遵守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和其它有關規定,但不象印度正統的印度教徒那樣嚴格。他們能與異教徒融洽相處,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又互相崇拜對方的神靈。這個民族與其它信奉印度教的民族一樣,內部分成許多種姓等級,但是屬於武士種姓的人特別多,而屬於吠舍首陀羅的人特別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斯族
  • 外文名:Khasas
  • 別稱:卡族
  • 語言:卡斯庫拉語
歷史沿革,民族信仰,經濟文化,

歷史沿革

尼泊爾卡斯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據說,這個民族最初主要生活在西部喜馬拉雅山山麓地帶。大約在公元1500至1000年間,卡斯人經過西藏,從加瓦爾一帶進入印度,後來漸漸東移,又進入尼泊爾。那時,卡斯人主要從事遊牧業,以養殖牛羊為生,間或刀耕火種,以農業作為補充。有學者推測,在上古時一度統治過加德滿都谷地的戈帕爾人(牧牛者)很可能就是卡斯人。
卡斯人的體形屬於地中海人類型,與雅利安人比較接近,語言是卡斯庫拉語,又稱廓爾喀語,後來發展成為現今的尼泊爾語。尼泊爾語用天城體字母書寫,受梵語的影響很大。在中世紀時,由於卡斯人沒有什麼固定的信仰,又不遵守種姓制度的規定,平原地區正統的印度教徒有些瞧不起他們,不承認他們與自己屬於同一血統。他們在習慣上被看作是類似首陀羅那樣的低級種姓。正是這種卡斯人,在中世紀時曾在尼泊爾中部山區建立了一個獨立國家,稱作“卡特里普爾”。後來這個王國解體了,代之而起的是許多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國。
穆斯林勢力於12世紀進入印度後,許多印度教徒紛紛逃到尼泊爾的西部山區,隨之在更大的範圍內將印度教大規模地傳入尼泊爾。在逃到尼泊爾的人員中,有不少人是屬於婆羅門和剎帝利的王室和上層貴族,他們失去了原有的天堂,自然想尋找機會建立新的王國。最初,他們為散布在尼泊爾西部山區的各個土邦王國效力,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這些土邦國王的信任,接著便施展權術取而代之。他們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很快取得成功,一是由於他們文化水平較高,頭腦複雜,善於鬥爭,二是由於他們掌握著較為先進的技術,代表著新的生產力。這樣,這些外來移民,很快便在西部山區取得了統治地位。但是,這些印度教徒認識到,要想鞏固自己取得的地位並在新的環境中站得住腳,就得與當地的原住居民相結合。他們看到有的原住居民,特別是卡斯人,缺乏固定的信仰,於是就積極傳播和推廣印度教,並在印度教至關重要的種性制度方面實行了靈活的策略。比如,他們一反常規,對皈依印度教的卡斯人,大都授予了切特里(剎帝利)這樣高的種姓地位。長期以來,尼泊爾的中央和地方各級機構的軍政大權,均主要掌握在這一種姓人員的手中。他們無論是在卡斯族發展成為在尼泊爾全國政治生活中起主導作用民族的過程中,或者在建設尼泊爾特有的印度教文化事業中,都起了突出的作用。

民族信仰

在供奉的神靈方面,這些外來的印度教移民,除印度教的傳統神靈外,也將佛教和一些地方宗教的尊神吸收到他們的“萬神殿”中來。這種做法,使得印度教變得更易於為當地原住居民所接受。

經濟文化

沙阿王朝在18世紀對加德滿都谷地的征服,以及其後對整個尼泊爾的統一,是卡斯族發展史上的一件影響深遠的事件。一是沙阿王朝在政治上統一了尼泊爾,使它從昔日數十個土邦王國分裂割據的局面,變成一個整體,這為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空前有利的條件。隨著商業貿易的繁榮,卡斯族的經濟生活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二是沙阿王朝征服了加德滿都後,數世紀以來形成的西部山區印度教文化與古老的尼瓦爾人佛教文化相結合,使卡斯族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和具有特色;三是沙阿王朝掌握了全國政權後,更有力地從上而下推行印度教使之在尼泊爾真正得到普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