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思維勒像》是西班牙畫家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創作於1910年的油畫作品,清楚顯示了畢卡索是怎樣將這種分析立體主義的繪畫語言,用於某個具體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思維勒像
- 作者:畢卡索
- 創作時間:1910年
- 尺寸:100厘米×61.5厘米
- 館藏地:芝加哥藝術中心
- 類別:油畫 、 名畫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介紹,
作品介紹
【名稱】卡思維勒像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1910年
【作者】畢卡索
【規格】100厘米×61.5厘米
【屬地】芝加哥,芝加哥藝術中心收藏
作品賞析
畢卡索1909—1911年“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繪畫,進一步顯示了對於客觀再現的忽視。這一時期他筆下的物象,無論是靜物、風景還是人物,都被徹底分解了,使觀者對其不甚了了。雖然每幅畫都有標題,但人們很難從中找到與標題有關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體與背景相互交融,使整個畫面布滿以各種垂直、傾斜及水平的線所交織而成的形態各異的塊面。在這種複雜的網路結構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現,可即刻間便又消解在紛繁的塊面中。色彩的作用在這裡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畫上似乎僅有一些單調的黑、白、灰及棕色。實際上,畫家所要表現的只是線與線、形與形所組成的結構,以及由這種結構所發射出的張力
這幅《卡思維勒像》,清楚顯示了畢卡索是怎樣將這種分析立體主義的繪畫語言,用於某個具體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費解的是,恰是在這種分解形象和捨棄色彩的極端抽象變形的描繪中,畢卡索始終不肯放棄對於模特兒的參照。為了畫這幅畫,他讓他的這位老朋友卡思維勒先生耐著性子擺好姿勢,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厭其煩地細心分解形體,從而獲得一種似乎由層層交迭的透明色塊所形成的畫面結構。畫中色彩僅有藍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這裡只充當次要的角色。雖然線上條與塊面的交錯中,卡恩維勒先生形象的輪廊還能隱約顯現,然而人們卻難以判斷其與真人的相似性。
研究畢卡索的最著名的專家羅蘭·彭羅斯,在看了這幅畫後,曾作過這樣的評述:“每分出一個面來,就導致鄰近部分又分出一個平面,這樣不斷向後移動,不斷產生直接感受,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層層漣漪。視線在這些漣漪中遊動,可以在這裡和那裡捕捉到一些標誌,例如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齊的頭髮、一條表鏈以及一雙交叉的手。但是,當視線從這一點轉向那一點時,它會不斷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來游去的樂趣,因為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產生想像;這種畫面儘管模稜兩可,卻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這種新現實的勻稱和諧生命的推動下,它會滿心歡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釋。”
作者介紹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Malaga),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風格豐富多變,充滿非凡的創造性。代表作品有:《亞維農的少女》 ,《卡思維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爾尼卡》。畢卡索是個始終引起爭議的人,除了他那讓人傾倒與折服的過人才華。他為自己的幾任妻子、情人和孩子們畫過許多畫,他的親人們對這位天才畫家的評價卻褒貶不一。畢卡索於1973年以92歲的高齡去世。他在世時人們爭先恐後地同他結交,在他去世四分之一世紀以後,世人仍在為他的故事和名聲爭執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