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木聶

占木聶

占木聶,又稱“木聶”,藏族較古老的彈撥樂器,因有六條琴弦,漢族稱為“藏族六弦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木聶
  • 出現地區:西藏
  • 別名:扎年
札木聶
又稱“木聶”或“占木聶”。藏族較古老的彈撥樂器。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於藏族地區。因有六條琴弦,漢族稱為“藏族六弦琴”。音色渾厚、響亮,是西藏古典歌舞囊瑪和民間歌舞堆謝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獨奏。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1300多年的松贊乾布時期以前,就有了較完整的歌舞。札木聶於唐代從內地傳入西藏,從古代壁畫上,可見到既有用手拔彈的札木聶,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聶。
《辭海》:“札木聶,……形制大小個一,琴身木製,共鳴箱似切開的葫蘆狀,以蛇皮或羊皮蒙面,琴桿較長,無品,張六弦,相鄰兩弦各為一組,分三組,按四度關係定弦”。
從古至今,札木聶一直保持古樸的造型。琴頭向後彎曲成半弧形,左右兩側各有三個卷弦的弦軸,琴頭一般無飾,也有的雕刻成龍頭。琴桿細而長,表面即是按弦的指板,下面連線著木製半葫蘆形的共鳴箱。琴箱上部較小,呈棱形,下部較大呈圓形,蒙以蟒皮或羊皮。張6條(三組)絲弦的,定弦由低至高分別為(a、d1、g1)。彈奏時將琴持在右肩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拔子彈奏,發音渾厚、響亮,和三弦音色相似。以前,札水聶只有一種,經過改良,高,中,低音札木聶俱全,滿足了演奏不同樂曲的需要。
20世紀60年代改革的低音拉弦札水聶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風格,擴大了共鳴箱,縮短了琴桿,在琴箱中設定一層薄腹板並支有一個音柱,採用軌道式琴馬。發音均勻、純淨,低音渾厚、高音明亮,顯著地豐富了民間樂隊的低音聲部。
囊瑪(意為“內府樂”)是藏族古典歌舞藝術形式,樂隊配備比較靈活,但禮木聶仍是主要的伴奏樂器,有時還要使用兩支同時演奏。
堆謝是在西藏廣泛流行的民間歌舞,通常為集體歌舞形式。舞時常以腳踏地面發出踢踏聲,故漢族稱其為“踢踏舞”。扎木聶是堆謝的主要伴奏樂器,經常只用一支札木聶伴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