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蓮(卞可林)

八角蓮(毛茛目小檗科植物)

卞可林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八角蓮(學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是小檗科,鬼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150厘米。根狀莖橫生粗狀,多鬚根;莖生葉薄紙質,近圓形,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面無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細齒;花梗纖細,花深紅色,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勺狀倒卵形,無毛;花絲短於花葯,子房橢圓形,漿果橢圓形,種子多數。3-6月開花,5-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河南、陝西。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溪旁陰濕處、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綠林下。海拔300-2400米。

該種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入藥能散風祛痰,消毒解腫,殺蟲,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傷,是國家保護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種子,根莖,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藥用,觀賞,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狀莖粗狀,橫生,多鬚根;莖直立,不分枝,無毛,淡綠色。
八角蓮
莖生葉2枚,薄紙質,互生,盾狀,近圓形,直徑達30厘米,4-9掌狀淺裂,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4厘米,基部寬5-7厘米,先端銳尖,不分裂,上面無毛,背面被柔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具細齒;下部葉的柄長12-25厘米,上部葉柄長1-3厘米。
花梗纖細、下彎、被柔毛;花深紅色,5-8朵簇生於離葉基部不遠處,下垂,花著生於葉腋;萼片6,長圓狀橢圓形,長0.6-1.8厘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瓣6,勺狀倒卵形,長約2.5厘米,寬約8毫米,無毛;雄蕊6,長約1.8厘米,花絲短於花葯,藥隔先端急尖,無毛;子房橢圓形,無毛,花柱短,柱頭盾狀。
漿果橢圓形,長約4厘米,直徑約3.5厘米。種子多數。花期3-6月,果期5-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河南、陝西。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溪旁陰濕處、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綠林下。海拔300-2400米。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羅浮山。

生長習性

八角蓮喜陰涼濕潤,忌強光、乾旱,適宜選擇富含腐殖質、肥沃的沙質壤土栽種。

繁殖方法

種子

8月當果實成熟(呈紅褐色、果皮軟化、容易脫落)時即可採集,放入盆或桶中用木棒輕輕搗爛,用清水沖洗,去淨果肉,取出種子。可隨采隨播,用種量約180千克/公頃。發芽率約在60%以上。播種多用點播,行株距約為15厘米×5厘米,播後復1層火土灰,以不見種子為度,澆水覆草,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出苗。
八角蓮

根莖

八角蓮根狀莖先端結節每年可形成1個幼芽,第2-3節上有芽苞,當受外界創傷或人為切割,可促使其節上芽苞萌發,長出新苗。而其後的結節則逐漸老化,再生能力很弱,因此可利用八角蓮先端的1-3節進行無性繁殖。方法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挖起八角蓮根莖,切下其第1-3個結節作繁殖材料,帶些原土,不要損傷鬚根,隨采隨栽。可在切面上塗桐油或草木灰,以防止病蟲害的侵襲。然後在畦面上橫向開溝條播,行距20厘米,播幅10厘米,溝深3-4厘米,在溝內按每隔8-10厘米種上1個芽苞,用火土灰蓋種,然後澆足水,最後覆草保溫保濕。出苗後按育苗方法進行管理,翌年3月下旬長成新苗。
八角蓮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可利用林下空地陰涼處栽培,如無良好自然蔭蔽條件,則需搭矮棚遮蔭。生長期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腐熟有機肥。秋、冬季以廄肥、草原灰濕合培土越冬。

病蟲防治

八角蓮病害較少發生,主要害蟲為紅蜘蛛,屬蜘蛛綱,蜱蟎目,葉蟎科。以成蟲、幼蟲群集於葉背吸食汁液,並拉絲結網,危害葉片和嫩梢,使葉片變黃,最後脫落,在現蕾開花盛期,尤其天旱時,常大量發生。
八角蓮(卞可林)
防治方法:冬季清園,拾淨枯枝落葉,並集中燒毀。清園後噴1-2%石硫合劑。發病初期用0.2-0.3%石硫合劑噴霧。每7天噴1次,連續噴數次。

主要價值

藥用

根狀莖供藥用,治跌打損傷,半身不遂,關節酸痛,毒蛇咬傷等。
八角蓮(卞可林)
【性味】味苦;辛;性涼;有毒。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化談散結;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主咳嗽;咽喉腫痛;瘰癧;癭瘤;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跌打損作;痹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或浸醋、酒塗搽;搗爛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禁服,體質虛弱者慎服。

觀賞

八角蓮,可以用做園林中的人工濕地、人造自然環境中的配景用。特別是葉片為八角星形十分别致,也可用於裝飾。也可以在觀賞溫室中與其他熱帶植物一起配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