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飛椎

博浪飛椎,成語,典出《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漢留侯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後,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曾派一大力士用大椎在博浪沙伏擊出巡的秦始皇。後遂以”博浪飛椎“等喻報仇雪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浪飛椎
  • 拼音:bó làng fēi zhuī
  • 解釋:喻報仇雪恨
  • 典源:《史記》卷五十五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博浪飛椎
拼音:bó làng fēi zhuī
解釋:喻報仇雪恨。

詳細釋義

典源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典源譯文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後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張良家有奴僕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釋義

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後,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找到一個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鄉縣南)伏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擊中。後來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後遂以“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

同源典故

副車不中 博浪力士 博浪金椎 博浪飛椎 報韓 奮一椎 子房椎 張良椎 張良椎秦 擊副車 擊暴秦 椎飛博浪 沙中客 沙椎 滄海君 滄海金椎 祖龍一擊 金槌擊致 金錘報韓 驚博浪

運用示例

清 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後,圯橋進履車。“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秦張良 椎,在漢蘇武節。”
清 黃景仁 《荊軻故里》詩:“市築憐同伴, 沙椎付後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