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人生:佛教文化生活啟示

博愛人生:佛教文化生活啟示

《博愛人生:佛教文化生活啟示》是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愛人生:佛教文化生活啟示
  • 作者:於淼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
  • 頁數:156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560745806, 978756074580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博愛人生:佛教文化生活啟示》共四章,旨在從佛教的教義領悟人生、感知世界。佛教的基本教義是苦、集、滅、道四諦。其中蘊涵的道理是,要達到終極解脫,需要一個學習和發現的過程。所以,佛教追求的是經過艱苦的過程到達成功的彼岸,幫助世人發現、開發自身的智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領悟人生
發現本性
心無邪念
持之以恆
控制情緒
擺脫欲望
超脫心境
超越形式
立地成佛
第二章 感知世界
世事無常
平常心
接受新知
悟性如光
改善心境
人生是苦
因果緣分
第三章 為人處世
知行合一
莫說妄語
從事正當職業
求人不如求己
開放思想
眾生平等
與世無爭
活在當下
胸懷寬廣
第四章 讓世界充滿愛
多行善事
心地慷慨
助人為樂
勇於獻身
及時行善
博愛眾生
主要參考資料

序言

佛教從公元1世紀前後由古印度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佛教雖然是舶來品,但在中國傳播範圍很廣。對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中,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一些佛教的內容。
不過,大眾所了解的佛教,多是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由親屬請僧尼誦經超度。其實這不是佛教的真正內涵和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苦、集、滅、道四諦。其中蘊涵的道理是,要達到終極解脫,需要一個學習和發現的過程。所以,佛教追求的是經過艱苦的過程到達成功的彼岸,幫助世人發現、開發自身的智慧。
世俗所謂的聰明,一般是指博學多聞,才藝出眾,比如,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能、工程技能、會計技能、通信技能等等,但這不是智慧。佛教所講的智慧叫做“般若”,是對宇宙人生的洞察與認識。換句話說,就是對自我和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認識,這種認識可以使我們得到最終解脫,獲得涅槃。根據《大智度論》的解釋,般若的意思是“無上智慧”、“無比智慧”、“聖深智慧”,它是修習“四禪八定”得來的直覺智慧,是明照法界、洞達真理的智慧。聰明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了局部,沒有看到整體,而有般若的人則能看到事物的整體。
包容性也是佛教的特點之一,從佛教典籍中可以看出,從王宮貴胄到販夫走卒,從異教外道到卑女賤民,只要肯誠心向道,釋迦牟尼都包容接引。釋迦牟尼向弟子們說法時,不分親疏,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偏愛。這種平等觀念,顯示了佛教博愛的寬大胸懷。
佛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雖然是出世的信仰體系,但對俗世中人的生活有著比較實用的指導價值,可以讓我們對自身和外部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當然,佛教畢竟是一種宗教,其教義中難免有一些不科學的或消極的內容,在吸取其精華的同時,要注意甄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