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路

博山路

青島博山路,在青島市市北區。在最北端與李村路相接於丁字路口,往南依次經過即墨路(十字路口),膠州路(十字路口),高密路(十字路口),海泊路(十字路口),四方路(十字路口),繼續往南,和平度路相接於三叉路口,博山路由大致的南北走向變為西南走向,與德縣路和濰縣路相交於叉路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山路
  • 位置:青島市市北區
  • 類型:地名
  • 宗教:基督教
青島博山路,《光華日報》,

青島博山路

博山路是舊鮑島區的一條南北向街道,建築半為民居,半為店鋪。天主教在德縣路兩側擁有一大片土地,最西邊就是在博山路上的天主教堂醫院,雖是歐式建築卻用了黑磚清水牆。在早期青島該院屬於規模較大的醫院,解放後一度作為青島市立中醫院。它的對面有著近20家木器店,有南方幫、山東幫之分。這些木器店以打造、銷售家具為主,接受訂貨,店面小,許多成品和半成品的木家具、木盆、南方人用的馬桶,就擺在各自門前的人行道上,像是展銷會。有人稱博山路為“木器一條街”,其實只這么一段,再向北,就沒有家具木器店了。
博山路上曾有一家有名的泰和祥食品店。德占青島時期葉春岩由上海來青島,在這個年輕的城市開辦了泰和祥,由上海運來南貨、菸酒、罐頭等食品。生意不錯,但從上海運來要經過七、八天時間。葉春岩索性自己辦起了作坊,生產南式糕點。過去,糕點業有南、北之分,北方糕點以京式為代表,南方糕點受外國製作方法影響,以上海為代表。青島有眾多江浙移民,有些北方人也喜歡南式糕點。這家店生意越做越大,開始兼營批發。以後葉春岩和萬康經理莊寶康見到濟南還沒有一家南式糕點廠,於是聯手在濟南開了一家泰康公司,店名從“泰和祥”、“萬康”各取一個字。現在,濟南的泰康公司還在,青島的泰和祥以沒有了。
博山路有悠久歷史,至今尚存的是天德塘浴池,青島人叫澡堂。他是青島最早開設“女盆”的澡堂。它只有四層樓,卻設有電梯,過去青島的東海飯店、亞當斯大廈雖有電梯,但平常人無緣乘坐。在天德塘,只要去洗澡就可以乘坐。這吸引了一些顧客。尤其是孩子們,聽父親和爺爺要帶著去洗澡,一定嚷著去天德塘,明明上二樓,也要先坐電梯到四樓再坐電梯下來。
天德塘分單間盆浴、大池子單間和大屋三等。有理髮、搓背、修腳等服務項目。老青島,進澡堂不光是洗澡,還是一種消閒,甚至在澡堂里談生意。入池洗了第一遍後,都是泡一壺茶,有的看報休息,有的睡上一覺,有的與朋友聊天,澡堂里小販不斷,大多賣報紙和各樣食品。天德塘樓下是一家叫十樂坊的鍋貼鋪,店堂很小,但名氣很大,老青島雖沒有評比,卻是公認的青島著名小吃。天德塘的浴客也是它的顧客,許多浴客在天德塘的床上叫上一盤三鮮鍋貼,夥計立即送了上來,有的洗完之後,從樓下買上兩盤帶回家去和家人分享。
舊青島的澡堂是消閒場所、社會交往場所,往往泡澡堂要幾個小時,洗浴、理髮全要給小費。定價全帶零頭,如單洗35角,一般小費加一,給4角,許多人給5角,夥計說一聲“謝謝!”有人充“大頭”,摔上一塊錢,夥計笑著送出門外,再加一句:“您再來!”這是一種社會風情。解放後,十樂坊遷到了對面,擴大了店堂。
《光華日報》也在博山路上。

《光華日報》

創刊於1926年7月,初名《中華商報》,為四開四版的小報,1933年改稱《光華日報》,社長馬起棟,日出對開2大張。在青島有一定影響。1934年郁達夫來青,馬起棟拜訪並宴請郁達夫,郁達夫寫詩以贈。李同愈是青島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寫小說為主。他早年喜愛新文學,王統照定居青島後,在王的指導下開始寫作,1929年已在《青潮》月刊發表小說《父子》,又在《民報》、《光華日報》發表作品,出版了小說集《忘情草》。1935年青島辦了同仁性刊物《避暑錄話》,成員10人,都是來自各地的作家,青島當地有《民報》總編輯杜宇及李同愈。
抗日戰爭期間,《光華日報》停刊。李同愈也去了香港,病逝於他鄉。抗戰勝利後《光華日報》曾復刊,發行量極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