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 科學創造的哲學詮釋》是2019年1月1日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習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 科學創造的哲學詮釋
- 作者:王習勝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701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理論研究的任務,在於對事物的現象從其內部聯繫作出科學的說明,也就是構想、構思其內部過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圖景。由此推想,作為理論研究任務之內的哲學研究,雖然理應著力於改造世界,但首先要能夠合理地詮釋世界。對於顯現人類智慧乃至於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的科學創造而言,亦應如此。
《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科學創造的哲學詮釋》以為,科學創造活動的內在圖景是:自然的任何存在物都是有結構的,任何結構本質上都是一種序的存在方式;存在物可以無限多樣的序的方式或形態存在,現實事物只是無限多樣的序的呈現方式之一。潛在的無限多樣的序的形式,既是人類認識的未知領域,也是人類進行科學創造活動的可能性空間;不同的序受不同的序律制約,不同的序具有不同的功能。科學創造的發明活動,就是提取序元,構建新序的活動;科學創造的發現活動,就是通過現實的序而發現事物顯在的或潛在的序律的活動。創造規律受制於自然規律,而且物質不滅,從意義而言,科學創造只有發現活動,沒有發明活動。日常所謂的科學發明,只是對物質存在形態之序的改變而已。
現代創造學之創造技法的總體特徵是“以量求質”,它的創造功能僅僅在於:在序的可能性空間裡幫助人們尋找創造對象可能存在之“序”(或序律),而創造教育的功能不外乎在於:培養創造主體積極“尋序”的心理品質(創造性人格)及其開放的思維品格(創造性思維),並努力培育一種適宜於“尋序”“構序”活動展開的社會氛圍(情境)。
圖書目錄
上篇 追問本體
第一章 自在的自然如何存在
第一節 宇宙原始
一、神創說
二、玄創說
三、物創說
第二節 混沌及其演化
一、混沌的含義
二、混沌的演化
三、有序之後
四、兩種有序
第三節 序的圖景
一、序的界說
二、序的種類
三、序的結構
四、序的元哲學考察
本章小結
一、宇宙原始探索的真理性
二、人類為什麼對有序情有獨鐘
三、我們對自在自然存在方式的看法
第二章 自由的思維如何運演
第一節 對思維運演的不同方法的研究
一、功能方法的研究
二、結構方法的研究
第二節 思維的材料
一、表象、意象及組塊
二、選擇後的材料存儲
第三節 思維運演的描述
一、始於問題
二、問題解決
三、特殊現象和環節
本章小結
一、自由思維運演機制的簡要總結
二、自由思維研究的形上學方法
第三章 創造在哪兒
第一節 思維創造的可能性
一、思維創造的對象可能
二、思維創造的邏輯可能
三、思維創造的生理可能
第二節 思辨與實證的解釋
一、哲學家的思辨闡釋
二、創造者的經歷述說
第三節 思維的創造在哪兒
一、感知覺的創造
二、加工思維材料
三、想像中的創造
第四節 創造性思維機制解析
一、語言的構造
二、虛概念的生成
三、理想實驗的進行
四、邏輯語形學的學理
本章小結
一、人類能夠創造嗎?
二、思維的創造究竟在哪兒及其研究方法
三、思維創造研究方法的悖論
中篇 審視方法
第四章 創造技法與創造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創造技法與創造教育的產生
一、起始於套用領域
二、受實業界的推動
三、學術界的參與
第二節 創造技法與創造教育的發展
一、美國的創造力研究與創造教育的發展
二、日本的創造技法和創造教育
三、我國的創造力研究與開發
本章小結
一、我們對創造力研究新方向的看法
二、創造力開發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
第五章 典型技法評介
第一節 經典的創造技法
一、頭腦風暴法
二、檢核表法
三、形態分析法
第二節 創造技法的反思
一、發明創造技法之必要
二、創造技法的創造意義
三、是否需要那么多技法
四、科學創造呼喚高效方法
五、值得重視的提法和思維方式
本章小結
下篇 叩問動力
第六章 遺傳的天才
第一節 高爾頓的研究及其問題
一、高爾頓研究的要義
二、創造才能遺傳研究的合理性問題
第二節 創造才能視域中的遺傳研究與基因工程
一、遺傳研究的簡要歷程
二、基因工程與人類基因組計畫
第三節 種種優生的說法
一、最佳生育年齡
二、生物節律把控
本章小結
遺傳、優生與創造
第七章 創造的動力
第一節 創造動機的學說
一、本能論
二、驅力論
三、認知論
四、社會學習論
五、需要層次論
第二節 創造動力的解析
一、人類的創造本能
二、遺傳的創造品格
三、內化的外在壓力
本章小結
一種新的創造動力研究視角
第八章 教育與培養
第一節 創造的教育理念和原則
一、理念
二、原則
第二節 智力與創造力
一、要素與結構
二、模型與說明
第三節 創造力開發的障礙
一、思維與觀念障礙
二、教育與社會規範障礙
第四節 激發創造力的因素
一、環境因素
二、人格因素
第五節 創造力開發的模式與方法
一、生物模式及其開發
二、教育訓練模式及開發
三、社會環境模式及其開發
四、創造性人格模式及其培養
本章小結
一、辯證地看待傳統教育
二、當前創造力開發中的不足
三、創造力開發的“創造”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