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水動力沉積環境與灘涂圍墾研究》是2020年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惠明、王義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水動力沉積環境與灘涂圍墾研究
- 作者:黃惠明、王義剛
- 出版社:河海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1日
- ISBN:97875630628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水動力沉積環境與灘涂圍墾研究》圍繞江蘇沿海尤其是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的水沙環境演化及趨勢的關鍵技術問題,融匯理論分析、數值模擬、模型試驗、現場監測等先進手段和技術,開展江蘇近岸海域水動力過程與人類圍墾活動的回響、泥沙分布及輸運、淤泥質潮灘及近岸沙洲穩定性、輻射沙脊群圍墾布局、新型沿海圍墾環境變化監測分析等關鍵技術研究。
該書對研究海岸演變、沿海動力環境與地形變化的回響、灘涂圍墾的利用與保護工作的專家、學者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生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沉積環境特徵
第1章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研究簡述
1.1 輻射沙脊群形態
1.2 輻射沙脊群形成時間
1.3 輻射沙脊群形態與潮動力聯繫
1.3.1 輻射狀沙脊群形成機理
1.3.2 潮流場的研究
1.4 輻射沙脊群粒度特徵及物質來源
1.4.1 粒度特徵
1.4.2 物質來源
1.5 輻射沙脊群的演變
1.5.1 整體演變
1.5.2 局部演變
1.6 潮流通道穩定性
1.7 研究方向
第2章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水文泥沙基本特徵
2.1 海洋氣象特徵
2.1.1 氣候
2.1.2 氣溫
2.1.3 降水
2.1.4 風況
2.2 海洋水文特徵
2.2.1 潮汐
2.2.2 潮流
2.2.3 波浪
2.3 海岸泥沙特徵
2.3.1 懸沙特徵
2.3.2 沉積物粒度
第3章 南黃海輻射沙脊群海域水流泥沙輸運特徵
3.1 海域余流季節性變遷
3.1.1 冬季余流
3.1.2 夏季余流
3.2 典型潮汐通道的摩阻流速
3.2.1 摩阻流速計算方法
3.2.2 輻射沙脊群海域垂向流速分布測驗
3.2.3 摩阻流速分布
3.2.4 摩阻流速的快速估算
3.3 海域懸沙輸運季節性變遷
3.3.1 夏季懸沙輸運特徵
3.3.2 冬季懸沙輸運特徵
3.4 懸浮指標特性
3.4.1 典型懸沙濃度垂向分布模式
3.4.2 懸浮指標的影響因素
3.5 水流挾沙能力
3.5.1 計算方法
3.5.2 公式比較
第二篇 江蘇東部沿海水動力環境特徵
第4章 東中國海及江蘇近海潮波系統
4.1 東中國海天文分潮
4.2 江蘇近海潮汐潮流特徵
4.2.1 潮汐類型及無潮點
4.2.2 分潮調和常數
4.2.3 漲落潮流特徵
4.2.4 潮流場與水下地形的關係
4.3 長江口與江蘇近海動力環境的聯動機制
4.3.1 半日分潮
4.3.2 全日分潮
第5章 江蘇近岸波浪特徵及影響要素
5.1 波浪特徵演化
5.1.1 重現期有效波高分布規律
5.1.2 風浪場季節變化特徵
5.1.3 颱風浪特性分析
5.2 波要素敏感性影響分析
5.2.1 水位的影響
5.2.2 深水波要素的影響
5.2.3 風的作用
第6章 非常規海洋水動力特徵
6.1 江蘇近海海嘯波特徵
6.1.1 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
6.1.2 灌河口海嘯波特徵
6.2 江蘇近海海嘯波變形機制
6.2.1 背景及數據
6.2.2 中國東部近海海嘯波傳播過程
6.2.3 江蘇東部海岸海嘯波特徵
6.3 海嘯波影響因子
6.3.1 陸岸反射對海嘯波影響
6.3.2 江蘇東部淺海地形對海嘯波影響
6.3.3 中國東部大陸架對海嘯波影響
6.3.4 不同影響因子對海嘯波影響比較
第三篇 江蘇東部海域物質輸運規律
第7章 輻射沙脊群現代物源
7.1 輻射沙脊群形成的時間和物質基底
7.1.1 輻射沙脊群形成時間
7.1.2 輻射沙脊群形成的物質基底
7.2 現代輻射沙脊群物質來源及輸運
7.2.1 輻射沙脊群的物質來源
7.2.2 水動力對物質的輸運作用
7.3 輻射沙脊群與長江口的泥沙交換
7.3.1 江蘇沿海物質輸運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研究
7.3.2 輻射沙脊群海域漂流監測及示蹤模擬
7.3.3 由水體輸運特徵揭示輻射沙脊群沙體演變規律
7.4 輻射沙脊群海域懸沙輸移特性
7.4.1 懸沙濃度空間分布
7.4.2 懸沙濃度時間分布
7.4.3 懸沙輸運與沙脊群發育
7.5 冬夏季懸沙通量分析
7.5.1 懸沙通量整體分析
7.5.2 典型水道懸沙通量
第8章 輻射沙脊群百年尺度地貌演變”
8.1 河口海岸地貌模型發展歷史
8.2 長周期模型套用
8.2.1 沿岸地貌
8.2.2 河口地貌
8.2.3 潮汐水道地貌
8.2.4 三角洲地形
8.3 時空尺度劃分及長時間尺度模型計算原理
8.4 信息約減技術
8.4.1 輸入條件約減
8.4.2 模型約減
8.4.3 輸出約減
8.5 1855年輻射沙脊群示蹤粒子遷移
8.6 輻射沙脊群地貌演變動力機制分析
8.6.1 江蘇沿海潮流矢量特徵
8.6.2 均勻化現代輻射沙脊群地貌演變模型
第9章 江蘇近海水質點輸移軌跡特徵
9.1 潮周期水質點運移軌跡
9.2 現代大時空尺度水體輸運示蹤
9.2.1 Lagrange粒子示蹤技術
9.2.2 輻射沙洲海域示蹤粒子輸移路徑
9.2.3 月時間尺度水體輸運特徵
9.2.4 夏季表層漂浮粒子遷移特徵
第10章 波流作用下淤泥質邊灘泥沙輸運
10.1 波流作用下的岸灘演變
10.2 波流作用下淤泥質海岸邊灘促淤預報
10.2.1 邊灘促淤預測方法
10.2.2 淤積預報檢驗
10.2.3 預報模式的精度比較
第四篇 江蘇海陸分界及特徵潮面
第11章 江蘇海陸分界討論
11.1 海岸線資源
11.1.1 海岸線問題
11.1.2 海岸帶定義
11.2 海岸線基本概念
11.2.1 海岸線的定義及意義
11.2.2 海岸線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11.3 海陸分界劃定方法探討
11.3.1 國內外海陸分界有關規定
11.3.2 平均大潮高潮面含義和基本實現
11.3.3 理論最高潮面定義、含義和基本實現
11.3.4 用理論最高潮位面替代常年平均大潮高潮面作為海陸分界標準的重要理由
第12章 中國及江蘇沿海理論最高潮面特徵
12.1 中國沿海理論最高潮位面分布特徵
12.1.1 沿海驗潮站及歷史資料信息
12.1.2 實測資料潮汐調和分析及驗證
12.1.3 中國沿海理論最高潮位面計算與分析
12.2 江蘇沿海理論最高潮位面特徵
第13章 中國東部沿海理論最低潮面特徵
13.1 理論最低潮面與平均潮差關係
13.1.1 資料及理論方法
13.1.2 理論最低潮面與平均潮差關係
13.1.3 分析和討論
13.2 基於平均低潮位推算理論最低潮面的簡便方法
13.2.1 原理與方法
13.2.2 理論最低潮面與平均低潮位的關係
13.2.3 實測資料檢驗擬合關係合理性
第五篇 江蘇圍墾規劃工程與水沙環境變遷回響
第14章 江蘇灘涂圍墾規劃
14.1 “黃海蘭花”700萬畝匡圍規劃
14.2 近期270萬畝圍墾規劃
14.3 輻射沙脊群核心區100萬畝圍墾布局
14.4 灘涂圍墾開發關鍵科學問題
14.4.1 沿海匡圍布局的規劃
14.4.2 圍墾對港口航道資源影響
14.4.3 圍墾對岸灘沙脊群沖淤演變規律影響
14.4.4 海堤工程風險
14.4.5 圍墾區水資源保障
14.4.6 圍墾築堤新材料與新工藝需求
14.4.7 墾區生態環境修復
14.4.8 墾區開發利用和保護
第15章 270萬畝圍墾規劃與水沙環境變遷晌應
15.1 潮動力環境影響
15.1.1 潮流場變遷
15.1.2 漲落潮流速變化
15.2 波浪環境變遷
15.2.1 多年一遇波浪變遷
15.2.2 季風浪變遷
15.3 水下地形沖淤演變
第16章 百萬畝核心區圍墾規劃與水動力環境變遷晌應
16.1 近海潮波演化
16.1.1 東中國海潮波變遷
16.1.2 江蘇東部海域潮波演變
16.2 近海波浪環境回響
16.2.1 季風浪與圍墾的回響
16.2.2 極端風浪場與圍墾的回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