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燈酒習俗

南頭燈酒習俗

南頭燈酒習俗,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南頭鎮的民俗,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頭燈酒習俗是由民間信仰活動世代沿襲流傳下來,與民眾的民間信仰息息相關。南頭燈酒習俗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有一套嚴格而完整的扎燈、開燈、掛燈、祈燈、投燈、飲燈酒習俗。

2010年7月21日,南頭燈酒習俗入選中山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Ⅹ-9。2018年5月12日,南頭燈酒習俗入選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編號Ⅹ-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頭燈酒習俗
  • 批准時間:2018年5月12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Ⅹ-70
  • 申報地區:中山市南頭鎮
  • 非遺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主要流程,道具器具,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譜系,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中山自古有春節過後開燈、掛燈、唱燈歌和擺燈酒之習俗。據清代道光年間出版的《香山縣誌》記載:“立春日有司逆勾芒土牛競以米灑之以消一歲疾疹元日拜年燒爆竹禁灑掃元夕張燈為謎語懸賞中衢日燈信”。在清代同治年間出版的《香山縣誌》也有關燈節的文字記載:“正月燈節添丁者掛花燈於祠以酒脯祀其先曰開燈亦曰掛燈”。
南頭燈酒習俗
清道光《香山縣誌》卷二風俗篇
位於珠江三角洲中下游水網地帶的中山市南頭鎮,歷史上村民均以種植農作物和在江河上捕魚為生。
1828年(清代道光八年),為了祈求風調雨順,當地百姓在一條村中建起了北帝廟進行祈福拜祭。當地百姓對北帝廟十分愛護,於1867年(清代同治六年,丁卯)、1921年(民國十年)、1987年多次重建北帝廟。村中北帝廟保留著1867年同治丁卯年間第一次重建時刻有“玉虛宮”等文字的三塊門石以及一個玉香爐和一塊石碑等。
按照傳統說法:北帝具有消災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廣受百姓崇拜。南頭當地村民十分信奉北帝,將建有北帝廟所在的村起名為“北帝村”,廟宇的修建及日常維護均由村民自發捐資。一年中的重要歲時節令,當地百姓都會到北帝廟進行祭祀。按照傳統習俗,北帝廟每年有10個節日,包括祈福、還神等等,其中每年正月十六舉辦的燈酒習俗是最為熱鬧的廟會活動。從清代建成北帝廟之後,南頭北帝廟村中就有開展燈酒活動,在1921年北帝廟第三次重建後,燈酒活動就連續每年舉辦。

民俗內容

主要流程

南頭燈酒習俗內容包括了扎燈、開燈、掛燈、祈燈、投燈、飲燈酒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居民自發籌集資金扎做花燈,農曆正月初六祭拜開燈之後,將花燈掛於廟前供欣賞祈福,從正月初六開始各社區在廟前空地筵開數百席燈酒宴。
扎燈:根據習俗,每年都有39盞花燈,其中33盞為竹篾紮成、用紗紙描上花鳥魚蟲、吉祥圖騰等圖案的高30厘米、寬20厘米的“草頭燈”,另外6盞為高80厘米、寬60厘米的用紅木製作框架的紅木燈,早年燈里安裝蠟燭用作照明光源,現多採用LED節能燈作為光源,一般在農曆十二月底扎作完成。
南頭燈酒習俗
扎燈
開燈、掛燈:到了新一年的正月初六,社區中的年長者先用燒酒、水果祭拜神靈,然後把紮好的花燈安裝、修整,為此“開燈”。人們將所有花燈點亮,懸掛在廟前的屋檐下供社區居民欣賞、祈福。
南頭燈酒習俗
開燈、掛燈
祈燈:祈燈儀式在燈酒宴舉辦當天上午舉行,由社區中年紀最大、家中人丁最旺的長老主持,跪於廟內供奉的神像前,經一輪燒香祭拜後,按照捐資居民姓名,逐個投擲“勝杯”,獲得“勝”次數最多的前33位居民,在飲燈酒後獲得一盞花燈帶回家祈福。
南頭燈酒習俗
祈燈
飲燈酒:從正月初六開始,各社區廟前空地上大擺筵席,凡參與捐資籌款的居民都可以參加燈酒宴,俗稱“飲燈酒”。出於對神靈的虔誠信奉,以及燈酒活動悠久傳統,居民們對燈酒都十分看重,自20世紀初以來,各社區每年燈酒宴都能擺上幾百圍。
南頭燈酒習俗
飲燈酒
投燈:燈酒習俗重頭戲就是投燈,開始前要放頭炮,由各界人士競投銘炮。同時,廟社會在現場準備6盞大花燈參加競投,由在場人員競相出價,價高者得之。由於居民十分認同花燈祈福作用,都競相參與競投過程,場面十分熱鬧。現場所得全部善款將用於社區老人服務、小孩教育和廟宇維護。
南頭燈酒習俗
投燈
請燈:幸運祈到小花燈或者紅木燈的居民,在燈酒宴後就將其帶回家,完成“請燈”儀式。居民們手提花燈,先祭拜過廟中神靈,放鞭炮引路,再有舞獅跟尾,穿街過巷回到家中,將花燈供奉於廳堂中北帝神位右邊,凡遇重大節日或喜慶日子就會點亮花燈,寓意北帝保佑家宅平安、萬事順意。

道具器具

竹燈(又稱草頭燈):33盞“草頭燈”,每盞高30厘米、寬20厘米。設計外觀統一;用竹篾扎作,再包一層紗紙,外描花鳥魚蟲或吉祥圖騰。
紅木燈:用檀香木等紅木做成6盞紅木燈的外型,高80厘米、寬60厘米,用紅木製作框架,裝嵌琉璃玻璃;根據各盞燈的主題,有不同的外觀;“頭燈:大展鴻圖”、“二號燈∶生意興隆”、“三號燈:財源廣進”、“四號燈:一帆風順”、“五號燈:萬事如意”、“六號燈:東成西就”。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1.具有豐富的民俗學研究價值
南頭燈酒習俗的發展起源,是人們對民間神祇的崇拜祭祀。南頭的北帝廟始建於1828年,村民歷來信奉北帝,並將村名起為北帝村。燈酒習俗作為南頭北帝廟每年最盛大的廟會活動,具有豐富的民俗學研究價值。其誕生、發展、繁榮的過程與珠三角低沙田區開發、經濟社會整合的歷程一脈相連,對研究嶺南地方社會文化史有著重要價值。
2.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價值
南頭燈酒習俗自1828年北帝廟始建之後就逐漸形成,並一直傳承發展。到1921年北帝廟第三次重建後,燈酒活動就連續每年舉辦。燈酒習俗流傳至今近兩百年,具有較高的歷史承傳價值。
3.其有凝聚海內外鄉親愛國愛鄉熱情的紐帶作用
南頭燈酒習俗誕生近兩百年來,在每年正月里舉行,村民主動出資籌集燈酒的費用,並競相投燈,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廟宇日常開支和村中老人福利事業,深得百姓擁護;每年燈酒活動舉行,除本地鄉親外,旅居海內外的鄉親都有人趕回村中參與燈酒活動,燈酒活動成為凝聚海內外鄉親愛國愛鄉熱情的一條重要紐帶。南頭燈酒習俗自清代道光年間誕生以來,成為當地一種祈求平安、凝聚鄉情的重要形式,後來並衍生成一個傳統文化活動。
4.具有豐富本地區文化內涵的重要價值
由於南頭燈酒會是一項民眾參與性強的民俗文化活動,影響面廣,吸引力大。其濃厚的民間民俗文化氛圍,吸引了眾多在南頭落戶的外商廠企經營者參加,對豐富本地區文化內涵有積極作用。

傳承狀況

南頭燈酒習俗傳承人大都年過七旬,年輕一輩對此習俗的歷史根源、文化底蘊了解不多,南頭燈酒習俗瀕臨後繼乏人。

傳承譜系

譜系簡表
南頭燈酒習俗
參考資料:
代表性傳承人物
蕭就元,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山市南頭鎮人。2011年12月被確定為市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被確定為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南頭燈酒習俗
蕭就元

保護措施

2012年,南頭鎮成立了鎮級的燈酒協會,引導燈酒會管理規範化發展,並通過舉辦花燈製作大賽、中秋晚會、花燈製作培訓班、建立校園傳承基地等方式,營造人人參與、積極傳承的社會氛圍。
2017年,南頭鎮北帝社區建成了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依託轄區非遺資源,開拓思路,開展系列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活動,推動“南頭燈酒習俗”非遺民俗文化薪火相傳。
自2018年開始,北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著力打造針對青少年兒童傳統文化傳承的“燈火相傳”品牌服務項目,每年都會在4月到8月開設花燈課堂。
2018年9月,北帝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開始著力培育青少年導賞志願者。中心挑選出10名青少年導賞志願者進行導賞工作培訓。兩個月的培訓包括了觀看視頻、文字資料,參觀北帝廟聆聽老者講解燈酒文化知識,學習導賞定義,進行實際演練鍛鍊語言能力、掌握導賞技巧等內容。以參訓學員為基礎,中心成功組建一支青少年專業導賞隊伍。
2018年至2019年,北帝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累計開展花燈課堂15場,參與學習的青少年兒童達2639人次,對轄區非遺技藝的弘揚傳承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從2012年起,南頭鎮每年舉辦“慶中秋迎國慶花燈製作大賽”。
2018年8月至中秋前夕,北帝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共徵集到轄區花燈愛好者手工製作的500餘盞精美花燈作品,並燈懸掛於北帝健身廣場,增添社區節日氛圍。
2018年11月,中心在轄區水上公園舉辦“燈火相傳導賞遊園會”,展出近年獲獎的花燈作品,開設猜燈謎、燈酒文化知多D、花燈名稱話你知、燈酒文化拼拼樂4個燈酒文化遊戲攤位。同時,安排導賞志願者向參與者講述燈酒文化知識,讓參與者多維度感受燈酒文化的魅力。
2018年12月,南頭鎮北帝社區居民委員會聯合中山啟創·南頭社工綜合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燈酒民俗藝術牆繪活動。
2019年元宵,北帝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啟創·南頭社工綜合服務中心聯合舉辦元宵遊園會。現場設定燈謎競賽區、燈酒會抽答區、黨建引領區、勇闖花燈、幸運聖杯、燈酒展覽區等多個活動區域,轄區19名志願者主動報名協助活動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