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素質教育實施綱要

南開大學素質教育實施綱要

2012年初,南開大學校黨委發出通知,正式出台《南開大學素質教育實施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3個轉變:在辦學觀念上,從“學科為本”轉變為“學生為本”;在教育內容上,從側重“傳授知識”轉變為“提升素質”;在培養模式上,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教學相長”,努力形成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生動局面,既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也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加強教學互動。一年來,為全面建設“公能”素質教育體系,學校舉辦了多場報告會專題解讀《綱要》,研討出台“公能”素質教育本科學生培養方案;將學生“公能”素質考查列入2013年自主招生考試內容;舉辦“公能”素質教育創新示範項目展示會;把踐行“公能”精神作為學生社會實踐主題;設立教師發展中心,打造具有“公能”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總綱,二、目標和主要任務,三、主要內容與措施,四、保障體系,

一、總綱

(一)實施“公能”素質教育是南開辦學的基本戰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始終堅持的育人特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南開大學的素質教育在新的形勢下要堅持和發揚“公能”特色,結合實際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新要求。
“公能”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勇於創新”。它強調以“公能”為主線,促進知行合一,德、智、體、美的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它具有多層次性和系統性,包括在人本層面,要求全面發展,人格豐富健全;在專業層面,要求優良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知識深厚,具有突出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發展層面,要求公能兼備,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身體力行。廣大教職員工要深入理解“公能”素質教育理念的精髓,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水平,提高自身修養,成為自覺踐行“公能”素質教育的表率。
(二)“公能”素質教育是南開教育傳統的精髓。南開的教育理念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鮮明的特色。南開歷來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注重品行和能力培養,強調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結合;歷來重視基礎知識,聘請優秀教師承擔基礎課的教學;歷來重視學以致用和理論聯繫實際,並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知中國,服務中國”;歷來重視體育和美育,鼓勵學生要有“堅強之體魄、健全之精神”。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南開的“公能”素質教育要發揚傳統、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以新的時代內涵,自覺地堅持南開道路、光大南開品格、弘揚南開精神,努力培養以周恩來為楷模的“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棟樑之材。
(三)構建新時期“公能”素質教育體系是重要的歷史使命。南開的“公能”素質教育,要“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堅持“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切實從德、智、體、美和實踐等多方面進行全面部署,分層次有重點地提出“公能”要求,統籌好“教”與“學”兩個方面,統籌學士、碩士和博士等不同教育層次以及各種教育類型與培養方式,以紮實、嚴謹、嚴格的工作作風狠抓落實,並從政策、資源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同時,要系統深入展開“公能”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南開特色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
以改革為動力,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工程。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驗、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創新就業、適應社會、交流合作與組織領導等能力。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培養計畫,認真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通過設立創新學分和創新基金,打造開放實驗、科研“百項工程”等創新平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積極探索研究生“公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著力建設研究生創新平台,設立優秀學位論文培育基金等完整的激勵體系;積極探索學士、碩士和博士階段人才培養相貫通的規律;實施多層次、多方式的研究生創新計畫,完善研究生的分類培養。
南開秉承“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廣泛開展體育活動,深入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全面規劃和實施具有“公能”特色的南開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實施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
“南開學風、堪稱一流”。保持和發揚南開優良學風,是實施“公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目標和主要任務

(四)“公能”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南開的“公能”校訓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目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牢牢抓住“全面發展”這個主題,逐步深化對黨的教育方針和南開特色教育觀、質量觀的認識。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南開特色的“公能”素質教育體系,使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南開育人質量,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全面發展、特色鮮明的拔尖創新人才,進而為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五)更新教育觀念,全面規劃和切實落實“公能”素質教育。基本形成新時期“公能”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和全面的“公能”素質觀,形成“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勇於創新”的培養模式,建立並逐步完善“公能”為核心的學生髮展體系和綜合評價機制,推進“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和學術學位學生、專業學位學生分類培養方案。
完善“教學優先”的教學保障機制。改革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改進評價內容,實現更加科學有效的多主體、多樣化、多次性的開放式評價。
為此,要更新教育觀念,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在辦學觀念上,從“學科為本”轉變為“學生為本”,即真正實現“一切以學生成長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科是集教學、科研、隊伍、基地等於一體的育人綜合平台,學科建設要為“育人”服務。
——在教育內容上,從側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在“提升素質”,即要超越知識教育,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知識是提升素質的必要內涵和重要載體,既要給學生傳授系統的專業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培養模式上,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教學相長”,努力形成學生自覺學習的生動局面。既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也要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加強教學互動。

三、主要內容與措施

(六)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核心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公能”素質教育提倡“德育為先、公能兼備”。通過實施南開特色的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相互滲透,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共同構成並推動“公能”素質教育。
切實提高德育的科學化水平,探索德育規律,創新德育方法,拓展德育途徑,切實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完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體制機制。
(七)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影響和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主動關心國家前途命運,自覺承擔社會歷史責任,進一步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信念。
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為基礎,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在學生中開展團隊精神、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和團結互助教育,加強恪守學習紀律和學術道德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八)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它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入開展形勢政策與道德修養教育,加強實踐教育,建立多層級、多種類的社會實踐平台與基地。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利用網路等方式開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網上“精神家園”。要加強和改進學生黨建工作,加強對學生會、研究生會、班委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的指導,進一步健全學代會制度,暢通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渠道,積極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要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榜樣,身體力行,以人格和學識魅力影響學生的做人、做事。調動教師特別是研究生指導教師參與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加強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師德學風建設。推進文化環境、輿論環境、校園及周邊環境在育人中的協同聯動。加大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與幫扶力度,開展就業創業教育、輔導與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九)建立科學有效的綜合評價體系。要適應“公能”素質教育的要求,明確考評的指導思想與功能,制訂體現南開“公能”標準、符合學生個性發展規律和成長規律、適應不同層次和類型教育特點的指標體系和考評辦法。完善學生獎學金尤其是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定辦法,促進學生誠信為人、勤奮學習、積極實踐、全面發展。要建立學生對教師教書育人、對學校管理服務工作的有效評價反饋機制,促進教學科研與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採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整體考核和綜合評定,發揮評價工作的激勵導向和監督作用。
(十)制定南開特色的專業培養目標。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樹立南開特色的質量觀,將“公能”素質教育融入全部教學過程。夯實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幹的創新性高層次專門人才。在專業培養目標設計中,要統籌德智體美、統籌理論與實踐、體現專業特徵並注重學生的持續發展,提出相應的“公能”要求。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允許學生選擇研究、套用、複合等不同類型的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發展目標,促進人人成才。
(十一)構建適應“公能”素質教育的教學體系。實現從側重“傳授知識”到重在“發展素質”,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教學相長”的轉變。根據學校定位和專業特點,制定符合“公能”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調整和完善課程結構,突出“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創新”。
從學生成才、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角度,通過對各級各類課程比例關係等基礎性問題的研究評估,努力做到課程結構科學合理、目標定位清晰準確。加強基礎課程建設,積極調整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完善研究生分類培養方案,調整研究生課程結構,加強研究生課程精品建設和研究生優秀教材建設,按照不同類型建立差別化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
要從育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設計學科和專業發展計畫,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和深層次影響,在制度、方案和機制設計中注重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激勵和引導。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環境營造等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十二)精心做好多層次的“公能”素質教育課程建設。調整教學內容,增強課程對於不同階段、不同專業培養特點的適應性,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
著力打造核心課程體系。將校級公共必修課程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核心課程進行建設,完善管理模式,穩定教學團隊,增強教學效果;將院級基礎必修課程作為學科核心課程進行建設,選聘高水平教授擔任課程負責人和主講人。對於專業核心課,要精心設計、結合科研、加強互動。要定期公布各層次核心課程的教學大綱,加強核心課教學研究,制定和完善教師承擔各級各類核心課程教學、教研和教改工作的評聘體系和評價機制,有計畫地將各層各類核心課程打造成精品課程。對各層各類選修課,要最佳化結構、豐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加強高質量教材建設,不斷推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優秀教材。
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發展調整研究生課程結構與內容,建立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的銜接機制,鼓勵優秀本科生修讀研究生課程。加強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教學研究和教材建設。
(十三)大力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公能”素質教育培養目標,在進一步做好伯苓學院教改的基礎上,逐步推動各個專業的教學改革,改進教學計畫,調整課程結構,設計課程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推行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發現問題,開展自主研究;探索以“講一練二考三”為特點的教學組織與課程考試方式,強化“學習、實踐、協作、創新”能力訓練,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總結經驗,全面推進本科生導師制。
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研究生教育,要與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相適應,強化以項目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教師的指導作用應與幫助研究生提升“公能”素質、建立適合個性發展的知識體系和開展學位論文研究相一致。為適應快速發展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的需要,指導教師要將理論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相結合,加強與相關行業的聯繫,並在指導理念和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方面進行調整。
(十四)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全面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是實施“公能”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在重視理工類實踐教學的同時,加強人文社科類實踐教學建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比例,加大實驗室開放程度,引導更多的學生面向問題進行研究式、實踐性學習,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受到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鍛鍊。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和實踐基地建設,使理論基礎紮實和實踐套用能力強成為南開學生的特色。要建立實驗技能標準,制定考核辦法,引導並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並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安全防護的技能。
鼓勵並大力支持學生參加科技項目研究及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完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規程和措施。通過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以及各種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渠道的鍛鍊機會,形成“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良性循環。學校要提高對“本科生創新科研百項工程”為代表的實踐性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生實習的經費投入。
(十五)搭建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平台。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資源,打造學科、專業、學院之間共同培養人才的平台,擴大在師資、課程、實驗、實習等各方面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各學科、專業都要對其他學科專業開放課程,促進學生自主設計個性化的課程結構。增設本科階段的輔修、雙學位計畫。鞏固和擴大南開—天大的人才合作培養專業。探索研究生聯合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鼓勵指導教師為學生創造到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短期研究的條件。鼓勵研究生進行多層次學術交流,支持研究生學術論壇、研究生學術節等活動。
(十六)實施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戰略。推動“南開學生海外學習”計畫,加大實施校際交換、“百人計畫”(即“後備師資培養計畫”)、暑期學校、海外訪學等項目的力度,顯著提高學生參加交換學習、海外訪問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數量和質量,開闊視野、豐富經歷,增進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大力實施“留學南開”計畫,通過擴大校際合作計畫、建設英語授課課程、拓展專業項目、設定獎學金,提高留學生的規模、質量和多元化程度,促進國內外學生的融合,改進對留學生的管理與服務,創建國際化校園。探索對留學生進行“公能”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
(十七)繼承南開光榮傳統,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重視體育是南開教育的特色之一。繼承和發展南開體育傳統是落實“公能”特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養成鍛鍊習慣,並從中體驗拼搏競爭、循規守則、耐受輸贏的體育文化精神。
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健全校、院、系、年級、班級體育活動管理體系以及相關制度,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年度體育工作計畫。
(十八)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調動教師積極性,完善“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兩能”效果(體能、技能),增強體育承載的文化內涵。研究改進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內容和途徑,探索建立學生全方位鍛鍊制度。要創造條件,完善以學生為本的“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三自主”體育教學方式,完善體育考核與評價體系,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和課外體育鍛鍊,積極參與各類體育比賽,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爭取使每個學生學會一項體育技能。
積極探索學生身體素質發展規律,建立南開“公能”特色的綜合身體素質考核指標體系,促進學生主動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鍛鍊方法和習慣。
(十九)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建設好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陽光體育”活動平台,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推進學校的各項體育活動。建立有效機制,鼓勵各學院主動開展體育活動,扶持學生體育社團建設。每位學生每天應有一定的時間用於體育鍛鍊,創造機會使每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體育競賽活動。
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和資源條件,建設若干支高水平運動隊。探索優秀運動員培養規律,提高運動競技水平;探索通過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帶動學校民眾體育運動發展的規律,實現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師生全員健康素質提高的良性互動。完善優秀運動員學籍、訓練、比賽管理規定,統籌安排好訓練競賽和專業學習。
(二十)重視並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是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多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樂觀豁達的心態,砥礪愈挫愈奮的精神,煉就堅忍不拔的意志,發展強健豐滿的人格。加強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要通過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多渠道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
(二十一)全面規劃和實施具有“公能”特色的南開美育工作。美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審美能力、發展形象思維、開發多元智慧型、增進心理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規劃和實施南開美育,積極發揮美育在“公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將美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公能”素質教育的鮮明特色之一。
(二十二)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拓寬美育途徑。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整體提升。加強藝術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加強專業教師對學生藝術社團的指導。建立藝術教育網站,促進校園藝術教育與社會藝術文化相互交流,鼓勵師生參與高品位藝術交流活動,專項資助高水平藝術教育成果的出版。加強對教師的美育培訓,使廣大教師自覺追求“真、善、美”,在課堂教學和各種教育活動中揭示深刻而多彩的“學術之美”。
(二十三)加強美育資源的拓展、整合和利用。創建各類校園美育品牌項目,吸收和利用社會各方面的美育資源,在文學、美術、創意、語言、表演、音樂、造型和科學技術等領域拓展和整合美育資源,增強學生的多方面多層次的美感體驗,聯繫實際加強大學美育研究,努力發展南開美育特色。
繼續辦好周末樂壇、文化素質教育節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積極參與全國和國際文藝展演與競賽活動,帶動美育工作上水平。

四、保障體系

(二十四)加強組織與領導。動員全校師生實施“公能”素質教育。建立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領導機構與工作機制,全面組織全校的素質教育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和配套方案,統籌協調素質教育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分階段有重點地組織實施,把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各學院、各部門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和跟蹤檢查。
(二十五)全面推進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要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完善教師培訓設施,把教師的素質教育意識、素質教育能力、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培訓,作為教師發展中心的重要任務。通過持續不斷的制度化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和專業教學工作的能力。
(二十六)制定和完善有效激勵制度。要建立全員實施素質教育的制度,把全校育人的工作重點真正引導到素質教育上來。要在崗位設定、考核評價、收入分配和職稱聘任方面進行適應“公能”素質教育的改革,切實有效激勵教師以“育人為本”做好各項工作。設立素質教育改革示範獎、青年教師素質教育優秀獎,鼓勵教師對素質教育工作的探索創新,鼓勵學院之間合作開設素質教育課程。
(二十七)加大投入,充實和保障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設立實驗教學設備配備、更新和實驗教學耗材供給專項基金和南開學生社會實踐的專項基金,統籌規劃全校的科研創新、實踐教學和假期社會實踐,使每個南開學生都能有組織地深入了解社會。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圖書文獻資源,使圖書館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活動的主要平台之一。改進校園網路服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職能部門、學院、後勤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保障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所需的專用教室、基礎設施和器材,最佳化藝術教育環境。協調規劃校園中革命傳統、愛國傳統、校史校訓、傑出人物、環境風貌等方面的特色紀念設施或歷史遺蹟的建設與保護,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改進對體育設施的管理,更好地服務於全體學生和教職員工。
(二十八)營造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深入學習宣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廣泛研討南開“公能”素質教育的理念、內涵、模式、方法和意義,動員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進一步關心、支持和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和發展,為本綱要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輿論氛圍。積極建設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推進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