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故事以唐天寶年間,南詔歸唐為背景。
故事介紹
【片頭.蒼山洱海.大理下關.鶴頂峰麓太和城.日】
藍天,白雲。
蒼山十九峰白雪皚皚。
洱海形如彎月,波光粼粼。
三弦伴奏、聲音蒼老的大本曲《天寶之戰》在蒼山洱海間迴蕩:
恩怨情仇兩廝絞,
開元還是一家親,
天寶起兵刀。
風流天子玄宗帝,
耽於安樂不上朝,
笙歌美女日夜醉,
奸臣當了道。
姚州都督張虔陀,
百般詭計滅南詔,
重捐勒索辱王妃,
詔王怒火燒。
為訴曲直上表章,
連奏朝廷求公道,
天子聽信國舅言,
發兵來征討。
大軍壓境鼙鼓響,
南國將傾江山搖,
詔王無奈附吐蕃,
保土背唐朝。
一戰二戰唐落敗,
如山屍骨南疆拋,
元帥李宓逞愚勇,
命喪玉關橋。
戰後收屍萬人冢,
不使唐魂為異魈,
率領軍民來祭奠,
洱河香菸繞。
又建李宓將軍祠,
親書輓聯照天燒,
痛訴兄弟成仇敵,
未語淚滔滔。
……
西洱海戰場,戰火還有餘焰,硝煙尚未散盡,大戰後的廣袤原野上一片狼跡,放眼望去,唐軍殘破的旗幟、橫七豎八的刀槍劍戟、將士們和戰馬的屍體綿延不絕。這裡那裡,有南詔軍將指揮著兵士搬運唐軍屍體。
下關萬人冢荒草萋萋。
【1.太和城鬧市茶坊.日】
太和城鬧市茶坊里,茶客滿座,漢人、烏蠻人、白蠻人、金齒人都有。[註:古代西南土著土著居民。烏蠻即今稱的黑彝,統治者。白蠻即白彝,被統治者。金齒,因以金鏤片裹其齒得名,主要系傣族先民。]
正中一張方桌旁,蒼山老倌彈著三弦繼續演唱大本曲《天寶之戰》:
三戰越巂會同郡,
西瀘縣令戴鐐銬,
詔王義釋留鄭回,
親手披錦袍。
先拜太子太傅師,
又封清平官位高,[註:清平官,南詔國官職,相當於宰相。]
一統雲南助詔王,
英名家家曉。
……
厥爽[註:掌管工程建設的機關,相當於唐朝的工部]郎中杜堅聽到這裡,問對面的幕爽[註:掌管軍事的機關,相當於唐朝的兵部]郎中趙觀成:“呃,趙兄!聽說詔王特派段將軍帶著人去中原相州接清平官鄭大人的妻兒老小,可曾歸來?”
趙觀成搖頭:“沒有。中原安祿山造反,正兵荒馬亂,哪那么順當?”
杜堅點頭:“那是。別說相州那么遠,便是成都,走一趟也不容易。我半月前就派人去請西川著名的石雕大師柳一刀,至今也沒見人影。”
趙觀成:“請柳一刀?又有啥要緊工程?”
杜堅:“刻碑!——詔王採納鄭大人計謀,趁安史之亂,大唐無暇顧及邊疆,抓緊伐木通道,造舟為梁,西開尋傳,鞏固滇東,建制設城,完成了統一雲南的不朽功業,要立碑紀事。”
趙觀成:“這我知道。文章就由鄭大人親自執筆。”
【2.太和城九重宮文淵館——鄭回的書齋.日】
鄭回揮毫疾書《德化碑文》。
阿瑤公主為他牽著紙。
筆力遒勁的文字一個個從筆下誕生。
畫外音:“王乃仰天嘆曰:‘嗟我無事,上蒼可鑑。九重天子,難承咫尺之顏;萬里忠臣,豈受奸邪之害。’即差軍將楊羅顛等連表控告。豈謂天高聽遠,蠅點成瑕,雖布腹心,不蒙矜察。……”
阿瑤公主含情脈脈、無限仰慕地望著鄭回。
【3.南詔王宮御園.日】
御花園曲徑通幽,繁花似錦。
南詔王閣邏鳳攙著10來歲的孫子異牟尋與元貞娘娘手挽著手在花間漫步。
閣邏鳳:“異牟尋!你阿瑤姑姑今天到哪兒去了?”
異牟尋天真地:“姑姑不讓說!”
元貞娘娘笑:“還能去哪?——文淵館唄!給她師傅鄭大人磨墨去了!”
閣邏鳳也笑:“鄭大人還少了書童?用得著她這千金公主磨墨?”
【4.文淵館書齋.日】
一張張書就的碑文排列在案。
鄭回文思泉湧,還在書寫,筆隨文意,有些滯沉。
畫外音:“……於是具牲牢,設壇墠,叩首流血曰:‘我自古及今,為漢不侵不叛之臣。今節度背好貪功,欲致無上無君之討。敢昭告於皇天后土。’史祝盡詞,東北稽首。舉國痛切,山川黯然。至誠感神,風雨震霈。……”
阿瑤公主凝神靜氣,沉浸文意,情緒也非常沉重。
【5.王宮御園.日】
元貞娘娘帶著神秘的微笑:“詔王難道還沒看出來?”
閣邏鳳狐疑:“你是說阿瑤看上……?”
元貞娘娘點頭:“姑娘大了……”
【6.文淵館書齋.日】
鄭回停筆思考,頭上已沁出汗水。
阿瑤公主從侍女捧著的盤中拿起濕面巾,給鄭回擦拭。
鄭回一驚,惶恐地:“公主……”
阿瑤公主含情脈脈地:“先生……”
【7.御園.日】
閣邏鳳:“鄭大人是有家室的,那怎么行!我已經派人往中原,接他的妻兒老小去了!”
元貞娘娘:“如今中原兵荒馬亂,不知……?”
【8.鬧市茶坊.日】
馬蹄聲篤篤,大軍將[註:南詔最高武官]段忠國率領一隊腰懸寶劍的兵士風塵僕僕地騎馬從茶坊前經過。
趙觀成發現:“瞧!段將軍回來了!”
杜堅奇怪地,“咦!咋個不見馬車、轎子,莫非沒接到鄭大人的家眷?”
【9.文淵館書齋.日】
鄭回文思復順,又埋頭繼續書寫。
畫外音:“……於是犀象珍奇,貢獻畢至。東西南北,煙塵不飛。遐邇無剽掠之虞,黔首有鼓擊之泰,乃能驤首邛南,平眸海表。……”
【10.宮門.日】
段忠國下馬,步行入宮。
【11.文淵館書齋.日】
鄭回寫完碑文,擱下筆,長舒口氣。
阿瑤公主從侍女手中接過茶杯捧給他,無限愛憐地:“渴了吧?喝口茶!”
鄭回接過:“公主辛苦了!”
阿瑤公主嫵媚嫣然地笑:“不苦!能親眼目睹先生洋洋灑灑、收放自如、句句珠璣行文,鸞翔鳳翥、鐵劃銀鉤書法,是弟子的福氣!”
鄭回笑:“喲,學會奉承了!就不怕我責以戒尺,罰你言過其實?”
阿瑤公主:“本來嘛!”
【12.御園.日】
段忠國匆匆走來,跪拜:“臣叩見詔王!”
閣邏鳳欣喜:“啊!鄭大人的家小接來啦?”
段忠國:“稟詔王,沒有接到。”
閣邏鳳驚異:“沒接到?”
段忠國頹喪地:“鄭大人一家已於安祿山起兵之初就滿門遇害了。”
閣邏鳳大驚:“啊!”
元貞娘娘也震駭:“滿門遇害?你、你打聽清楚沒有?”
段忠國:“臣不敢謊奏!大唐長期以來朝野上下耽於安樂,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將驕兵惰,安祿山起兵,自幽州南下,各關隘守軍聞風喪膽,不戰自潰。鄭大人的父親鄭太公不忍國破,效仿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兄弟,組織義軍抵抗,相州城陷,太公、太夫人和鄭大人的夫人都被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殺害,只公子求學在外得以倖免。”
故事結局
元貞娘娘急問:“那,鄭公子找到沒有?”
段忠國搖頭:“人海茫茫,兵荒馬亂,臣等尋遍附近州縣,均無音訊。”
閣邏鳳心情無比沉重。
元貞娘娘望著閣邏鳳:“詔王!要不要告訴鄭大人?”
閣邏鳳沉默一會:“別!他正在寫《德化碑文》,不可分心。”
元貞娘娘:“可這么大的事……”
閣邏鳳想想,命段忠國:“你去慈爽[註:掌管禮儀衙門,相當於唐朝的禮部]傳我口諭,命爽長即刻前往佛頂峰設祭壇,元[註:南詔王自稱,相當於中原皇帝自稱朕]與娘娘要親往遙祭。”
段忠國:“臣遵旨!”
閣邏鳳轉向當值羽儀長蒙宜達:“蒙宜達!你去文淵館,看鄭大人寫好沒有?若已寫好,宣他上佛頂峰。”
當值羽儀長:“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