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叉絲殼

南蛇藤叉絲殼

南蛇藤叉絲殼(學名:Microsphaera celastri)是屬於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叉絲殼屬的一種真菌,寄生在南蛇藤屬植物上。

本新種(Microsphaera celastri Yu et Lai sp.nov.)與M.penicillata (Wallr. ex Fr.)Lev. 在形態上頗為相似,其主要區別在於後者的附屬絲較短(為子囊殼直徑的1-1.5倍)及子囊孢子數目(6-8枚)較多;此外,它們的寄主也不同,已超越科的範圍。

Salmon(1900)曾轉述北美攀援南蛇藤(Celastrus scandens)上有Microsphaera真菌,並將它歸入大種M.alni (Wallr.)Wint.〔=M.penicillata〕內。(1927)根據北美的記載將其處理為一變形〔Microsphera peicillata (Wallr.)Lev.forma celastri Jacz.〕,但均未對該菌作單獨描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蛇藤叉絲殼
  • 拉丁學名:Microsphaera aristolochiae Yu sp. nov.
  • :真菌界
  • :子囊菌門 Ascomycota
  • 亞門: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on)
  • :白粉菌目
  • :白粉菌科 Erysiphaceae
  • :叉絲殼屬 Microsphaera
  • :南蛇藤叉絲殼 M. celastri
  • 定名人:余永年 ,賴奕琪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寄主,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菌絲體生於葉的兩面,消失或存留,有時形成斑塊。子囊殼集生或散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徑62-94(平均76.6)微米;殼壁細胞12.5-15×7.5-12.5微米。附屬絲3-10根,常為4-6根;長114-281微米,為子囊直徑的2-3.5倍,多為2-2.5倍,極少為1.6或4.5倍;基部粗8.8-10微米;無色或基部淺褐色,無隔或有時基部生一隔膜,平滑;頂端分叉3-6次,分枝較緊密,一般第一分枝較長;末枝形態多樣,其頂端有的反卷似錨,有的圓鈍或平截,有的成不規則狀。
子囊3-6個,罕為6個;亞球形或廣橢圓形或寬卵形,具短柄,44-54×24-49(平均48.5×38.7)微米。子囊孢子4-7枚,常為5-6枚;橢圓形或卵形,內具明顯長形顆粒,20-25×10-12.5(平均21.9×11.3)微米。

生長習性

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垂直植物帶。

寄主

寄生在衛茅科南蛇藤屬,植物馬斷腸的葉片上。

分布範圍

該種分布於中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