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羌塘中生代盆地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南羌塘中生代盆地區域地質專項調查》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根厚、梁曉、袁國禮、高金漢、李典、唐宇、杜瑾雪、方斌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羌塘中生代盆地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王根厚、梁曉、袁國禮、高金漢、李典、唐宇、杜瑾雪、方斌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10245
成果名稱
南羌塘中生代盆地區域地質專項調查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人
王根厚、梁曉、袁國禮、高金漢、李典、唐宇、杜瑾雪、方斌
研究起始日期
2012-04-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5-12-01
主題詞
南羌塘、高壓變質岩、龍木錯-雙湖縫合帶、增生雜岩

成果摘要

本次調查以增生造山理論為指導,以構造解析和岩石流變學理論為基礎,以重點區大比例尺構造解剖為手段,採用巨觀構造與顯微構造、構造變形與變質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學相結合的思路,開展南羌塘地區多瑪、戈木日等變質雜岩系的構造-岩石-地層組成及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系統對比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南羌塘增生雜岩依據變質變形特徵及成因,可劃分為高壓變質岩單元、構造混雜岩及褶沖帶三個單元。高壓變質岩單元是以藍片岩、榴輝岩為代表的基性高壓變質岩,圍岩為以石榴石雲母石英片岩、雲母石英片岩為代表的高級變質泥質岩。這些高壓變質岩的出現暗示其基性原岩曾俯衝到深部接受高壓變質,並在後期剝露到淺表層次。年代學研究表明,褶沖帶板岩的 Ar40-Ar40 年齡為 189.8 ±3.2 Ma,構造混雜岩基質的絹雲母 Ar40-Ar40 年齡為 210.7 ±1.4 Ma,高壓變質岩的圍岩雲母石英片岩的白雲母 210.7 ±1.4 Ma 年齡為 212.9 ±1.1 Ma。 通過區域對比和項目研究,本次調查釐清了南羌塘中生代盆地構造演化過程,印支期為龍木錯-雙湖縫合帶俯衝增生期,形成了包含增生雜岩、褶沖帶、楔頂盆地的增生體系;燕山期為班公湖怒江洋演化期,經歷了晚三疊世碳酸鹽台地,早侏羅世台地拉開沉積海底扇,晚侏羅世洋殼俯衝,晚白堊世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結束。,本次調查以增生造山理論為指導,以構造解析和岩石流變學理論為基礎,以重點區大比例尺構造解剖為手段,採用巨觀構造與顯微構造、構造變形與變質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學相結合的思路,開展南羌塘地區多瑪、戈木日等變質雜岩系的構造-岩石-地層組成及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系統對比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南羌塘增生雜岩依據變質變形特徵及成因,可劃分為高壓變質岩單元、構造混雜岩及褶沖帶三個單元。高壓變質岩單元是以藍片岩、榴輝岩為代表的基性高壓變質岩,圍岩為以石榴石雲母石英片岩、雲母石英片岩為代表的高級變質泥質岩。這些高壓變質岩的出現暗示其基性原岩曾俯衝到深部接受高壓變質,並在後期剝露到淺表層次。年代學研究表明,褶沖帶板岩的 Ar40-Ar40 年齡為 189.8 ±3.2 Ma,構造混雜岩基質的絹雲母 Ar40-Ar40 年齡為 210.7 ±1.4 Ma,高壓變質岩的圍岩雲母石英片岩的白雲母 210.7 ±1.4 Ma 年齡為 212.9 ±1.1 Ma。 通過區域對比和項目研究,本次調查釐清了南羌塘中生代盆地構造演化過程,印支期為龍木錯-雙湖縫合帶俯衝增生期,形成了包含增生雜岩、褶沖帶、楔頂盆地的增生體系;燕山期為班公湖怒江洋演化期,經歷了晚三疊世碳酸鹽台地,早侏羅世台地拉開沉積海底扇,晚侏羅世洋殼俯衝,晚白堊世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