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初建時,附設在中魚口完小內,定名為中魚口完小附中部,校址在沱江西岸,中魚口鄉同洲村二組。這所學校創辦迄今,已走過54年曆程。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校設備日臻完善。原來的完小附中部,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較具規模的縣屬農村高級中學。五十年來,學校先後招收國中學生20個班,人數為698,高中學生140個班,人數近10000人。這些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走向崗位,對國家、對社會已經作出過而且將繼續作出更大的貢獻。主要發展變化情況如下:
辦學歷程
1958年秋,經縣政府報請常德行署批准,在中魚口完小附設國中班。當年招收新生兩個班(計93人),學校行政領導由中魚口完小校長鐘渭春負責,教學工作由中魚口完小教導主任陳播雷兼管。
1959年秋,招收新生兩個班(計85人),黃勝白同志任校長,剛從常德師專畢業的曾未輝同志任教導主任。
1960年,招收新生四個班(計200人),調來不少新老師(常德師專一次分配4人),學校規模達8個班,學生接近400人,教師20人。
1961年,為了貫徹中央“八字”方針,支援農業,將上面四個班中超齡生(15歲以上)全部要求回農村參加農業勞動,剩下41人,組成一個班(即國中七班)留校就讀。當年只招收了一個班,人數為25人。
1962年秋,還是國家困難時期,招收新生一個班(計32人)。
1963年秋,經濟形勢略有好轉,招收新生兩個班(計80人)。
1964年秋,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當年招收新生兩個班(計100人)。
1965年秋,招收新生一個班(計40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教師中揪“牛鬼蛇神”,大部分師生外出串連。學校成立“抓革命,促生產”領導小組,原有黨政領導靠邊站。當年招收了一個班,學生人數不多且大部分流失,但有一點可喜的是,這個班的劉伏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理工大學)畢業,分配到湘潭大學任教,現在是教授。另一個龔德華在益陽師專畢業後,走上行政崗位,曾擔任過沅江市委辦公室主任,後調入新華社湖南分社任信息社社長職務,只可惜英年早逝(不到50歲)。
1967年—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沒有招收新生,部分教師下放勞動,有的被遣送回家。學生一部分在外串邊,一部分回家勞動,學校處於停頓狀態。
1969年,遵照上級指示,開始複課鬧革命。上學斯招收國中兩個班(計82人),並開始招收高一新生一個班(僅25人),改秋季招生為春季招生,並根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標精神,新招的初、高中學生全部實行“二·二制”。學校成立教育革命辦公室,領導全盤工作。本屆招生取消入學考試,新生全部由貧下中農推薦,大隊革委會審查、公社批准,學校只認接收。同時,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學校協助抓“斗、批、改”。
1970年,招收國中新生兩個班(計72人),高中新生一個班(計61人)。國中招生至此結束。因為條件問題,69屆招收的高一班學生,由湯學賢、劉立新兩位老師帶領,一同轉入二中學生,直至畢業。
1971年,招收高中新生兩個班,調入部分新教師,加強了教學力量。
1972年,經縣政府行文,確定中魚口附中為縣屬“南縣第六中學”,並指派原一中校長蔣宗恆來校擔任校長,學校單獨行政,與中魚口聯校脫鉤。本屆招收新生四個班(計302人),因人數過多,後改為五個班,即5-9班。段雲談為後勤主任。
1973年,學校名稱又由“南縣六中”改為“中魚口公社高中部”,仍由中魚口聯校教革辦統一領導。按照“學生也要學工、學農、學軍”的指標,學校在公社烏桕場撥地四十畝,公社農場撥地十一畝,辦起了兩個學農桕基地。校內辦起了打米廠和養豬場,組織學生參加勞動。
1974年恢復秋季招生。上學期沒有招收新生。1975年、1976年繼續進行秋季招生,學校在穩定中前進。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參加高考學生上線的共6人,其中本科1人,專科2人,中專3人。沈利亞考入湖南中醫學院,成為我校恢復高考後第一個女大學生。從本年度起恢復了新生入學考試制度。
1978年,恢復“南縣第六中學”稱號,由縣統一安排,停辦各公社高中班,將九都、沙港市等公社中學的高中學生,全部轉入我校讀書,編入29班,教師也跟班轉入(如陳靜明、湯志中等老師)。
1979年,28班和29班參加高考,重點本科和一般本科上線人數達到參考人數的一半,計28人上線(其中重點本科6人,一般本科11人,專科6人,中專5人)。塗正武同學考上湖南大學,彭書閣考上華中師大,李正雲考上湖南中醫學院等,為南縣六中贏得了榮譽。
1980年高考,我校考取高一級學校30人。
1981年,恢復高中三年制,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實行預選制,蔣賜福同志從二中調入我校擔任校長。學校各項工作開始正規化、系統化。其後,有陳良能、盛芝生、王紹純、田順成等在學校任校長。
幾十年來,由於各位仁人的努力,南縣六中雖一路風雨,但弦歌不斷,薪火相承。校園校貌和辦學條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學校初辦時期,設備十分簡陋,當時上級撥款僅建一棟平房,只能作兩個教室,住6位教師(睡雙人床),兩間教室的隔音間作辦公室。寄宿生的住房、食堂只能租用民房解決。1959年招收兩個班,由於原校址基地有限,無法擴建,只得選擇原同福大隊二生產隊的外河洲(即現在校址)另建平房兩棟,並將原“南光國小”的一棟木質樓房搬遷至新校址,但用房仍然十分緊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學校領導黃勝白同志的帶領下,全體師生親自動手,夜以繼日,自製自燒十萬多塊紅磚,新建一棟可容200多人住宿的宿舍樓。這棟樓一直使用到90年代初才撤掉。為了適應學校不斷發展的需求,1973年在縣、社兩級領導的支持下,靠西面徵購了磚瓦廠的廠址,靠東和南撤遷了郭友章、周光達、鄭玉田等戶民眾的房屋屋基和菜園,滿足了當時校舍擴建的需要,在學校四周打了轉牆,初步改變了學校面貌。1988年又購買了原中魚口工商所的一棟舊房,緩解了教師住房緊張的矛盾。1985年—1988年,蔣賜福校長通過多方努力,修建了一棟三層可容納12個班的教學樓,從而結束了南縣六中沒有教學樓的歷史,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緊接著在大堤外又建一棟三層十八套間的教師宿舍,隨後建了兩層10間的辦公樓和兩層四間教室和四間儀器儲存室的實驗樓各一棟,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九十年代初期,通過縣、鄉兩級政府撥款,建起了環形跑道和足球場。為了改善學生居住條件,建了一棟三層24間可容納300人的學生宿舍樓。1996年,在陳良能校長任期內,又集資興建了一棟五層20套間的教師住宿樓。與此同時,將90年竣工使用的教師宿舍樓,每戶擴建了近10米2的餐廳,貼上了地面磚,增蓋了隔熱層,粉刷了牆壁,油漆了門窗,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居住條件。
1999年,在盛芝生校長任期內,籌集資金50多萬元修建了一棟三層30間可容納360人並帶洗漱間、廁所的學生宿舍樓和一個較為現代化的自來水井,從而結束了六中吃河水或塘水的歷史。同時,對80年代初期所建的教學樓、辦公樓進行了全面裝修。在辦公樓後面建了較高標準的廁所,大大改變了校容校貌。
2001年,校長王紹純,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四處奔走,多方籌措,投資150萬元,興建了一棟高標準的綜合樓(四層,大小教室20間)和標準的新籃球場、排球場、桌球場。至此,學校已由到辦時的一棟平房、兩間教室,發展為擁有校園總面積57.75畝,校舍面積43620米2,師生員工住宿條件較好、實驗、儀器、文體衛生器材等較為齊全的頗具規模的農村高級中學。這裡環境優美、寧靜、清新,民風質樸,交通方便,是個辦學、讀書的好地方。
南縣六中經歷五十四年發展變化過程,前後經歷了十五任校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學校在原有基礎上有了較大發展。目前有教學班21個,學生達1570多人,教職員工80多人,已成為南縣一所聲譽很高的農村高級中學。
2005年,新任校長田順成同志,為了使六中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個新的台階,到校後就著手繪製進一步“淨化、綠化、美化”六中的遠景藍圖。而且很多項目正在付儲實施,像水塘、腳踏車棚、道路的拉直、硬化,樹木的培植,花壇的裝飾等已基本完成,還改造了一個比較漂亮的教工食堂,使六中的文化氣息一天天濃厚起來。可以預見六中的前景將更加燦爛輝煌。
我校是一所普通農村縣屬高級中學。多年來辦學方向明確,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德智體美勞全面安排;堅持從嚴治校,辦出特色。歷屆領導班子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開拓進取,團結協作,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校教職員工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愛校如家,為人師表,團結戰鬥,和諧奮進。學生能刻苦好學,樂觀向上,嚴守紀律,健康發展。正因為如此,我校贏得了社會信譽。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被評為高考評價先進單位,年度綜合評價先進單位。不少教師在全市、全縣教學比武中嶄露頭角。如曾向前老師執教的物理課,在市級比武中獲一等獎。冷永紅老師執教的政治課享譽全縣。80年代,舒輝球老師執教的物理課成為同行的校板課。南縣六中已成為莘莘學子嚮往的一所學校。
學校創辦至十年動亂期間,由於受“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儘管採取過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傾向是“轟轟烈烈有餘,扎紮實實不夠”,經驗教訓是不少的。恢復高考制度以後,學校工作開始逐步走向正規,學校正常工作秩序開始逐步形成,教育教學質量也逐步提高。為了擺正德育與智育的關係,南縣六中幹部與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批判,既反對“空頭政治”,也反對“智育第一”。明確要堅持“文以載道,文道統一”,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滲透到各項活動中去,讓思想教育和各科教學、各項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了提高教學質量,1978年以來,歷屆學校領導都採取了不少措施。首先是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一是深入教研組參與教學研究活動。這些年來,學校主要領導都深入一個教研組蹲點;二是深入課堂聽課,正副校長、教導主任,每周聽課不少於3節,而且建檔備查;三是來自兼課。他們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第一手資料來指導教學,克服了教學的瞎指揮,更重要的是帶動了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其次是狠抓了培養提高教師隊伍。六中是一所非重點農村高級中學,教師配備調進的“名牌”少,調出的骨幹多。這些年來,歷任領導在培養提高教師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一是從政治上關心教師,培養教師入黨。早在1962年,剛從桃源師範俄語培訓班分配來六中的青年教師余國順,就在1963年上學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我校第一任黨組織的同志。1972年在學生中開展黨的積極分子培訓工作,當年就有一位姓張的同學入黨,他是我校第一位入黨的學生。從那時至今,在教師中先後培養吸收了新黨員54人,學生5人;二是從學習上支持教師。鼓勵教師加強在職進修,參加函授學習。我校最早參加函授學習的湯學賢、龔劍、喻懷先三位老師於1965年均獲湖南師範學院函授本科文憑。學校對參加學習的老師,給予時間保證,報銷路費,獲本科文憑的給予獎勵。學校自創辦至今,通過函授學習獲取本科文憑的就有48人。從80年代至今,有兩位老師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其中陳建輝老師考博到美國,現留美工作。袁劍輝老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高等院校工作。另外,我校有6位老師調入益陽師專(現城市學院)工作。三是開展互幫互教,促進成長活動。首先是有意識地幫助老師端正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其次是開展教學比武和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再次是走出去,請進來,加強信息溝通。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努力,使其逐步掌握課堂教學規律,更好地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學校大力倡導觀念更新,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採取合作、探究、互動等方式,激活課堂,催化思維,大力實施愉快教育,教學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學校自創辦以來,共為國家培養了國中畢業生690多人(其中初升高100人左右),高中畢業生近10000人,其中升入中專的近500人,專科的近2000人,本科的近200人,為各條戰線輸送有文化的勞動者達5000多人。這些學生畢業離校後,走向社會或進入高一級學校,通過鍛鍊或繼續深造,絕大多數都成為了社會有用之才。其中或成為了專家學者,或成為了各級政府機關的領導幹部,或成為了藍天衛士,科研帶頭人,或成為了企業家(詳情見表1-2)。如謝東明同學,57班畢業後,考上華化工學院(現改為華東化工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岳陽洞氮工作。不到兩年就考入中科院,碩士生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攻博士,後留美繼續深造,現留美工作;又如周伏秋同學,44班畢業(兩年制),考入哈工大,在哈工大讀研攻博,前後共10年整。現在國家發政委工作。女學生胡立紅在中南工大畢業後讀研,後留美獲博士學位,現在美國工作。還有曹迎高、李新園、吳金文等,在省市(地級)級機關擔任要職(正廳級),陳望余(師級)、陳善民(團級)在廣洲軍區任職;劉立中(團結)在海南軍區任職;周小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陳穀倉在國防大學,他們都在從事軍事科研工作。塗正武、彭書閣遨遊商海,成為千萬富翁。
李學仲,曾用名李學政,筆名雄鷹、白鷹、愛心、小語、李小龍、李世民等,字非凡,中國湖南省南縣六中教師(曾負責文學社與團隊工作),湖南省業餘作家,演員,愛心義工。當地作協、民協、義工協會等會員。一位網路知名的教育、文學演藝研究者與社會研究者,一位網路著名的愛國民主維權運動人士。世界最新文藝流派小語文學的創始人,創立小語創作基本原則:語言凝練,抒寫真情,繼承傳統,創研新體!創立青年協會,主持興趣教育教學課題與中國楹聯教育教學課題的研究,主持雛鷹文學講座與英語興趣培訓班,主編《雛鷹優秀作文集》。世界民主共產主義超黨派、FBLFDCMCH、興趣教育教學課題、小語文學(唐浩明題詞)文藝新流派、愛心集團(愛心超市、愛心鐘錶、白鷹草堂等)、青年協會創始人,多次倡導獻血捐款等,2010到2012世界反霸權主義與反日(抵制日貨)倡導者。愛寫作,論文先後在《中國教育改革與研究》、《教育論叢》《語文教學與研究》《教育》等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先後發表的有,詩歌《贈蔡老師》《神遊洞庭》,小說《捐款》,調查報告《一件流血事件所引發的思考》等,正在編寫文學專著《小語文學》《白鷹小語》,正在創作小說《白鷹傳奇》,多次獲國家級省市縣級大獎。愛表演,創辦雛鷹劇團,多次參加過各級調演,曾在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娛樂頻道湖南影視等各級媒體參演,曾與主持人汪涵、導演吳影、碰碰胡胡建林、心靈之聲藝術團書記王彥龍、藝術教育家歐有才等著名媒體人合作,參演過欲望都市中的《最後的時間》等電視劇,參演過湖南經視中的《兩個媽媽》、《落難鳳凰》《網路贈子》等電視劇,主演過湖南電視台自拍電視劇《離奇的錄像》(在全國多省重播),參演過電視連續劇《蟻族》,曾被評為最佳傻子演員,湖南電視台故事會中表演最好的演員!他是吳影導演重點栽培的對象!獲過政府嘉獎,人物傳記在中文百科、互動百科、搜搜百科與中國藝術名人網等媒體登載,優秀事跡有電視人物專訪並被《中國社會報》與《作家天地》報導。李學仲老師多年來曾接受全國各地大中國小的盛情邀請巡迴演講,被譽為“中國當代最迂腐的教育家與思想家”“中國當代最迂腐的文人”“當代魯迅”“最迂腐的不正常的神精教授”“中國當代文人俠客”“超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愛心天使”“最佳傻子演員”等。兼任湖南省沅江師範校友會會長,曾任泰康人壽益陽市組訓與內勤總經理、九聞食品有限公司全國行銷總。親自題詞與關心過李學仲的,還有全國著名作家唐浩明、王彥龍、穆建新、秦嶺、曹旦升、潘知美、羅罹、張熹微、肖正民、胡詩詞、彭佑民等。主編的校刊《晨韻》已經出版35期,主編的文藝新流派刊物《小語文學》已經出版8期。代表作品:《小語文學》《李學仲小語》《白鷹小語》《白鷹傳奇》《八聲甘州.神遊洞庭》《贈蔡老師》《捐款》《一件流血事件所引發的思考》《安化山裡的一棵苦楝樹——記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師德先進個人夏暢元》等;《略談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淺論毛澤東能成為一代偉人的個性原因》《整合資源開展年級組管理工作的研究》《論寫人記敘文的四種基本描寫方法》《高中議論文寫作技巧》《淺談議論文寫作教學》《整合資源開展年級組管理工作的研究》《加強中學團支部的日常管理與評比工作》等;《請趕快落實好農村高中教師的績效工資,提高其福利!》《祭奠廠窖慘案死難者同胞小語》《中國對釣魚島之戰的最佳選擇是什麼?》《釣魚島之戰未來預測》《淺議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與他的作品》等;興趣教學公開課《定風波》;《離奇的錄像》《最後的時間》《兩個媽媽》、《落難鳳凰》《網路贈子》等電視劇,電視連續劇《蟻族》等。
回顧歷史,心潮澎湃,展望未來,豪情滿懷。目前,全校教職員工,在新一屆行政班子的正確領導下,正擰成一股繩,團結奮鬥,努力拚搏,且將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了六中的明天,再創輝煌。讓這個人才輩出的搖籃,永遠屹立在沱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