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黑星病

南瓜黑星病是一種植物病害,菌絲白色至灰色,具分隔。分生孢子梗細長,叢生,褐色或淡褐色,形成合軸分枝,大小160~520×4~5.5微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瓜黑星病
  • 外文名:Pumpkin scab
  •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南瓜
  • 主要為害部位:全株
  • 病原中文名:瓜瘡痂枝孢霉
  • 病原拉丁學名: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 et Arthur
為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發病,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黃白色近圓形斑,擴展後引致全葉乾枯。葉片染病,初為污綠色近圓形斑點,穿孔後,孔的邊緣不整齊略皺,且具黃暈。嫩莖染病,初現水漬狀暗綠色梭形斑,後變暗色,凹陷龜裂,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灰黑色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卷鬚染病則變褐腐爛。生長點染病,經幾天爛掉形成禿樁。瓜蔓被害,病部中間凹陷,形成瘡痂狀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層。果實染病,初流膠,漸擴大為暗綠色凹陷斑,表面長出灰黑色霉層,致病部呈瘡痂狀,病部停止生長,形成畸形瓜。

病原特徵

分生孢子近梭形至長梭形,串生,有0~2個隔膜,淡褐色。單胞,分生孢子大小11.5~17.8×4~5微米;雙胞,分生孢子大小19.5~24.5×4.5~5.5微米。病菌生長發育溫限2~35℃,適溫20~22℃.

傳播發病

該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叢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萌發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氣流和雨水傳播蔓延。濕度大時,夜溫低可加重病害擴展。

防治方法

1、採用覆蓋地膜栽培,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應及時深翻曬土、減少病菌源,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2、加強管理,適時中耕除草,澆水追肥,降低種植密度,升高棚室溫度,及時放風,以降低棚內濕度。並在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壯瓜蒂靈能夠增粗瓜蒂,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3、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後應及時清除並集中燒毀,同時根據植保要求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