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鄉

南王鄉

南王鄉位於定襄縣南部,於2001年原南王鄉、官莊鄉、董家堰鄉三鄉合併而成,境域東連本縣河邊鎮,南毗陽曲縣,西臨忻府區董村鎮,北接本縣楊芳鄉、晉昌鎮、蔣村鄉,東西長20.22公里,南北寬15.6公里,面積189.2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王鄉
  • 外文名稱:nan wang xiang
  • 別名:南王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定襄
  • 下轄地區:30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南王鄉
  • 地理位置定襄縣南部
  • 面積:189.2平方公里
  • 人口:23195人(2017年) 
  • 車牌代碼:晉H
  • 土地面積:80000萬畝
歷史沿革,地埋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條件,行政區域,交通情況,歷史文化,科教文衛,經濟建設,農業發展,商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經濟指標,

歷史沿革

南王鄉,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1年析設南王公社,1984年建鄉。2001年原南王鄉、官莊鄉、董家堰鄉三鄉合併,成立新南王鄉。屬定襄縣。

地埋位置

南王鄉境域東連本縣河邊鎮,南毗陽曲縣,西臨忻府區董村鎮,北接本縣楊芳鄉、晉昌鎮、蔣村鄉,東西長20.22公里,南北寬15.6公里,面積189.2平方公里。地形依北至南分別為平川、丘陵、山地。平川、丘陵、山地面積分別占全鄉總面積的47%、12%、41%。東經度112.97796548,北緯38.43050323。
定襄縣南王鄉人民政府
全鄉共有土地面積80000萬畝。山地蘊藏有鐵、銅、硫、鋁、石灰石、陶瓷土等礦藏。山區有各種中藥材,野生動物有豹、狼、野豬、雉雞、褐馬雞等飛禽走獸。

地質地貌

境域內東、南、西三面群山疊嶂,為太行山支脈繫舟山,主要山峰有紅泉山、叢蒙山、南坪梁、紅林尖、居士山、七岩山、天池腦。其中叢蒙山柳林尖為全縣最高處,海拔2102米。季節性河流——牧馬河流經本鄉張村、大南邢、趙村、東王等村。呂布池、白沙泉、池泉、七岩泉為主要泉池。

氣候條件

南王鄉屬大陸性氣候,春季暖和,乾燥多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暫,天高氣爽,冬季寒冷,風多雪少,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發生的災害有乾旱,冰雹和霜凍。地形依北至南分別為平川、丘陵、山地。平川、丘陵、山地面積分別占全鄉總面積的47%、12%、41%。東經度112.97796548,北緯38.43050323.屬大陸性氣候,春季暖和,乾燥多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暫,天高氣爽,冬季寒冷,風多雪少,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發生的災害有乾旱,冰雹和霜凍。
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有乾旱、風雹和霜凍等,蟲害有蝗蟲、玉米螟、紅蜘蛛等。

行政區域

全鄉轄30個行政村,即南王、湖村、東霍、留暉、龍門、東王、大南邢、小南邢、趙村、官莊、鐔村、張村、擇里、中霍、西霍、寇村、西笏口、黃場峪、藏孤台、眉應口、茶房口、堯頭、董家堰、巨寶莊、沙嶺、李家坪、炭窯溝、玉池凹、百泉郊、岔口。一個山區辦事處,共有農業人口24248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居民,也有極少數因婚嫁遷來的回族、苗族居民。

交通情況

南王鄉交通較為便利,忻(州)宏(道)公路、定(襄)堯(頭)公路、定(襄)官(莊)三條縣鄉公路橫貫境內,全鄉30個村通行汽車,縣城往返公共汽車在平川13個村有停靠站點。全鄉通車公路里程達32公里。
金融、電力、郵政、通信等服務便利。鄉內有農村信用合作社、供電所、郵政所、網通公司南王所、移動公司南王服務點。

歷史文化

南王鄉文化遺產較為豐富,居士山摩崖碑北魏石刻,七岩山摩崖造像為東魏石刻,留暉洪福寺、任城王居室等古蹟享譽成盛名。
相傳,西漢時期,西霍村,中霍村,東霍村為一個村,叫霍村,源於西漢霍去病將軍討代匈奴路過時改為霍村,後因洪水將村莊沖成三個,故分別叫中霍村,西霍村,東霍村。
相傳東漢末,在并州定襄的呂布於青石坡的附近射鹿,驚起一匹赤兔馬,那馬瞬間便跑得無影無蹤。一連幾天,呂布都四處尋找赤兔馬。一日,他來到叢蒙山下的娘娘泉邊,只見那匹赤兔馬正在不遠處的龍液泉邊喝水,見有人來,赤兔馬只“刷”的一聲,就跑出幾里之外。次日,赤兔馬又來龍液泉邊飲水,呂布出其不意,箭步躍上馬背,只聽赤兔馬一聲嘶鳴,飛奔了起來,馬蹄落地,刨出一泉。赤兔馬在此騰空數躍,猶如火龍翻騰,始終不能讓呂布離背,終被降服。後人圍泉築池,名為呂布池。
呂布池只是一個普通的水池,面積約10畝。李名喜說,距呂布池不足百米之處,還有一個池子,名為黑龍池。呂布池與黑龍池一起組成了一個“呂”字。在呂布池周圍50米的範圍內分布著幾十棵榆樹,這些榆樹有一個特別的現象,至今無人能解。就是樹紋都是斜的,相傳是呂布馴服赤兔馬時,拉馬的韁繩在樹上繞過一圈,造成了樹的斜紋。也因為斜紋的木材不可用,這些樹得以很好地保存。村中有人將其他地方的順紋樹移植過來,過兩年也會變成斜紋。

科教文衛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09年,全鄉共有學校24所,其中初級中學6所。民眾文化生活得到進一步提高。鄉成立老年書畫研究會,高蹺、秧歌、小戲、八音會等民眾文藝活動常演不衰,中霍、留暉、大南邢等村還自發組織老年花鼓隊。留暉七月初一古會和東、中霍六月二十八“蓮花會”是全縣聞名的傳統集會,屆時,傳統戲曲、各種演出、撓羊賽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衛生醫療設施有鄉衛生院二所,醫護人員40人,病床32張。各村都有衛生所,為村民提供免疫接種和各種醫療服務。

經濟建設

黨的十七大召開後,南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年全鄉經濟總收入2.1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4044元。幾年來,共平整和復墾耕地1100畝,進行中低產田改造5800畝,累計打井24眼,修建田間沙石路26千米,鋪設節水管灌30千米,修築防滲渠28千米,四旁植樹3萬餘株,廣泛採用機械化作業,全面推廣秸桿還田,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農業發展

南王鄉農業仍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18%,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雜糧有高梁、穀子、糜黍、大豆、綠豆、馬鈴薯、紅薯等。平川地區以玉米為大宗,丘陵地區以玉米、穀子、糜黍等小雜糧為大宗,山區以馬鈴薯、筱麥為大宗。
經濟作物主要有向日葵、蓖麻等油料和瓜菜等。東霍、中霍村的蓮藕、寇村的瓜菜,邊坡村的香椿、小雜糧,山區的馬鈴薯、中藥材為著名的土特產品。設施農業初露端倪,近年共建成溫室大棚20座,移動大棚15座,主要種植甜瓜、蘑菇等,棚均收入1.1萬元。

商業發展

依託山田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作為主導產業,全鄉糯玉米種植逐年增加,2009年達到1.2萬畝,畝均增收400元左右。山田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由西霍村書記、主任張建國05年創辦,近年由小到大逐步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糯玉米加工企業,總投資1.5億元,西霍總部投資5000萬元,橫山分部投資1億元,設備採用國內最先進的不鏽鋼無菌自動化電腦控制流水生產線,產品進行國內國際的HACCP質量體系認證,形成年加工糯玉米1億穗,三萬畝的能力。加工量為6000萬穗,產值5000萬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產品供不應求,外銷韓國,內銷國內北京、天津、瀋陽、上海、江蘇、浙江、武漢、四川等十幾個大城市。“山田園”的品牌享譽省內外。

畜牧業發展

依託豐富的草場、牧坡資源,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牧業收入占到總收入的8%。2009年,全鄉養殖以肉牛為主的大牲畜2873頭,羊0.91萬隻,生豬0.82頭,實現了戶均一頭豬、一隻羊的目標。另有家禽2.3萬隻,蜂129箱。留暉村張海榮投資964萬元,建成全縣最大的萬頭豬廠,占地40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按照無公害養殖技術規範開展建設和養殖生產,推行生態循環型養殖模式,採用山東亞太中匯集團先進管理技術。現存欄2030頭。全鄉生豬養殖100頭以上大戶42戶。
依託邊坡栽植乾鮮水果的習慣和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林果業。全鄉共有果園189公頃。累計完成退耕還林9617畝。森林面積達1.6萬畝,對我鄉來說,護林防火工作任務艱巨。
依託南王鄉傳統鍛壓業進行大力整合,淘汰土小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先進的設備和項目,三年累計引進資金2.9億元,新建農產品加工、特種鑄鍛等朝陽產業13個,產業發展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鍛造、建材為主的格局,區域布局形成留暉-龍門-東王一線和張村-鐔村一線兩大新興工業園區,目前有鍛壓企業46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鍛壓業受到不同程度衝擊。但據目前統計,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預計仍達5.2億元,略有增長,實現利潤2500萬元,工業收入占全鄉總收入的49%。誠達特種鑄造有限公司是近年來建成的全省大型鑄管企業之一,是我鄉的又一重點企業,主要產品是無縫鑄管,設備、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產品用於高層建築的排水系統,已生產8000噸,產值40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元。

經濟指標

經濟指標:全鄉經濟總收入達到2.12億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4205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5.2億元,固定資產總投資2200萬元,略有增長,實現利潤2500萬元,占全鄉總收入的49%,糧食總產量達3萬噸,同比增長10%。
社會指標:全鄉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6‰以內,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基本達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