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德陵

南漢德陵

南漢德陵,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北亭村青崗北坡,五代十國古墓葬,為南漢烈宗劉隱的陵墓,推測於後梁乾化元年(911年)至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完成建造。

德陵陵墓為豎穴土壙磚室結構,由墓道、封門、前室、過道、後室組成。德陵墓道器物箱出土大量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此為南漢皇帝的宮中用品,當屬官窯製品。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2006年5月25日,南漢德陵所屬的南漢二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漢德陵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北亭村青崗北坡
  • 所處時代:五代十國南漢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0271-2-051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推測於後梁乾化元年(911年)至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德陵建造完成。
明崇禎九年(1636年)秋,河南官洲北亭村“田間有雷出,突而成穴。耕者梁父……率子弟入,將大發之。所發隧道如城鞏,中有碑文,始知為南漢墓也”。
“文革”期間,德陵被村民用作防空洞。
1972年6月間,文物工作者到北亭調查殘磚墓,認為是劉龑的康陵。
2003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興建廣州地區高校新校區(廣州大學城),選址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同年3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番禺區文管辦,在廣州大學城建設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文物調查;同年6月初,德陵發掘工作開始;同年8月,德陵發掘工作結束。
2004年春節前,出土了哀冊文碑,確定北亭的陵墓為德陵。

遺址特點

南漢德陵墓室內長10.43米、高3.04—3.45米,用素麵青灰磚砌成。室頂用楔形磚砌出券拱,後室券頂套接在前室券頂上面。
南漢德陵墓道在墓室北端,為長方形豎穴土壙,殘長12米、寬3.08—3.21米。底呈南低北高的斜坡,南北高差0.46米。其內填紅褐色花土;分層填埋夾雜少量碎磚,未經夯實。墓道南端靠近封門處,用單磚東西向疊砌3層,隔出一個器物箱。南北寬1.53米、東西長3.21米。器物箱內放置青瓷罐190件和釉陶罐82件,器物擺放東西成列、南北成行,整齊有序,應是當時“墓前設奠之遺存”。
南漢德陵封門位於墓道和前室之間,殘高1.69—2.16米、厚2.64米。磚石結構,磚牆中間夾放3塊橫置石板,其中一塊石板已被盜擾者棄於墓葬西側地面。石板為青灰色石灰岩,長2.77—3米、寬0.83—0.96米、厚0.16米。石板兩側的牆用青灰色的平磚與楔形磚錯縫平砌。
南漢德陵前室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6.27米、東西寬3.14米。東西兩壁厚約1.27—1.35米,平磚錯縫平砌。兩壁對應有上下兩層壁龕,其中上層4個、下層5個:均被盜擾者破壞,無一完整。壁龕呈平底尖頂形,口寬0.35—0.43米、進深0.35—0.4米、頂高0.32—0.4米。
南漢德陵前室北端中部靠近封門內側,有一塊平面近方形的青石板石質和顏色與封門石板相同,長1.36米、寬1.25米、厚0.18米。石板兩面均素麵無紋,也未經磨光處理,推測是擺置供品的祭台。在石板兩側清理多塊釉陶屋的殘片。
南漢德陵前室墓頂為長方形磚、楔形磚砌成的四層券頂,厚0.96米、內高2.81—3.04米。券頂兩側下部有用長條形磚壘砌的夾牆,寬0.86—1.01米、高0.63米。
在南漢德陵前、後室之間有一條短過道,磚砌門券,門寬1.85米、壁厚0.68米。損毀嚴重,僅殘存底部,門券高度不詳。
南漢德陵後室平面大體呈方形,南北長3.48米、東西寬3.77米,磚壁厚0.93—1.23米。有一大盜洞打破後壁和墓底,將後壁破壞殆盡。後室的東西兩壁及後壁均有壁龕,其形狀與前室相同。東西兩壁各有5個龕,分上下兩層。上層壁龕2個,口寬0.35—0.38米、進深0.35—0.4米、頂高0.34—0.38米,下層壁龕3個,口寬0.4米、進深0.42米、高均為0.57米。後壁因中部遭破壞,僅見東西兩側各有一龕。
南漢德陵後室券頂結構與前室相同,但高出前室券拱約0.4米,內高3.45米。券頂兩側也砌有夾牆,東側夾牆高1.04米、寬0.95—0.99米,西側夾牆高寬米
南漢德陵墓葬由於被多次盜擾,整個墓室的鋪底磚全被撬起,因此,前室是否還有分隔、過道是否砌磚階、後室有無棺床都不知曉。
南漢德陵
德陵

文物遺存

南漢德陵墓室內的隨葬品已被洗劫一空。僅在前室擾亂土中發現有青釉陶屋殘片。在墓道器物箱內清理出青瓷罐和釉陶罐,總計272件。
青瓷罐190件。其中蓋罐149件、無蓋罐40件;另有1件瓷蓋置於釉陶小罐上面。器型大小雖略有不同,但造型接近,基本上都是小直口、短頸、溜肩、扁鼓腹、平底或者矮圈足,肩部多飾三至四周凹弦紋。部分肩部有4個橫橋耳。器蓋的大小型式也基本相同。均為直口、斜壁、弧形頂,蓋面飾一至二周凹弦紋,頂中有一菌狀小紐。釉色有天青、淡黃色等。有的釉質保存完好,燒結度高;有的見冰裂紋,部分已脫落。根據腹部特徵分為四型。
A型105件。鼓腹,無耳,大部分帶蓋。器內外通體施天青釉或淡黃釉,有細碎冰裂紋。
B型50件。廣肩,扁腹,無耳。最大腹徑偏上,肩飾凹弦紋,小平底下接矮圈足。通體施天青釉或淡黃釉,釉面呈細碎冰裂,部分脫落。
C型24件。扁圓腹,無耳。體形稍大,小直口微斂。
D型9件。多數有蓋。溜肩,圓腹,器腹最大徑居中,小平底接矮圈足。肩部飾凹弦紋,通體施淡青釉,部分脫落。
釉陶罐82件。胎質軟,多呈灰黃色,外施綠色低溫釉,多已脫落。均無蓋。有的在肩部置豎橋耳。

研究價值

南漢德陵墓道器物箱出土大量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此為南漢皇帝的宮中用品,當屬官窯製品。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2005年4月17日,“2004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名單公布,南漢德陵所屬的南漢二陵位列第8。
2006年5月25日,南漢德陵所屬的南漢二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南漢德陵所屬的南漢二陵被列為廣東省首批重要大遺址。
2021年12月23日,南漢德陵所屬的南漢二陵入選廣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與十大重要發現。

旅遊信息

  • 地址
南漢德陵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北亭村青崗北坡,即華南師範大學校園內。
南漢二陵(德陵)
  • 交通信息
可乘坐廣州公交86路、廣州公交332路、廣州公交大學城環線1路、廣州公交大學城環線2路在北亭村大街站下車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