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肉芝軟珊瑚化學防禦物質及其抗腫瘤作用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王長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肉芝軟珊瑚化學防禦物質及其抗腫瘤作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長雲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海洋化學生態學研究已成為天然產物化學和生態學關注的前沿熱點領域。最新研究顯示,具有拒食、毒性、克生等化學防禦作用的化合物往往具有抗腫瘤等藥理活性,是尋找藥物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本研究擬在中國南海軟珊瑚化學防禦物質研究指導下,篩選和發現抗腫瘤活性海洋天然產物。從中國南海珊瑚礁生態系統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肉芝軟珊瑚Sarcophyton sp. (SYC-32),以拒食、魚毒、克生(殺蟲)等作用為切入點,綜合運用海洋化學生態學、海洋天然產物化學等方法,追蹤分離、鑑定珊瑚及其共生微生物的化學防禦物質,闡釋其化學防禦作用、生物來源以及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徑,探討化學防禦物質的化學生態學作用和抗腫瘤活性之間的關係和規律性,以此為指導,篩選、發現抗腫瘤活性天然產物。在尋找化學防禦物質的基礎上,篩選發現抗腫瘤活性化合物,對尋找活性海洋天然產物乃至發現藥物先導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和潛在的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針對中國南海珊瑚礁中的肉芝軟珊瑚及其共附生微生物,開展了化學防禦物質及其抗腫瘤作用研究。首先對肉芝軟珊瑚及其共附生微生物的化學防禦化合物進行了追蹤分離、結構鑑定和生物活性測定,評價化學生態學作用及抗腫瘤活性。為探討軟珊瑚種類、棲息環境的變化引起化學防禦物質的變化情況,除對不同種類、不同海域的肉芝軟珊瑚進行研究外,還將研究工作拓展到其他軟珊瑚中。對6種肉芝軟珊瑚,3種其他軟珊瑚,5株肉芝軟珊瑚共附生真菌,採用生物活性追蹤的方法,運用柱層析、製備HPLC等色譜技術,分離純化化合物,運用現代波譜技術,確定了200餘個化合物的結構,包括甘油糖苷衍生物、二萜、倍半萜、蒽醌、生物鹼、甾體、聚酮、內酯、苯衍生物等結構類型,其中45個為新化合物。採用多種生物學評價模型,對化合物進行了生物活性評價,發現54個化合物顯示抗藤壺幼蟲附著、鹵蟲致死、魚毒性、細胞毒性、抗菌、抗病毒、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其中具有強抗腫瘤活性化合物3個,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對部分化合物進行了結構修飾,獲得系列衍生物,進行構效關係分析,確定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腫瘤活性結構特徵,為進一步抗腫瘤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結構最佳化提供了基礎資料。對部分化合物的生物來源、生物合成途徑以及與共附生微生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初步探討,特別是部分化合物同時具有化學生態活性和抗腫瘤、抗菌等藥理活性,為化學生態活性和藥理活性關聯性分析提供了基礎信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防禦物質的發現,對尋找活性海洋天然產物乃至發現藥物先導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和潛在的套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