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情報

《南洋情報》是國立暨南大學南洋美洲文化事業部發行的僑務刊物。該刊創刊於1932年11月15日,由陳希文、陳其英、陳福璿等、主編,半月刊,每月1日和15日發行,出版地位於上海。館藏最後一期為1933年發行的第3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洋情報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2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的發行主旨是介紹南洋各種訊息,討論南洋社會問題,增進國人對南洋真實情況的了解,促進華僑青年對南洋問題的關注,引起青年的研究興趣,肩負起拯救南洋華僑的責任。

欄目方向

該刊主要設定有南洋時事述評、專論、資料、南洋問題叢談、僑務與僑況、南洋要聞、文藝、本校訊息等欄目,內容涉及時事評述、要聞摘要,華僑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
該刊撰文分析了1930年代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下,帝國主義殖民地南洋經濟社會動盪,各國設定關稅壁壘,當地土著興起“排華”熱潮,處於“寄生地位”的華僑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該刊不僅研究分析南洋華僑的生存環境,定期報導國內外的僑務訊息,還關注歸國華僑的發展情況,例如創刊號中登載有葉紹純的文章《歸國後之華僑》。據學者研究暨南大學南洋文化事業部由劉士木建議創立並主持,該研究機構先後出版32種南洋研究叢書,其中包括《南洋情報》周刊,被譽為中國南洋研究有組織的開端。
“資料”欄目中刊載南洋地區的商品生產、國際貿易數據,例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貿易狀況,燕窩、椰子等作物的生產製造,客觀反映出近代南洋的經貿狀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該欄還載有南洋史略,介紹中國古代和近代開闢南洋的偉人事跡,例如《鄭和開發南洋史略》、《開闢南洋之十五偉人事略》,對於研究南洋開發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南洋情報》是抗戰期間發行的綜合性刊物,刊載有大量有關近代南洋社會、華僑生活的數據資料和研究論著,是近代南洋地區華人研究的重要史料。

文化傳統

《創刊詞》陳希文
南洋群島被英、荷、美、法、日等帝國主義所分割;成為各帝國主義遇剩商品的獨占市場,投資的勢力圈,原料的供給地。
帝國主義之殖民政策,在使殖民地的經濟失其獨立性,成為其經濟機構之一環,非依靠帝國主義不能安定與存在。
南洋群島,隨著資本主義之發展,逐漸長成為帝國主義的富饒無比的殖民地。當資本主義發展到最高峰時期,南洋群島也會繁榮而且穩定了一時。
自一九二九年世界經濟恐慌以來,至今已屆三年,不但不見絲毫的轉機,而恐慌的程度與範圍,反益加深刻而擴大。帝國主義本身既受到這樣嚴重的打擊,而作為帝國主義經濟附庸的南洋群島,無疑要受到非常的影響。
現在的南洋群島,是由黃金時代過渡到苦難的時代,所謂理想的仙鄉,現已經化為地獄了。“到南洋去!”這個充滿希望與喜悅的歡號,現在卻換來一個辛酸不堪的“失業與破產”的悲鳴了。
時代轉換到現在,單靠“勤儉耐勞”的“筋肉苦關”的精神,決敵不過那有組織的,強而有力的,文化的,經濟的,政治的,武力的進攻!
吾僑經百數十年的苦關,卻換來一個中介的地位。更因國力之薄弱,經濟的落後,未能進為獨立的發展,徒作開發殖民地的工具而已!
等到殖民地的富源大部已經開發,統治者感到勞力過剩之時,於是開始排華了。及土人的文化逐漸提高,民族資產階級逐漸形成,日本人南進著著勝利,吾僑於是更陷入包圍的夾擊中,目下再遭世界經濟恐慌的打擊,原有的地位,亦由動搖而開始崩潰了。
這時是吾僑生死存亡的關頭,吾僑今後如想生存,特別是吾僑青年,該要負起挽救責任來,切莫耽於目前的安樂,而忘已來的苦難!
吾僑的前途,固將依世界的形勢,及祖國的情形如何來決定;但當此危機緊迫的今日,吾僑自身,不能不先有一個覺悟,一個人士,一個轉變!
所當覺悟的是,“筋肉的苦關”,“中介的地位”,“各自的為戰”,在現代是否還可以依賴運用?
所當認識的是:“南洋的環境”,“國際的形勢”,“祖國的近狀”,與過去有何顯著之差異與變化?
感到了自身的缺憾,認識了周圍的環境,接著便要有一個新的轉變與準備,這就是:今後該如何去適應當地的環境?今後應如何去謀另一條新的生路?解決這些嚴重問題的責任,自然是在吾僑青年的身上。
本報的主旨,即在介紹南洋最近之種種訊息,及討論南洋當前的種種問題,使國人瞭解南洋真實之情況,並以促進吾僑青年之注意南洋問題,使其發生研究的興趣,進而負起救僑責任。
本報同人的能力薄弱,非有熱心僑務的賢者贊助,非有對於南洋素有研究之學者指導,非有廣大的讀者民眾的幫助,是不能充分實現這種重大任務的。所以本報萬分歡迎各界的指正,批評,通信,及參加討論。
最後希望共同為救僑救國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