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國家高新區)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昌國家高新區一般指本詞條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高新區位於南昌市東大門,區域面積286平方公里,下轄昌東鎮、麻丘鎮、艾溪湖管理處、鯉魚洲管理處,目前已開發產業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全區企業總數達到6000餘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66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共25家,總部在高新區的上市公司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2家。

高新區區內已完成道路、供水、供電、排水、排污、通訊、煤氣管網及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區內配套設施齊全,建有住宅小區、工業標準廠房、電信分局、變電站和高水平的寄宿學校,是江西省投資環境最好的工業區之一。據官網顯示,園區營業總收入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率先突破1000億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南昌市的24%,規模工業利稅總額占南昌市的32.4%。2015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8年2月,入選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所屬地區:江西南昌
  • 下轄地區:昌東鎮、麻丘鎮、艾溪湖管理處、鯉魚洲管理處
  • 地理位置:南昌市城東
  • 面積:286平方公里
  • 人口:50萬
  • 方言贛語
  • 機場:昌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南昌站向塘站
  • 車牌代碼:贛A、贛M
發展成績,發展條件,優惠政策,自然生態環境,科研創新能力,地理位置,人才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歷程,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機構設定,

發展成績

一、率先進入千億產業園區行列
土地利用圖土地利用圖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總量持續攀升。據官網顯示,園區營業總收入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率先突破1000億元,經濟成長質量進一步提高,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南昌市的24%,規模工業利稅總額占南昌市的32.4%,對南昌市工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新興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區有六個,南昌市五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有四個主要集中在高新區,已成為省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服務外包產業異軍突起。引進了世界500強德國貝塔斯曼歐唯特、日本日立物聯網、美國甲骨文戴爾及台灣百大企業英華達、國內軟體百強中興、用友軟體等知名企業入駐,成為推動南昌市在中國21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由排位後列到位居中游的主力軍。國家級醫藥國際創新園落戶高新區。是國內第二家國家級醫藥國際創新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借鑑美國聖地亞哥、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內外醫藥產業聚集區的先進理念,進行高起點規劃建設。LED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依託晶能光電、聯創光電的外延片、晶片,向上下游延伸,打通了上游的襯底材料和下游的封裝、照明等套用產業環節,形成了從襯底材料生產、外延片、晶片製造到封裝、套用的LED全產業鏈。特別是在LED下游套用產業上,引進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入股晶和照明公司,將快速做大LED照明套用產業。2.5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順應產業升級融合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第二產業中附加值較高的上游研發設計和下游的行銷和結算(包括總部經濟),以及由此衍生的會展、電子商務、培訓等產業,引進了綠地集團規劃建設80多萬平方米的2.5產業綜合體。同時,積極引導湖西區域企業騰籠換鳥,發展2.5產業。已有日月明公司、聚仁堂藥業、綠悅科技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正在高標準規劃建設2.5產業園。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堅持“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配套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戰略,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打造產業集群和完善產業鏈上,把太陽能光伏產業、半導體照明(LED)產業、服務外包產業等低碳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產業重點打造,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實現了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及套用軟體、精密機械製造及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四大支柱產業的產值占全區經濟總量的87%以上。
三、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2011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占江西省總數的三分之一,南昌市的三分之二。軟體企業占江西省的85%以上,自主研發的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占南昌市的80%以上。僅2011年,高新區就有13個項目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其中2個一等獎,占江西省的40%。13個項目獲南昌市科技進步獎,其中3個一等獎,占南昌市的75%。高新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21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國家級孵化器和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有5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
四、生態建設成效明顯
據官網顯示,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堅持“綠色招商”,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園區內沒有一根煙囪,沒有一台燒煤鍋爐。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還高起點規劃建設了占地2600畝的艾溪湖濕地公園,啟動了18平方公里的瑤湖森林公園建設,打造了富有生態內涵的森林園區。2009年被科技部、環保部等批准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2010年又榮獲 “低碳中國突出貢獻園區”獎和中國綠化先進單位。
五、生態科技新城建設氣勢如虹
高新區科學布局了總部經濟港、國際社區、特色商業街區等城市功能區,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知名地產企業加盟科技新城建設。包括綠地城市綜合體、華新雲中城、中節能總部等。截止2012年,在紫陽大道上已開工建設的超高層有6棟,將引進國際知名五星級酒店4家。
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建立了6個國家級孵化基地、5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及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標準化示範基地等2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擁有博士後工作站11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金廬軟體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等12個國家級產業化基地和企業孵化器,擁有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重點實驗室,9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有著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的獨特優勢。
高新區10家企業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技術創新團隊,占江西省的三分之一。11個項目獲得2010年江西省科技進步獎,連續多年位列江西省第一,其中2項成果評為江西省科技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占江西省50%。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6家,占江西省40%。列入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占南昌市的80%以上,成為江西省科技創新的發動機。

發展條件

優惠政策

高新區管委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享有市級管理許可權,對高新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區內建立了精幹高效的管理機構,設有一級財政和獨立金庫,可快捷地給企業兌現優惠政策。區內設立了完善的社會支撐服務體系,實行相對的“封閉式”管理和“一站式”公開服務,五個工作日內可為企業落戶辦完所有手續。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國家高新區)
(註:以上優惠政策如國家有新的規定,以新規定為準。)

自然生態環境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依贛江,西接2平方公里青山湖,內有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1平方公里的南塘湖和20平方公里的瑤湖,每年財政投資1個多億用於園林綠化,綠化率達35%以上,區內高起點規劃建設了占地2600畝的艾溪湖濕地公園,啟動了18平方公里的瑤湖森林公園建設。

科研創新能力

江西省科研院所和普通高校聚集南昌,形成了強有力的研發集群。據統計,江西省共有省屬科研院所58家,分布在南昌市的達80%以上,普通高校67所,70%以上分布在南昌市。隨著高新產業的迅猛發展,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幾年積聚了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高新區有科技型企業近千家,已建立了21個國家級創新平台。擁有各類技術中心60個,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培育了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6家,技術支撐服務平台10個,高新技術企業72家,占江西省的四分之一、南昌市的三分之二,成為江西省科技創新的發動機。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11年,高新區在以軟體服務外包產業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上具有將強的技術優勢,共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2家;省級以上工程中心7個,技術中心2個,重點實驗室1個;設立博士後工作站2個;“十一五”期間獲國家和省市科技進步獎項目200餘項。

地理位置

南昌地處中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的最佳“結合”部,是中國內陸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戰略要地和重要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京九線和浙贛線在此構成“金十字”鐵路交匯;水運順贛江入長江直達上海港出海,可謂黃金航道。昌九高速、京福高速等在此形成“天字型”高速公路網,構築起輻射周邊省際城市的6小時經濟圈;現代化昌北國際航空港開闢了直達國內各中心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的國際國內航線,交通十分便捷。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開發區中少數與市區融為一體的開發區之一,距市中心僅5公里,距火車站5公里,距長途汽車站7公里,距贛江水運港口10公里,距高速公路口7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5公里。

人才資源

據南昌市人才普查結果顯示,南昌地區共有各類人才57.76萬人,南昌市人才資源總量及增長速度、人才密度居江西省首位,居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前列。截止2012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2000多名碩士,200多名博士,200餘名歸國留學人員以及4.4萬名各類人才。此外,高新區內毗鄰瑤湖的昌東高校園區已建成8所高等院校,開設近200個專業學科,擁有20萬大學師生,每年可培養、輸送近6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基礎設施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環境綠化、路燈照明、交通信號全部到位,區內實現了道路、通訊、供水、供電、排水、排污、煤氣天然氣管網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
在道路建設方面,已建成九橫十三縱的道路循環網路;日供水能力10萬立方米,採用環網供水,與市區直接連通,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在排水方面,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採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統,城東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00萬噸;區內管道煤氣、天然氣已鋪設完成,並與南昌市煤氣、天然氣管網貫通。在電力方面,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成了110KV變電站三座,220KV變電站三座;區內的通信管網和通信線路已經覆蓋整個園區,隨時可為入駐企業提供通訊服務。

發展歷程

“青山湖時代”——起步階段(1991-2000)
1991年,高新區成立之初,以青山湖高教科研區為中心,政策區面積為19.5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新建區為6.8平方公里,先期開發。起步區只有0.3平方公里。在這一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要的任務是立足於營造軟硬體環境,建章立制,爭取國家、省市及各部門對高新區的授權,落實國家賦予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行獨立工業園區這一新的發展模式探索。到上世紀末期,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基本完成了這一任務。2000年,高新區完成總收入72.9億元。由於這一時期,高新區產業主要布局在青山湖東岸,火炬廣場周邊,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青山湖時代”。
青山湖青山湖
“艾溪湖時代”——快速擴張期(2001-200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江西“大開放”主戰略的實施,高新區步入了快速擴張期。2001年南昌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屬青山湖區的艾溪湖周邊七個村和南昌水產場劃歸高新區,高新區面積由6.8平方公里擴大33平方公里,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成為高新區的內湖。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決定將南昌縣的昌東鎮麻丘鎮劃歸高新區,使高新區區域面積達231平方公里。這一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不斷創新,實現了從依靠政策優勢向依靠體制、機制創新的轉化,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吸引了台灣東元、深圳方大、美國科勒、德國G&D、中興通訊、江銅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落戶,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與套用軟體、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並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服務為基礎、科技孵化器為載體的區域性技術創新體。這一時期,園區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05年,園區工業產值突破200個億,並開始每年淨增100個億,2008年,高新區在江西省工業園區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0億元。由於這一時期的產業主要布局在艾溪湖周邊,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艾溪湖時代”。
艾溪湖艾溪湖
“瑤湖時代”——產城融合期(從2008年開始)
由於在前兩個階段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遵循的是傳統工業園區的單一發展模式,忽視了城市功能性配套,導致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出現“產業孤島”現象,制約了高新區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迅速調整思路,堅持“產業基地與科技新城”同建的發展理念,實施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目標是使高新區不但有一流的產業,更有一流的人居環境,一流城市配套服務,把高新區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的科技新城區。為此,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方面,通過招商選資,重點引進和發展光伏光電、新材料、航空、服務外包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依託高新區豐富的湖泊資源,借鑑國內外以湖泊為代表的科技新城的先進規劃理念,啟動了瑤湖生態科技新城建設,從空間形態入手,對瑤湖生態科技新城進行概念性規劃和整體形象設計,並高起點規劃布局了國際社區、紫陽大道特色商業街區、總部經濟港、高知人才社區、瑤湖森林公園等城市功能區。並在20平方公里的瑤湖外圍規劃布局了光伏產業園、國際醫藥創新園、LED產業園、航空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園區。瑤湖10000畝的湖心島將規劃為研發總部區及低碳社區。由於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是圍繞瑤湖進行產業和城市功能布局,所以也把正在推進的這一階段稱為“瑤湖時代”。
瑤湖瑤湖
2018年2月,入選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南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任領導
黨工委書記
邱向軍
黨工委副書記
管委會主任
管委會副主任
李有才、劉建平、劉德輝
黨工委委員
姜玉林、鄔裕江、梅樹華
紀工委書記
楊偉紅
公安分局局長
王紹偉
辦公室主任
南昌陳艷

機構設定

序號
機構名稱
序號
機構名稱
序號
機構名稱
序號
機構名稱
01
辦公室
02
監察室
03
招商局
04
財政局
05
科學技術局
06
人事勞動局
07
規劃建設局
08
經濟發展局
09
社會發展局
10
大建設辦公室
11
市政公用事業局
12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13
南昌出口加工區管理局
資料來源於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