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花蝽

南方小花蝽

南方小花蝽是一種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花椿科類的動物,分布於湖北、江蘇、上海、江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方小花蝽
  • 拉丁學名:Orius similis Zheng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半翅目
  • :花椿科 
  • :小花蝽屬
  • :南方小花蝽
  • 分布區域:湖北、江蘇、上海、江西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基本信息

寄主昆蟲:稻薊馬、棉鈴蟲、紅鈴蟲、棉蚜、棉葉蟬、棉葉蟎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

形態特徵

複眼暗紅色;單眼2個,暗紅色。喙3節,第二、三節端半部黑褐色,余黃褐色。前翅革片污黃色,楔片污黃色至黑褐色,膜片無色,透明。足淡黃色,基節和跗節色深。腹部末端寬,側緣及外緣外露。
雄蟲:體較雌蟲略小。觸角較雌蟲長,被短毛,第二節粗長,第4節黃褐色,第三節端半部淺黑褐色,其餘淺黃色。前翅楔片黑褐色。腹部全部被前翅所蓋,腹末端不對稱,從背面看偏向右邊。
雌蟲:體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初羽化時淡黃色,以後變為黑褐色,有光澤。觸角4節,長約0.80毫米,淺黃色,第四節稍深色。
卵:卵散產於棉花嫩葉的葉柄基部和葉脈組織中,僅露出卵蓋(白色)在表面。卵為短茄形。長0.50毫米左右,最寬處約為0.21毫米。卵蓋圓形,直徑約為0.10毫米,由邊緣向內凹陷,凹陷中央又略為隆起,表面有2圈小室狀花紋,外圈為長方形,小室的數目在20-30個之間;內圈有10-20個小室,形狀不規則。
若蟲:共有5個齡期,各齡期特徵如下:
一齡:體長0.64-0.73毫米;體寬0.21-0.23毫米。體淡黃色。體長形,頭部及腹末收縮。頭三角形,複眼處最寬,頭寬0.16-0.17毫米。觸角4節,長0.22毫米,第四節膨大呈錘狀,第一節較光滑,其他各節有成行排列的毛。口緣3節,長0.24毫米。前足脛節端部有1排毛刷,跗節2節。腹部第3-5節背中央有橙紅色斑塊。第三、四節,第四、五節,第五、六節交界處有1對臭腺孔,並有1條溝相連。第八、九節背板左右兩邊各有1根較長毛。
二齡:體長0.92-1.04毫米;寬0.35-0.40毫米。體色、體形、頭形同1齡。頭寬0.20-0.23毫米。觸角長0.32毫米。口喙長0.29毫米。胸部與腹部特徵同一齡。
三齡:體長1.25-1.45毫米;寬0.50-0.63毫米,體色加深。複眼明顯加大。頭寬0.28-0.33毫米。觸角長0.40毫米。口喙長0.36毫米。中、後胸翅芽開始出現,後胸比中胸顯著。腹部第3-5節背板上斑塊顏色加深。
四齡:體長1.53-1.93毫米,寬0.66-0.81毫米。體色同一齡。頭寬0.31-0.38毫米。複眼更加增大。觸角長0.52毫米。喙長0.42毫米。翅芽明顯伸長,達第一腹節後緣。腹部同三齡。
五齡:體長2.02-2.06毫米;寬0.88-0.90毫米。體色明顯加深,有些個體到末期呈淡黃褐色。頭寬0.38-0.41毫米。觸角長0.57毫米。口喙長0.48毫米。中、後胸翅芽達腹部第三節後緣。發育末期雄蟲抱器基本形成;雌蟲產卵器也開始分化,可以區分雌雄蟲。

生活習性

(1)習性:南方小花蝽多在棉花嫩頭處活動,花蕾期多在蕾、花、鈴苞葉內活動。成蟲常在開花作物花內吸食液汁和捕食。氣溫低時少活動,風和日麗時活躍。在密度大、食物缺乏時有自殘習性。
(2)歷期:溫度是影響歷期長短的主要因素,南方小花蝽在各種不同世代下的歷期見表71。
(3)年生活史:南方小花蝽在湖北省武漢市一年發生8代(華中農學院棉蟲組,1978);在廣東省廣州市一年發生14代(魏潮生等,1984)。
南方小花蝽在湖北省以成蟲在苕籽田、蠶豆田、蔬菜地、稻田株間夾縫和枯枝落葉內越冬。越冬成蟲於翌年2月中旬開始活動,3月上、中旬在蠶豆、苕籽田出現,3月下旬開始產卵。第一代若蟲於4月上旬出現,4月中旬達到高峰;第二代4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苕籽、四季豆、黃瓜、番茄、辣椒等作物上活動;第三代於5月下旬至7月上旬陸續在豆類、瓜類蔬菜上活動,6月上、中旬,一部分進入棉田;第4-7代在棉田內外來往遷移,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棉田數量逐漸減少。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主要在蔬菜地活動;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遷移到越冬田進行越冬。由於南方小花蝽壽命長,產卵期也長,故世代重疊現象明顯。南方小花蝽在廣州市無明顯越冬現象。
(4)繁殖:成蟲多在早晨和上午羽化。羽化後的雌蟲,數小時後就能交配,交配喜在暗的地方進行。雌雄均有多次交配習性。以第一次交配的時間較長,每次歷時1-22分鐘不等。
交配後的雌蟲3-9天后開始產卵。成蟲對產卵場所有選擇性,喜將卵散產在棉花上部幼嫩棉葉背面主脈基部及蕾苞葉基部,偶爾也產於葉肉組織內。單雌每日平均可產4-8粒卵,一生的總產卵量平均40-50粒,最多可產100餘粒。
溫度、濕度和營養對產卵量有一定影響,溫度愈高(30℃以上)成蟲的壽命愈短,產卵量低。如相對濕度90%,溫度在25℃時平均產卵量48粒;30℃時5粒;35時不能產卵。在26℃時,相對濕度70%時平均產卵33粒;相對濕度90%時48粒。但在30℃,相對濕度70%時平均產卵20.50粒;相對濕度90%時只有5粒(湖北省農科院植保所害蟲研究室,1980)。在15℃以下不產卵。
南方小花蝽有孤雌生殖方式,所產生的後代可同時出現兩性成蟲(華中農學院棉蟲天敵研究組,1978)。
(5)捕食:南方小花蝽為廣捕性天敵,可捕食棉鈴蟲卵和初孵幼蟲、紅鈴蟲卵和初孵幼蟲、棉蚜、薊馬、棉葉蟬若蟲和棉葉蟎等。被捕食棉鈴蟲卵可出現三種症狀:卵白色,塌癟,頂端短尖形,卵汁全部被吸空;卵棕褐色,明顯細縮,不塌癟,頂端長尖形,卵汁大都被吸;卵褐色,部分凹縮,不塌癟,頂端正常,卵汁小部分被吸食。被捕食紅鈴蟲卵可呈現二種症狀:卵白色,塌癟凹陷,卵汁部被吸空;卵棕褐色,部分凹縮,卵汁部分被吸食。所有被捕食卵粒均不能發育。
據室內觀察,南方小花蝽平均每頭若、成蟲單日捕食棉鈴蟲卵分別為3.70和5.22粒;紅鈴蟲卵分別為7.21和9.88粒。如以棉蚜、棉鈴蟲卵和紅鈴蟲卵混合飼養,南方小花蝽成、若蟲可同時吸食棉蚜,棉鈴蟲和紅鈴蟲卵。其捕食量依次是:棉蚜>紅鈴蟲卵>棉鈴蟲卵。
魏潮生等(1984)在室內測定,南方小花蝽各齡期捕食棉蚜平均數量是:一齡11.30頭,二齡12頭,三齡12.60頭,四齡34.60頭,五齡81.40頭,成蟲147.30頭,全世代共286.60頭。

分布範圍

湖北、江蘇、上海、江西、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