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寨村

南徐寨村

地理位置

南徐寨村現屬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辦,位於未央區未央宮街辦和六村堡街辦交界處,東離六村堡街辦施家寨,西離鄧六路,北離六村堡街辦北徐寨村,南離未央宮街道小劉寨村。村級規劃東西街4條,南北街5條,截止2012年全部水泥地硬化,總體走向南段略高,北段略低,村內地勢平坦,村南緊貼漢長安城遺址直城門大街,直城門是漢長安城向西的主要出口,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從直城門出發。南徐寨村距離漢長安城遺址未央宮前殿遺址2公里,距離天祿閣遺址1.2公里,距離石渠閣遺址1.5公里,和未央宮前殿遙遙相望,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稱“北闕甲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徐寨村
  • 外文名稱:NanXuZhaiCun
  • 別名:南徐村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道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086
  • 地理位置:西安市未央區石化大道中段
  • 面積:666660平方米
  • 人口:900餘人
  • 方言:陝西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西安火車站、西安北客站
  • 車牌代碼:陝A
  • 村代表性事物:唐代古槐
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南徐寨村
南徐寨村現屬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辦,位於未央區未央宮街辦和六村堡街辦交界處,東離六村堡街辦施家寨,西離鄧六路,北離六村堡街辦北徐寨村,南離未央宮街道小劉寨村。村級規劃東西街4條,南北街5條,截止2012年全部水泥地硬化,總體走向南段略高,北段略低,村內地勢平坦,村南緊貼漢長安城遺址直城門大街,直城門是漢長安城向西的主要出口,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從直城門出發。南徐寨村距離漢長安城遺址未央宮前殿遺址2公里,距離天祿閣遺址1.2公里,距離石渠閣遺址1.5公里,和未央宮前殿遙遙相望,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稱“北闕甲第”。
北闕甲第:靠近北闕的宅第。《漢書·夏侯嬰傳》:“孝惠帝 及 高后 德 嬰 之脫 孝惠 、 魯元 於下邑間也,乃賜 嬰 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顏師古 註:“北第者,近北闕之第, 嬰 最第一也。故 張衡 《西京賦》云:‘北闕甲第,當道直啟。’”後遂指功臣的宅第。 唐 劉長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功高開北第,機靜灌中園。” 唐 劉禹錫 《和董中庶古散調詞贈尹果毅》:“上將賜北第,門戟不可窺。”
建村歷史
南徐寨村所處地區古屬“北闕甲第”,解放前隸長安縣。據傳明初朱元璋因惱恨長安縉紳,對當地人民大肆殺戮,導致人口銳減。為補充人口,將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往長安。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先祖由洪洞縣大槐樹底遷至該地,因徐氏分居南北二處,南徐、北徐由此得名。徐姓現有3戶,後有韓姓、劉姓、岳姓、謝姓、房姓、姓家族相繼遷入,韓、劉、岳姓形成村中三大家族,其中韓姓人口占大多數。韓姓由元末民變領袖韓山童(?-1351),子韓林兒,元末民變軍(紅巾軍)領袖,出生於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一信仰白蓮教的家庭。成年後一邊務農,一邊傳播白蓮教,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張推翻元朝統治,並結識了安徽阜陽(《元史·順帝本紀》作潁州)人劉福通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強征15萬民工修築黃河堤壩。韓山童、劉福通認為時機已到,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四處傳播;同時在河道中埋設一石人,背刻“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待石人挖出,人心浮動,韓、劉乘機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韓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當地縣令急調軍隊圍剿,韓山童自殺。村中韓、劉兩姓由此得來。
古代住宅安家講究依水而建、風水良好,南徐村便是如此的一塊風水寶地。一代代南徐村人在此繁衍生息,百餘年來不斷發展變遷,直至發展成如今的規模。
自然人文景觀
南徐寨村占地約1000畝,人口900餘人,戶口500多戶,村呈標準長方形。村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勤勞致富,收入逐年增多。村里,治安良好,互幫互助,鄰里之間和睦共處,與周圍村莊和睦相處,長期以來得到周圍村民的一致好評。
南徐寨村南端原有一座“狀元塔”,建於明末清初,塔高17米,共七層。狀元塔用青磚砌成,塔式重檐式建築,是村民為紀念西漢文學家劉向而建的文曲星狀元塔。寓意本村青年人高中狀元,登上狀元塔頂,可東眺西嶽華山,北望渭水連天,南觀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長安,該塔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文化毀滅,沒能保存下來。
“秀锺渭水”村門樓參考圖“秀锺渭水”村門樓參考圖
據村老人講,明代古漢城一帶成為囤兵區域,即這裡人常說的“楊甲城內有二十四個屯兵寨”,南徐寨就是其中之一的一寨,大多建有高大寨牆、帶有軍事色彩的堡子,堡子在北,耕地在南。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古時漢城裡的農民要交兩份糧食,一份皇糧,一份軍糧。到清代,縣以下改鄉、里為倉(社)、廒。嘉慶年間,漢長安城一帶村落分屬長安縣紅廟、揚善、葉馬、三橋四廒,城牆內村落大多分屬揚善。葉馬廒。其中揚善廒分為8坊,統58村;三橋廒分為10保,統47村;葉馬廒分為8坊,統48村,南徐寨村就屬於葉馬廒之一的寨。
據村老人講,在如今的村東巷北頭偏東,有明末清初牌坊一座,門朝北開著,牌坊上寫“秀鐘渭水”四字,面朝北邊的渭河,悠悠渭河水,奔流千萬載;巍巍南徐寨,熔古爍今朝。每一塊土地,都有夢想。這裡,是古老的渭河南岸,但依然煥發著囊括天地的熠熠風姿!
這方中華文化的發祥聖地,滋養了漢晉魏三朝文明,若星辰璀璨遠達天際,若曠野久遠生生不息。南徐大地,意蘊宏博,雄踞古今!南徐顯貴,貴在史跡和遺存;南徐靜美,美在山水和人文;南徐宏大,大在這裡正在崛起一座現代化的田園城市、旅遊新城!
南徐寨“唐代古槐”南徐寨“唐代古槐”
從村西口一眼望去,可見到一棵有1400年樹齡的古樹。傳說是唐代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時在這裡種了一棵槐樹,所以村人給他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叫“唐代古槐”。是市級一級保護古樹。唐代古槐19米,圍6米,需4、5個人才能合抱,樹冠形狀像一把巨傘,把這村口數畝地籠罩在綠蔭之中。形如利劍,直刺天空,因為國槐是世界上稀有的樹種,而這棵國槐又有1400歲,所以大家把這棵國槐稱為村子的“瑰寶”。這棵大樹是南徐寨村的“鎮村寶”,南徐寨的“風水樹”,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按照村里過去的風俗,村中老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要繞著唐代古槐轉個大圈,這預示著新人百年好合,紅福齊天;高壽老翁辭世辦喪事,要抬著壽棺繞著唐代古槐轉個大圈,寓示著子孫滿堂高福高壽。
在20世紀70年代,村人焦方合、韓長明等人在鋤地時,挖出“馬蹄金、金碗碗”等珍貴文物,村民及時上繳獻給國家,政府同時給村民辦法了榮譽證書,為國家地方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
黨支部發展史
建國後,上級黨組織非常重視南徐寨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除在外地工作入黨人員外,劉祥林、楊蘭英、朱寶文等同志在60年代末被發展為第一批黨員。在他們的帶動下,南徐村黨員人數不斷增加,組成了南徐村黨支部,第四任(現任)為韓志強。現黨支部成員已發展到19人,復員軍人2人、大專學歷2人、本科學歷4人、研究生學歷2人。
經濟發展與村民生活的變遷
南徐寨秧歌隊南徐寨秧歌隊
1959年建立了人民公社,南徐村隸屬紅衛人民公社,南徐寨有一對、二隊人員總計300人員編入當時未央區紅衛公社,至今南徐寨村還保留生產隊一對、二隊稱號。1981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人民公社解體,我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承包到戶。從此,南徐村農作物產量逐年提高,民眾生活不斷改善,從溫飽走向小康,實現了安居樂業。
南徐村以傳統的農業生產為主。建國前家家戶戶種糧,飼養禽畜。建國以後,除了傳統的糧食種植業外,村莊的果樹、蔬菜、黃豆、花生、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隨著黨的惠民政策的不斷出台以及村莊經濟的發展,南徐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1986年,安裝接通了電力線路,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中用上了電。90年代,家用電器普及到家家戶戶,電動車、機車、機動三輪車、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庭。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由溫飽進入了小康。村民吃飯講究粗細搭配、營養均衡,下飯店搓一頓已成為日常現象。衣著講求大方時髦,多姿多彩。新蓋的住房寬敞明亮。手機、電腦的普遍擁有,使村民真正體會到了信息化時代的好處。在現任黨支部書記韓志強的帶領下,全村安裝上了光釺,進入網路光釺時代。在未央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全部參加了新農合、新農保,村民生活保障、老年人福利逐步健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理想業已變成現實。
騰飛中的南徐寨
“絲路南徐古鎮”意向效果圖“絲路南徐古鎮”意向效果圖
2012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列入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申遺大名單中。
2013年10月,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對外開放,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就從直城門出發通往希臘、羅馬等國家。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和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對外開放,南徐寨村看到了發展,在黨的政策和指引下和未央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南徐村全體黨員民眾齊心協力,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正在把自己的家鄉建設的更美好。現村南漢長安城直城門大街的仿古大街修築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下一步南徐村經濟發展的條件將更加有利,人民生活的環境將更加優美。南徐村像一條騰飛的巨龍,正在向著現代化的藍天縱情翱翔……

地圖信息

地址:西安市未央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