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山脈西部全新世氣候與環境演變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鐘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嶺山脈西部全新世氣候與環境演變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鐘巍
- 依託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對於低緯地區季風演化的全球性意義與驅動機制的深入認識,已成為當前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在低緯的一些敏感地區,通過各種地質記錄的綜合研究,來高解析度地恢復過去氣候環境變化的歷史,是開展上述科學研究的基礎。在前期研究中發現:作為我國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地理分界線的南嶺山脈地區,具備敏感回響和記錄東亞季風變化過程與特徵的重大潛力。本項目以目前相關研究尚屬空白的南嶺山脈西部山區作為研究區域,通過對此地區較高海拔、封閉的湖泊沉積和泥炭記錄中多種氣候指標的綜合研究,來高解析度(十年至百年尺度)地恢復該地區全新世氣候與環境的變化歷史,並就其驅動機制展開研究。本項目的開展將對於深入了解與認識全新世期間東亞季風演變的過程及其驅動機制等科學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結題摘要
通過南嶺西部山區湖沼相沉積序列的多指標分析,揭示出在晚冰期中該地區出現了兩個冷乾階段(15200-14500 cal a BP和13000-110000 cal a BP)和一個暖濕階段(14500-13200 cal a BP)。在早全新世(11000-8000 cal. a BP)期間氣候暖濕程度並未達到最盛,可能與冰川邊界效應的影響有關。全新世氣候適宜期出現於8000-4500 cal a BP期間,而夏季風最強階段出現於8000-7000 cal. a BP期間。自 4500 cal a BP以來當地氣候轉向相對冷乾。多指標的變化還揭示了5個千年尺度的冷幹事件,發生在11000、9000、8400、6000 和3500 cal. a BP前後,可能是全新世北大西洋冰筏事件的體現。晚全新世期間(近3000年以來)南嶺西部地區出現過3個夏季風強盛階段(2900-2700、2500-1700和1000-600 cal. a BP)和3個減弱階段(2800-2500、1700-1000和600-200 cal. a BP),這些氣候期與粵西地區根據埋藏湖沼相相沉積序列所揭示的氣候變化(三次夏季風強盛階段:~3300-3000、~2600-1600和~900-600 cal. a P,三個相對衰弱階段:~4000-3300、~3000-2600和~1600-900 cal. a BP)基本相同。太陽輻射和百年尺度上太陽活動強度的變化對南嶺西部地區近152000年以來的氣候變化有重要的驅動。研究還發現:南嶺地區湖泊沉積物的δ15N記錄對於指示東亞季風的演化具有積極意義;而南嶺山區湖泊沉積物地化元素的氣候指示意義與我國的中部和北部的湖泊有異,但它同樣可以用來指示與湖泊流域地區溫度和降水密切相關的化學風化強度的變化。對位於我國熱帶北部的雷州半島北部地區的泥炭記錄的研究表明,在~48000~10000 cal. a BP期間的氣候變化與南半球巴西石筍記錄的南美季風變化呈反位相關係,其驅動同樣也與太陽輻射變化以及受太陽輻射驅動的ITCZ遷移有關。研究還發現:我國中緯度西風區氣候變化不僅受到了北大西洋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還與熱帶低緯過程的海—氣相互作用有關。針對廣州降水氧氫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2008年初華南冰災期間歷次降水過程穩定同位素的不同變化形態和水汽來源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