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埠子村
- 別名:南埠子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鋼城區辛莊鎮
- 人口:475口人
- 方言:萊蕪國語
- 耕地面積:720畝
沿革,人文自然,人物事件,烈士英名錄,歷任村支書,歷任村主任,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光天化日追窮寇,近代大學生,
沿革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南埠子村支前小隊長李振祥率民工20人,嚮導4人,擔架2副,推車2輛,軍糧400斤,軍鞋50雙,柴草1000斤,支援前線,為爭取萊蕪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村里建有磚廠,村民得到實惠。1982年村莊搬遷建水庫,修水渠,造大田,庫水引上嶺,旱澇保豐產;北嶺後揚水站揚程10米,修水渠500米,使旱田變良田,家家糧滿倉,戶戶草房換成前後出廈的大瓦房。
經濟結構調整,村里劃出果園100畝,桑園100畝,村民人均l畝果園、6畝桑、1頭母豬,過上了小康生活。
村民最早以織布為生,家家戶戶郁有一部織布機,織出的布,人稱老粗布,遠近聞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之大計,教育為本。南埠國小1955年修建,1977年投資8萬元,重建了一所高標準的完全國小。隨著生源的減少,1997年合班並校於趙泉聯小。
南埠子村第一位大學生是李文美。到2002年已有10位大學生,他們畢業後,工作在各行各業,為富民強村,科教興村,獻策獻計,也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
南埠子村民正在用勤勞的雙手描繪著南埠子村的錦繡藍圖,南埠子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人文自然
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年間,艾、魏二姓已在此居住,李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入此地,因村北有土崖,村南有嶺,陡峭難行,曾名南步,南行,後劈石修路,演變成南埠子村。由於人多地少,加上窪地讓村莊所占,決定遷村種田,村由窪地搬到南嶺上。
村西有東橋、西橋,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六月,由艾大江、艾大來、魏森、魏宇四人主持修建。東西橋修好後,當時成為城東鄉有名的過往大道,深受歡迎。
北嶺揚水站:用土地20畝和蘆城村兌換地塊,投資10萬元,工日12000個,土石5000立方,澆灌田地550畝。
人物事件
烈士英名錄
李鐸 原名李唯一。萊蕪縣南埠村(今屬萊蕪市萊城區)人。縣城南師範講習所畢業後任教。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先後任中共博山縣委宣傳部長、沂蒙地委組織科科長。1940年12月,任中共沂南縣委書記,領導民眾 開展反“掃蕩” ,進行“減租減息”試點。1944年8月16日,在沂南縣朱家店子村(今屬蒙陰縣)阻擊戰鬥中犧牲。 李聚勝 1926年生,1946年入伍,當年入黨,曾任志願軍二十六軍七十七師二二九團二營排長,1952年在朝鮮戰場犧牲。
李振鐸 男 1926年生,1946年在華東野戰軍八縱二十三師入伍,1947年入黨,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犧牲。
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51年 李海亮
1951年-1964年 李冠瑞
1965年-1985年 李振祥
1985年-1987年 王子忠
1988年-1996年 李冠奎
1997年- 李佳省
歷任村主任
1940年-1955年 李冠玉
1955年-1958年 李春茂
1959年-1963年 李冠敬
1964年-1970年 李振水
1970年-1977年 李海坤
1978年-1985年 王子忠
1985年-1987年 李冠奎
1987年-1991年 王子忠
1991年-1996年 李文聖
1997年-2001年 王慶海
2001年- 李佳省
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海濤 濟南警備區武裝部部長
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李振昌 中學高級教師
李光德 中學高級教師
李振民 中學高級教師
李冠昌 中學高級教師
光天化日追窮寇
194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池玉貴同志帶領區中隊進駐南埠子村,天明時崗哨報告:劉伯戈的國特武裝也向村里開來,池玉貴同志一面通知部隊集合待命,自己先到村前觀察情況,當走到村前碾旁邊時,敵人的隊伍已經來到眼前,池王貴同志立即隱蔽起來,朝著敵人迎頭就是幾槍,我區中隊聽到槍聲,隨即追了出來,向敵人發射了一陣排彈,敵人四散奔跑,池玉貴同志盯住那個偽隊長緊追不放,偽隊長拚命逃跑,池玉貴同志在後面邊追邊打,追得那個偽隊長狼狽不堪,偽隊長的勤務兵拉開槍栓來不及推子彈上膛,只顧逃命,把槍栓都拖掉了,追了五六里路,一直追到劉伯戈的老窩——顏莊據點附近才不追了。
這次戰鬥雖沒有什麼繳獲,但大白天在敵占區打得敵人狼狽不堪,不僅使國特不敢輕舉妄動,就連鬼子、漢奸也膽戰心驚。
近代大學生
李建林 李佳傑 王慶亮 王慶偉 李軍林 李良 李鵬 李美艷 李艷紅 李光華 李濤 吳兆名 吳兆新 等等
南埠子村簡介
南埠子村,隸屬寒亭區寒亭街道,位於寒亭街道中部(北緯36о45ˊ、東經119о13'),現有78戶,230口人,耕地面積330畝,該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有果園40畝,苗木80畝,菜園55畝,副業以養殖豬、雞、鴨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2萬元,人均純收入5910元。
據考,該村建於明初,因該村建在一土埠下,又在當時知名度較高的寒亭村以南,故定名為南埠子。據《濰縣誌稿.民社志》載:“張氏一族,明洪武中由山西洪洞縣遷濰縣寒亭南埠子”。今有張、孫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