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震帶北段橫波分裂變化及其地殼形變意義

《南北地震帶北段橫波分裂變化及其地殼形變意義》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郭桂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北地震帶北段橫波分裂變化及其地殼形變意義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郭桂紅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南北地震帶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震活動性強,是中強地震的頻發地區。運用地震各向異性和橫波分裂的最新理論成果及觀測解釋技術,針對南北地震帶北段利用地震觀測台網獲得天然地震資料和人工地震獲得寬角資料,開展地震各向異性的空間分布研究。通過不同台站地震記錄和寬角資料上橫波分裂參數的深入研究,提取介質裂隙-應力及其隨深度變化和橫向上的空間分布,來分析該區地殼及上地幔的地震各向異性。建立起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結構各向異性參數圖像,用這種圖像解釋南北地震帶北段地殼結構,地殼應力場及其形變特徵,為研究該地區地震發生的成因等地球動力學研究提供現今構造和應力的背景數據。

結題摘要

地震各向異性是地球的基本特徵,而剪下波分裂則是分析地震各向異性的一個有效方法。南北地震帶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震活動性強,是中強地震的頻發地區。運用地震各向異性和橫波分裂技術,針對南北地震帶北段利用地震觀測台網獲得天然地震資料,開展地震各向異性的空間分布研究。通過不同台站地震記錄上橫波分裂參數的深入研究,來分析該區地殼地震各向異性及其形變特徵,為研究該地區地震發生的成因等地球動力學研究提供現今構造和應力的背景數據。南北地震帶北段活動構造區地處青藏高原塊體與鄂爾多斯塊體、阿拉善塊體的交匯區,,受到多個構造塊體的共同作用,構造環境複雜。該區構造活動有分區特徵,第一個主體構造區為祁連山-河西走廊活動構造區,區內斷裂主要以NWW向為主,第二個為甘東南活動構造區,該區主要發育NWW和NEE向的斷裂帶。基於甘肅、寧夏區域數字地震台網觀測資料,使用剪下波分裂方法進行地殼介質各向異性研究和地殼應力環境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各向異性在空間上存在差異,快剪下波平均偏振方向基本反映了本區構造應力的空間變化特徵,分析認為祁連山-河西走廊活動構造區受青藏塊體與阿拉善塊體間相互作用,與青藏塊體構造應力一致,甘東南活動構造區的應力環境主要受內部活動斷裂的作用,具有局部構造應力的特徵。從空間上位置上看,剪下波分裂方向圍繞柴達木地塊成輻射狀分布,可能是由於柴達木地塊的下地殼流在研究區域的回響,也可能是高原向外的擴展的反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