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京鳳尾蘚
- 拉丁學名:Fissidens adelphinus
- 界:植物界
- 科:鳳尾蘚科
- 屬:鳳尾蘚屬
- 種:南京鳳尾蘚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區別,
形態特徵
植物體細小至中等大小,緊密叢生。莖單一或具少數分枝,連葉高5-l Omm,寬2.3-3. lmm;腋生透明結節不明顯;莖中軸略分化蒴葉8-20對,排列較緊密;中部以上的葉披針形,長1. 6-1. 8mm,寬0. 3-0. 4mm,急尖;背翅基部通常圓形,有時楔形;鞘部為葉全長的1/2,對稱或稍不對稱;葉邊具鋸齒;中肋及頂;前翅和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六邊形,長1. 5-3μm具乳頭狀突起,不透明,每一角隅具不明顯的疣一個,沿葉邊有1-2列較小而平滑的細胞構成一條淺色的邊緣;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較大,細胞角隅的疣更明顯。雌雄異株。雌器苞芽狀,腋生。雌苞葉高度分化。頸卵器長180-370μm。蒴柄長5. 3-6. 8mm,平滑。孢蒴稍傾斜,對稱;蒴壺長0. 8-1. Omm;蒴壁細胞四方形至短長方形,橫壁薄,縱壁加厚。蒴齒長約0. 3mm,基部寬60μm。蒴蓋具長喙,長0. 5--0. 7mm。蒴帽長約0. 9mm。
生長環境
南京鳳尾蘚生長於闊葉林內土上或石上,亦生於樹幹上。
分布範圍
四川:成都市,海拔600m,李登科15211(SHMSYS);峨眉山,海拔3 000m高謙19458 (IFSBH,SYS );雅安,海拔700m,高謙等17085、17121 (IFSBH,SYS );涼山,海拔2700m,張光初、曹同218572 1861 (IFSBH,SYS)。
山東:昆箭山,海拔250m,高謙、白恩忠34254、34281 (IFSBH,SYS );嶗山,海拔550m,高謙、白恩忠34406(IFSBH,SYS)。
江蘇:常熟、虞山,海拔20-120m,李登科17468、17558(SHM,SYS);南京,亞,1909,D. P. Courtois (F. nankingensis的選模式標本,H)。
浙江:普陀山,海拔30-100m,李登科6971、7107 (SHM,SYS);嵊泗縣,李登科3862 3896(SHMSYS)。
台灣:嘉義縣,Koponen 16993 (H).
福建:武夷山,海拔1 800m李登科、高彩華13493 (SHM,SYS)。
江西:井岡山,海拔1000m李登科17216(SHM,SYS)。17219,海拔1 250m,李登科16983、117018 (SHM,SYS )。
湖南:莽山,1974年苔蘚採集隊1076 (SYS,IFSBH );衡山,曹同219762 2048 (IFSBH, SYS)。
貴州:綏陽,寬闊水,海拔1 500m,高謙、馮金宇32926 GFSBH,SYS);咒淨山,局謙、馮金宇32035 (IFSBHSYS)。
雲南:貢山縣獨龍江,海拔2 000m汪楣芝11524 (b);高黎貢山,海拔1 950m汪楣芝9325 (A) (PESYS)。
廣東:鼎湖山,黎敏萍12 (SYSIBSC);廣州市林邦娟等115 (IBSCSYS)。
海南省:吊羅山,李植華2608 (SYS)、2656(SYS、IBSC)。
區別
中國,朝鮮,日本本種的主要特徵在於葉細胞,尤其是鞘部細胞角隅具透明的珠狀疣。此特徵容易與近緣種鱗葉鳳尾蘚(F. taxifolius)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