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院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是一所由國家林業局主管,與公安部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在自然風景秀麗、歷史文化厚重的六朝古都南京。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升格為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簡稱: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所屬地區:南京
  • 現任校長:張高文
  • 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學校創建,林業時期,學校成就,辦學宗旨,國際交流,

學院簡介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是一所由國家林業局主管,與公安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在自然風景秀麗、歷史文化厚重的六朝古都南京。前身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01月21日教育部公示,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更名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院

歷史沿革

學校創建

追溯學校前身是1941年創辦的南京特別市立第一職業中學。此時正值民族危難之際,國家多事之秋。一批仁人志士以啟民智、強國本為己任,上下求索,艱苦辦學。南京特別市立第一職業中學應運而生。
創辦人是由湖南黔陽人黃本謙(周佛海中學老師)於1941年夏創辦的,經過汪偽時期南京特別市教育局立案,校名為南京特別市立第一職業中學,校址在南京洪武路399號的幾間民房中,設有會計、打字、縫紉專業,學制是初商科三年、高商科三年,當時只有初商科招國小畢業生入學,這也是南京開辦的三所職業學校之一。
1942年學校由洪武路遷至武定門小心橋(現名為江寧路)。1943年又將昇州路大彩霞街口的基督教衛斯理堂作為校舍。1944年7月,第一屆初商科學生畢業升入高商科,同時增設了農科班。當時商科學生主要在衛斯理堂,農科學生在武定門。學校辦學規模不大,學生不過百人,教師20餘人。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學校由國民黨政府接管,校名改為南京市立第一職業學校,設商農兩科,衛斯理堂交回基督教會,武定門為校本部,又將蓮子營國小校舍給其辦學,為分部。當時校長為王健吾,後調任救濟院院長。1946年校長由施肖丞擔任,施是章太炎學生,學者。
1947年夏,學校進行了重大調整。原學校商農兩科分別獨立成立兩所學校,農科分出成立南京市立農業職業學校(即現在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前身),1948年校址遷移至燕子磯,校長為王文湛。商科停止了招初商科,改名為南京市立商業職業學校(現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前身)。
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市軍管會接管了南京市立農業職業學校,當年11月校址遷至燕子磯東約1.5公里處的巴斗山。1950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農業學校,設高級農科和初級農科各5個班600餘人,學制3年。
1950年秋,巴斗山因國防建設需要,學校校址由笆斗山暫遷南京曉莊師範。1951年6月,華東軍政委員會將設在上海的華東農林幹部訓練班與南京農業學校合併成立華東農林幹部學校,由華東農林部接管,校址設在南京太平門外櫻駝村紫金山北麓板倉街(原中央經濟研究所舊址)。該校設三部,一部為老幹部訓練班;二部為青年幹部培訓班;三部為中等技術學校。當時學校規模較大,擁有校舍面積100畝,山林800畝,苗圃、果園及農田200畝。在此期間,學校設有農學、林學、園藝、病蟲防治、畜牧獸醫等專業,先後培養了4屆畢業生。
1953年5月,因大行政區機構調整,江蘇省農林廳接管華東農林幹校,並將第三部即中等技術學校與宜興農校的林科班合併,成立江蘇省農林技術學校。

林業時期

1953年8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蘇省農林技術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南京林業學校。1954年10月,學校改屬林業部領導,更名為南京林業學校。
南京林業學校從1953年獨立辦學始至1994年轉為林業部南京人民警察學校的40餘年發展歷程中,道路曲折,歷盡坎坷,全校師生員工團結奮進,艱苦創業,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成為國內一所歷史較長、師資力量較強、辦學設施較為完善、教學質量較高,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中等林業學校。在林校辦學的40年中,為我國林業戰線輸送了約4000多名畢業生,培訓各級各類幹部2600餘名,他們遍布祖國各地,大多數已成為我國林業戰線上的骨幹力量,為林業事業做出了貢獻。
1953—1957年,是學校的初創奠基時期。學校確立了5年奠基發展的辦學目標和以培養中等林業技術員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當時國家高教部的要求,學校全面開展了學習前蘇聯的教育經驗,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從學校學制、專業設定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個環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這期間,學校將學制由3年制改為4年制;調整專業設定,以林業專業為主,先後設定了造林、森林經營等專業;教學設備配套成型,先後建立了植物、樹木、測量、造林等12個教學實驗室和3個陳列實驗室以及氣象觀測站等,擁有760多畝專門樹種觀測試驗地;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了教育實習和生產實習制度,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大批有實踐技能的學生;教職工隊伍不斷擴大,由70人增至160人,其中專任教師達80多人,基本滿足了教學需要;在校生由379人增至622人,5年間共有5屆畢業生529人,他們遍布全國各地,熱愛林業事業,大多已成為林業戰線上的技術骨幹和事業管理的棟樑之材,業績顯著,為林業建設作出了貢獻。
1958年—1966年,是學校曲折發展時期。這10年中,受國內政治運動的影響,學校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一方面,教師隊伍嚴重流失,一部分教師被打成右派,一批教師下放勞動;另一方面,學校開始盲目發展,不經論證就增林產化工、果樹、森林保護、地植物等專業,1960年在校學生由891人增至1192人,大大超出了學校承受能力,至使教學質量下降,流生現象嚴重。再加上受“大煉鋼鐵”的影響下,學校幾天之內辦起了青磚、活性炭、造紙等10多個校辦工廠,結果一無所獲,完全打亂了教學秩序。1962年6月,學校被迫暫時停辦,學生全部遣散回家。1963年初,林業部批准學校復辦,直屬林業部領導,並實行以部為主,與省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學校復辦後首先對專業設定進行了調整,保留林業、林產化工、地植物及果樹4個專業,增設了林業財會,恢復了森林保護專業;學生全部返校復學,並於1963年開始招收新生;林業部下撥專項經費興建了實驗大樓,建立了24個實驗室,並投資50萬元購置國外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至此,學校很快恢復了正常教學秩序。至1966年,全校共設有5個專業,在校生達813人,教職工173人,學校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良好的辦學條件在當時全國林校中居領先地位。1955—1966年間,共畢業學生1268人,其中復辦後畢業的學生,大多分配到東北林區的林化企業和全國部屬森林調查大隊工作。
1964年林業部在學校建立了林業部南京林業幹部學校,與學校一套班子統一管理。在1964至1966年的3年中,共舉辦了6期培訓班,培訓學員530人。
1966—1972年,是學校大破壞、大動盪時期。文革期間,學校領導被批鬥,30多名教師被列為清查對象,20多名教師被下放農村,70年代初,又將大部分教職工列為清查對象。1972年11月,江蘇省革委會作出了“撤銷南京林校的建制,併入南京林產工業學院”的決定。學校由此停辦,500畝校園、200畝苗圃果園和2萬多平方米校舍全部被部隊占用,學校中一部分教職工調離,大部分教職工和教學設備併入南京林產工業學院(現南京林業大學)。
1979—1984年,是學校復校重建時期。1979年8月,林業部決定復辦南京林校和南京林業幹部學校,並與江蘇省革委會商定易地重建學校,徵用南京市太平門外櫻駝村土地138畝(現花園路),並成立了復辦籌備領導小組,實行以林業部為主、江蘇省協管的雙重領導體制。1979年10月,林業部批准學校復建計畫任務書;1981年3月,基本完成征地工作;1982年5月,正式動工破土建校。至1984年底,第一期基建工程基本完成,決算投資638萬元,校園建築面積達2.1萬平方米,為學校的復辦奠定了初步的基礎。為了儘快恢復辦學,1983年3月,學校抽回了在南京林產工業學院工作的原林校教職工116人,其中教師55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師隊伍。1983年8月,學校恢復了中專招生,設定了森林調查規劃、園林綠化2個專業,當年招收80名新生,同年9月,學校舉辦了復辦後首次開學典禮。
1983年10月,林業部成立了林業部中等專業教育研究中心,這是林業部教育司的科學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掛靠在學校。學校實行林校、幹校和研究中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
1984—1993年,是學校振興發展階段。從1984年起,學校由籌建、復建轉入穩步發展。這一時期,學校提出了充分發揮林校、研究中心、幹校三位一體的優勢,實行教學、研究、培訓三結合,大力培養合格的中等林業技術人才,三年內達到部重點校,並力爭進入全國重點中專校行列的五年奮鬥目標。學校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校園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占地197畝,校舍總面積4.8萬平方米;專業設定以營林類專業為主,設有林業、森林調查設計、園林綠化、森林防火等4個專業,在校生800餘人;教學設施先進,建有32個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350萬元,實驗開出率為90%以上;建立了7個校外實習基地,先後完成了28個單位的園林規劃設計任務和4個縣5個林場的森林資源調查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實踐性教學;師資隊伍結構較為合理,教職工265人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0人,中級職稱72人,初級職稱89人;教科研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教師主編、參編的專著、科技書籍等正式出版的有20多種,15名教師擔任了全國中等林校統一教材的主編和參編工作,完成了國家教委和林業部下達的教育重點課題6項,林業科學方面有11項獲得各級科技獎。學校多次通過了部級、省級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評估,不斷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1993年,學校已成為全國40餘所林業學校的牽頭單位和部屬重點學校。
三、林業部南京人民警察學校時期(1994—2000年)
為加強森林公安隊伍建設,促進森林公安工作的發展,1994年9月,經中央編委批准,將南京林校改建為林業部南京人民警察學校。改辦警校後,學校在原林校的基礎上,帶領全校師生奮發圖強,以提高育人質量為中心,堅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經過數年的努力,順利實現了從林校到警校的轉型和過渡,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1994年起,學校已提前考慮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用一年多時間,有計畫地分期分批安排教師進行轉向培訓,通過公安業務的進修培訓、參加實踐鍛鍊和引進人才等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這期間,先後有6名教師就讀研究生,20人到政法類高校進修培訓,12人到森林公安進行社會實踐,引進專業教師22人,有12人獲得律師資格證書,並聘請了一批客座教授和兼職教師,初步建立了一支與警校辦學相適應的教師隊伍。
1994年8月,學校首次面向全國進行公安類招生,共招收治安管理專業和林業公安專業學生160名。此後,招生規模逐步擴大,4年制中專在校生規模為1200人。學校的辦學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1996年1月,林業部在學校舉行了首次授銜儀式,首批符合入警條件的197名教職工被授予相應的警銜,實現了林校向警校轉型的人員身份轉變。
林業部為了加強森林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育工作,促進森林公安隊伍建設,1996年1月下文批准成立林業部警官培訓中心(與林業部南京林業幹部學校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警校教育研究室(與林業部中等專業教育研究中心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掛靠在學校。
1996年10月,林業部、公安部在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掛牌慶典和閱兵儀式,全校師生接受檢閱,標誌著警校的正式成立。
為適應警校辦學需要,學校加大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1996年,學校完成了二期工程,增建了學生食堂,建立了東善橋訓練基地,校園總占地面積12.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達5.4萬平方米,藏書11.2萬冊,固定資產總值3635.2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610萬元。
改辦警校後,學校確立了為基層森林公安培養套用型中等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突出了強化專業技能培養。學校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設立了治安管理和林業公安兩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建立了刑事技術、現場勘查、指紋採集等15個實驗室,並改建了訓練館,新建了野生珍稀動植物標本館,購置了大批先進的實驗設備,最佳化了警校教學訓練條件;強化警務技能訓練,著重對學生進行了槍枝使用、擒拿格鬥、車輛駕駛、查緝等技能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實戰技能;定期派出學員協助地方公安維持治安秩序,到公安基層單位實習和參與偵辦案件等,促進了學生的實踐教學。
學校轉警後,認真貫徹從嚴治警的方針,嚴格執行“人民警察內務管理條例”,加強警務化管理,成立了警務督察室,整頓警容風紀,在職民警每年舉行2次為期3天的集訓,新進教師參加為期半個月的軍事訓練,學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增強了全校師生的警察意識和警紀觀念。
1998年,林業部改為國家林業局,學校更名為國家林業局南京人民警察學校。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1998年之後,國家林業局直屬的林業院校先後合併或轉為地方管理,只保留了警校為局直屬管理。學校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夯實辦學基礎,提升辦學實力,在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教育部申辦大專層次教育。
四、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時期(2000—2010年)
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國家林業局南京人民警察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10月30日,國家林業局在學校隆重舉行了成立慶典大會,這標誌著我國森林公安教育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高等教育的發展時期。
為適應學校人才培養規模擴大和辦學層次提高的需要,2001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在南京仙林大學城征地1000畝,實施新校區建設工程,總投資3.5億元。經過2年多的努力,新校區建設初具規模,於2003年9月正式啟用,首批2000多名學生入駐仙林校區。學校由仙林校區、花園路校區組成,總占地面積1143畝,校舍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仙林校區作為主校區,承擔全日制普通教育的任務;花園路校區作為在職民警培訓和繼續教育的基地。學校辦學條件的極大改善,使辦學的空間得到了進一步擴展,辦學功能更趨完善。
這一時期,學校確立了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目標:立足林業,面向公安,服務社會,實行教學、科研、實戰相結合,大力培養高素質套用性警務人才,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努力把學校建成全國森林公安的教育、培訓和科研基地。
學校以改辦大專為契機,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學建設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學校從2001年開始籌建系、部工作,並相繼設立了治安系、偵查系、警務管理系、警務技戰術系、信息技術系、教學實訓基地、繼續教育部等教學單位;從森林公安人才需求和辦學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設定專業,先後設定了治安管理、森林消防、偵查、刑事技術、警察管理、信息網路安全監察、警察指揮與戰術等7個專業12個專業方向;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實驗中心7個,教學實驗室58個,並充實了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先進教學儀器設備,能開設125個實驗項目。截止2009年,全校共擁有3134萬元的教學、科研設備,生均儀器設備值為5000元以上;加強實踐教學,先後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17個和校內6個實訓場,構成了較完備的校內外實踐教學體系;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學分制,實行教考分離制、選課制、雙專業制和師生評教制、督導員制,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並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充實到教學崗位,同時還通過職稱評審的槓桿作用調動積極性。至2009年底,全校教職工373人中專任教師達2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74人,聘請兼職教授15人,高級教官36人,形成了一支學科專業較齊全、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大專辦學期間,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校獲批立項科研課題81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部級21項,廳局級37項,橫向課題18項,共引進科研經費779.1萬元,先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並在生產中得到了推廣和運用。
警專10年中,學校對外交流活動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先後與多個國家建立了學術上的聯繫,多次選派教師前往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作高級訪問學者或考察培訓,並接待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森林消防官員來訪,聘請外籍教師任教,擴大了對外交流的渠道。
學校把招生就業工作作為辦學的立足點,採取措施,確保生源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2000年7月,學校首次招收大專生800人,後逐步擴大到每年1500人,三年制專科生在校生規模達4500人。專科辦學期間,學校確保每年學生的錄取率、報到率平均達到了95%以上,每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先後已有10000多名森林公安類專科畢業生順利地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在公安第一線立功建業,業務熟悉,踏實肯乾,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這期間,國家林業局依託學校進一步加強了森林公安、森林防火的科研、培訓工作,將森林消防指揮培訓中心掛靠學校,與警官培訓中心一起統籌安排培訓任務;把局主管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雜誌交由學校主辦。2005年,依託學校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野生動植物刑事物證鑑定中心。2009年9月,經公安部批准,又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國家林業局警官培訓中心是全國森林公安機關在職民警專業訓練和全國森林防火指揮員培訓基地,自1996年至2010年,共完成各類培訓班311期,培訓學員34000人次;培訓中心內設學校繼續教育部,自2001年成立以來,先後在廣東、山西等10餘個省建立了大專函授教育輔導站,至2010年,已有近1700名大專函授生畢業,同時還與中國刑警學院合作舉辦本科函授學歷教育。學校積極服務林業建設和公安工作一線,依託《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雜誌,打造高水平的理論研究與務實交流平台。充分發揮森林公安司法鑑定、職業教育研究等機構的研究、諮詢和服務作用,其中野生動植物刑事物證鑑定中心共接收了28個省(區、市)2.8萬多件野生動植物檢材的鑑定,出具鑑定書410份,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提供科學的法律依據。
2003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基礎實驗室合格評估;2005年底,在教育部組織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學校被評為優秀等級。
為了不斷適應現代林業建設、生態建設的需要和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從2006年開始,在國家林業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學校審時度勢,以不斷進取的精神迎接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向教育部積極申辦本科層次教育,同時,舉全校之力,按照本科設定的基本標準,全方位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經過3年多的努力,促使全校各項辦學條件基本符合本科辦學的要求。
五、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時期(2010—)
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從而實現了學校從專科層次教育向全日制本科層次教育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2010年10月,國家林業局在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揭牌儀式。在慶典大會上,國家林業局要求學校以此為新起點,以建成合格本科院校為近期目標,以建成優秀本科院校為中期目標,以建成更具知名度、更富競爭力、更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森林警察學院為長遠目標,推動學院建設再上新台階。學院的成立,開創了森林公安教育的新紀元。
2010年8月,學校經過認真的調研和論證,研究制定了“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各項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學校今後的辦學思路、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立足林業,面向公安,服務社會;以普通全日制公安本科教育為主,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協調發展;培養知識面寬、基礎紮實、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森林公安高級專門人才;為維護生態安全、構建和諧林區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森林公安工作和森林公安隊伍建設服務,把學校建成集教育訓練、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教學型公安院校。
從2010年10月開始,學校依據發展規劃和辦學目標,全面實施合格本科院校“三步走”戰略。第一步:通過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組織機構,建章建制等儘快步入本科教育軌道,2011年通過教育部複查;第二步: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評價體系,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開展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爭取201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第三步:到2016年,把學校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警察院校,高質量地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為全面謀劃學校今後的發展之路,2010年,學校開展了歷時4個月的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獻計獻策、促進發展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活動,從思想上解決“怎樣辦本科”、“辦什麼樣的本科”的問題,旨在進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樹立與本科辦學相適應的教育思想觀念。在這期間,學校領導分別率隊到四川、浙江、山東等地警察學院進行調研,邀請專家開辦專題講座,在校內多層次開展了學習交流活動和獻計獻策專題會,通過徵文和評獎活動評出優秀論文並彙編成冊,從而進一步理清本科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以達到思想升本的目的。
2010年至2014年,學校按照本科辦學的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套用型警務人才為目標,大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和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條件與教學設施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科學研究和招生就業、培訓等工作,進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創新水平。
2011年3月,學校重新調整和增設了教學單位,設治安系、森林消防系、偵查系、刑事科學技術系、警務管理系、信息技術系、警務技戰術系、思政部、教學實訓基地和繼續教育部,並通過全員聘任和競聘上崗將各教學單位人員安排到位,為本科教學工作提供了組織上的保證。
學校堅持特色辦學的理念,加強學科專業建設,高度重視培育重點學科,堅持以法學為主,重點突出森林警察、森林防火學科的培育與建設,促使其他學科協調發展。在專業設定上,現本科設有治安學、偵查學、消防工程、刑事科學技術、公安管理學、信息安全、網路安全與執法、警務指揮與戰術等8個專業;專科由原有的7個專業減至目前的偵查、治安管理2個專業,並從2013年開始停止招收專科生,突顯了本科教育的主體地位,並初步構建了以森林公安、森林消防為特色的學科專業群。
學校不斷加強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並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公安部精品課程2門、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6門、江蘇省精品教材7部,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200餘部,偵查專業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專業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
2012年4月,學校召開了升本後的第一次教學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學校升本以來教學工作所取得的經驗,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全面啟動了迎接學位授權評審和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各項工作。2014年12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教學工作會議。會議回顧了首輪本科教學實踐,部署今後一段時期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並啟動了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迎評促建工作。
學校加大教學投入,進一步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自2010年以來,先後新建了通信指揮中心、警察心理訓練、網路與信息安全等10多個實驗室,新建、改建實驗室面積2000多平方米,學校的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累計達8000餘萬元,僅高端精密實驗設備投入就達500多萬元,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達1.5萬元,實驗項目開出率達99.7%。
學校大力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先後在河北、內蒙古、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的公安部門合作共建了31個警學研基地、實踐基地和教學基地,實習點總數超過300多個,進一步改善了學院的實踐教學條件,為警學研結合、加強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技能鍛鍊提供了平台,建立了警學緊密結合、校局合作育人的工作機制。
學校還加大圖書館資料建設力度,截至2013年12月,圖書館紙質藏書總量達593741冊,另有電子圖書1676194種,紙質期刊984種,電子期刊32900種,初步建成類型全面,以公安法律文獻為特色,文、理、林、教協調發展的館藏資源體系,有力地支撐了專業教學。圖書館還積極推進教字化管理手段的開發和套用,著力打造穩定高效的數字服務環境,圖書館網站的年訪問量均保持在20萬次左右,CNKI等主要資料庫檢索量達279萬餘次。
為適應本科辦學需要,學校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學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2010年以來,共引進教師10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8%,並先後聘請了20多名公安和森林消防部門專家作為兼職教授;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有計畫地選派專任教師進修學習或到公安一線實踐鍛鍊,努力提高專任教師的業務能力,從而使師資隊伍的結構和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學校現有教職工410人,其中專任教師263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4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57人(其中博士學位34人,碩士學位223人),聘請兼職教授20人、高級教官53人。現有國家級、省級、公安部部級教學名師各1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示範性實驗教學中心1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4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1人,基本建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堅持警學研結合,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2011年9月,學校制定了學術委員會章程;同年12月,成立了升本後的首屆學術委員會;2012年11月,成立了研究生辦公室,設在科技處,並啟動了研究生教育規劃;2013年5月,學校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同時成立了大學生科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2013年12月,學校召開了首屆科技工作大會。學校升本後的4年多時間裡,科研工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共獲批科研立項57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12項、廳局級20項、橫向課題17項,引進科研經費800多萬元;校內課題立項194項,投入資助和配套經費450多萬元,年均投入為專科期間的7.5倍。近3年,學校共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體著作權6項、各類正式出版教材、專著38部、發表學術論文1202篇。2011年,由學校主持完成的“森林消防技術設備系列化研究與開發”獲梁希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先後有15人次在全國性、行業性學術機構中任職。2010年9月,經公安部批准,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鑑定中心正式成立,掛靠在學校。
截止2014年12月,鑑定中心的司法鑑定工作已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受理400餘家單位的刑事、民事案件5300餘起,鑑定各類動植物檢材數5萬餘件,鑑定涉案價值達12億元。2013年1月,國家林業局依託學校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森林防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是一個集國家森林防火管理與生產部門、高校、科研院校為一體的科研部門,中心目前承擔的“小型無人機林火監測與撲救指揮系統關鍵技術引進”等一批重要課題,得到國家林業局和同行的高度關注。學校充分發揮林業職業教育研究中心、《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雜誌的作用,為林業職業教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諮詢研究、技術服務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學校從森林公安、森林防火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堅持本專結合,以本科教育為主,兼顧專科教育,形成了多層次辦學的格局。2010年,學校首次招收本科生85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095人,其中本科生4956人,專科生139人。為適應政法院校招錄體制改革的新形勢,2011年3月,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在學校召開全國森林公安民警招錄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專題會議。學校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從黑龍江、海南招收了22名“體改生”,2011年從四川、河南招收68人。對“體改班”的教學,學校突出職業素養、基本技能和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12月,學校舉行了“政法幹警招錄體制改革試點班”畢業典禮。
學校按照公安部“三個必訓”和森林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的要求,充分發揮在全國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教育訓練中的基地作用,積極完成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和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下達的森林公安新錄用民警初任培訓、司晉督警銜晉升培訓、領導幹部首任培訓、各類專業訓練和全國森林防火指揮員崗位培訓以及其他業務培訓任務,年培訓在職民警、森林防火指揮員2000人以上。2010年至今,警官培訓中心已培訓了12000多名森林公安在職民警和森林防火指揮員,為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隊伍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學校堅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質強警,把培養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警務人才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忠誠教育,鑄造警魂,牢固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加強警務化管理,強化軍事素養,嚴警紀、樹警風;積極構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精心培育文化精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湧現出了“雷鋒式好學警”阮澤來等一批優秀學子。近幾年,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參與重大活動的安保工作、協助公安機關辦案、志願者服務、大學生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自2011年以來,學校共組織了9300多名師生先後參加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2屆亞洲青年運動會、青奧會等這些舉世囑目的重大賽事的安保協勤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安保、表演等任務。學校獲“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安保學警先進單位”、公安部集體三等功、“亞青會籌辦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我校參加青奧會開閉幕式儀式標兵團隊受到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接見。2014年12月13日, 我校4300名師生參加了首次以國家的名義舉行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作為參加國家公祭儀式代表最多的高校,我校師生全程始終精神飽滿,靜靜肅立,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和精神風貌,得到了南京市委的好評。
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協作。近幾年,已與多個國家建立了學術上的聯繫,多次選派教師前往瑞士、丹麥、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越南等國作高級訪問學者或考察培訓,並接待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消防官員來訪,促進了學校與國際警務的合作、與森林消防同行的廣泛聯繫。
2014年5月22日,學校順利地通過了江蘇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專家組進行的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經專家們投票表決,一致同意增列我校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並同意將我校偵查學、治安學、刑事科學技術、消防工程(林火管理方向)4個專業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取得,將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4年5月30日,學校召開了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大會認真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情況和主要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今後5年學校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此次黨代會的召開,為學校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目標:今後一個時期,全校將緊緊圍繞“強化內涵、突出特色、提高質量”三個重點,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關鍵辦學指標上達到一流公安院校水準,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符合現代大學制度和公安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建設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警察院校奠定堅實基礎。
2014年6月4日,學校隆重舉行了第一屆本科專業畢業典禮,首屆791名本科畢業生獲得了學士學位。從2010年至2014年,學校共培養了7300多名公安專業畢業生。近5年來,畢業生中共有500餘人次在工作崗位上榮立三等功以上的各級獎勵,3000餘人次獲得嘉獎或表彰。連續多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顯示,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我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紮實的文化業務基礎,得到了社會上的充分認可和用人單位的歡迎。
回首過去,風雨兼程;展望未來,滿懷信心;薪火相傳,再創輝煌。70多年的辦學歷史,60多年的獨立辦學歷程,其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是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學校將堅持立足林業、面向公安、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大力實施人才興校、特色強校、改革創新三大戰略,凝心聚力,勵精圖治,奮力拚搏,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充分發揮學校作為森林公安教育、科研、培訓基地的作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的公安院校,為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生態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成就

學院堅持警學研相結合,並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學院申請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公安部、教育部、法務部、國家林業局等省部級、廳局級科研項目共111個,並先後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項。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鑑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並在生產中得到了推廣和套用。我院教師在各類刊物上共發表論文近120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0餘篇,經過國家著作權局登記的計算機軟體2個,出版專著近80部。學院還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主辦國家林業局主管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雜誌。

辦學宗旨

學院堅持政治建校、文化育警、環境育人。以培養“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警務人才為辦學宗旨,把“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警察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警務化管理,強化軍事素養,牢固樹立從警意識。努力構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學院不斷加強學風建設,凝聚了“博學慎思、唯實篤行;厚德明法、求是創新”的治學精神。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本著“貼近實戰、突出實用、符合實際”的教學原則,強化警察職業能力訓練,狠抓實踐性教學環節。學院擁有3654萬元的教學、科研設備,刑事科學實驗室、偵查實訓中心、室內射擊靶場等實驗、實訓場所裝備先進,並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20個,構成了比較完備的校內外實踐教學體系,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院積極為森林公安一線服務。國家林業局設在學校的野生動植物刑事物證鑑定中心近幾年來接受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近萬件野生動物和植物檢材的鑑定,出具鑑定書410份,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科學的法律依據。
辛勤耕耘育桃李,建功立業逞英豪。我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在公安第一線建功立業,普遍安心工作,踏實肯乾,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被公安機關認為:基礎好、能力強、素質高、作風實,能幹、肯乾、實幹。

國際交流

學院還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已與多個國家建立了學術上的聯繫,多次選派教師前往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作高級訪問學者或考察培訓,並接待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消防官員來訪。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院將繼續擴大對外交流渠道,努力與國際警務和森林消防同行建立更加廣泛的聯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