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花

南京梅花

梅花山,是南京東郊鐘山腳下一座海拔只有55米的普通小山,如果從自然山水的角度審視,它幾乎很難獲得什麼地位,然而它卻擁有特殊的文化地位。

梅花山對南京而言,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山,而是一處重要的“文化空間”,它是南京梅花節重要的文化空間。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71歲時病故,下葬於鐘山南麓的高崗上,陵寢史稱“蔣陵”,葬處得名“孫陵崗”,即今天的梅花山。
孫權此舉開啟了以後歷代在南京定都的著名帝王或政治家喜愛以鐘山作為陵址的先河,即他還是鐘山陵寢文化的開創者。葬於鐘山的“帝王”級人物不下於10位,但能葬於主位即鐘山主峰或東、中、西峰下的只有葬於梅花山的孫權、葬於明孝陵的朱元璋和安葬在中山陵的孫中山先生。
1944年汪精衛在日本死後,運回南京,葬在這裡,始正式改名梅花山。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汪精衛墳炸毀,並在墓地建了一座“觀梅軒”即現在山頂上的一座建築。此後內外梅花繁茂,現有面積近140000平方米,栽植了200多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花。
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