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東路街道

南京東路街道

南京東路街道地處上海市的核心區域,位於黃浦區西北部;東至福建中路,西至成都北路,南至金陵西路,北到蘇州河;東與黃浦區外灘街道、南與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西、北與靜安區交界; 轄區面積2.41平方千米,下轄20個居民委員會;轄區戶籍數31166戶,戶籍人口101172人,常住人口86285人。上海市的坐標原點位於本轄區內的國際飯店。轄區內的人民廣場是上海的中心地標,是一個融政治、文化交通、商業為一體的廣場。

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轄區內的人民廣場是上海的中心地標,是一個融政治、文化、交通、商業為一體的園林式廣場,擁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大劇院等眾多文化標誌性建築。除此以外,轄區內還聚集了上海音樂廳上海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市工人文化宮、黃浦區圖書館等市、區級文化單位,以及大光明、和平影都、逸夫舞台、中國大戲院等影劇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京東路街道
  • 外文名稱:Nanjing East Road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上海市黃浦區
  • 下轄地區:雲南中路社區、龍泉園路社區、貴州路社區等20個社區
  • 政府駐地:大沽路123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0001
  • 地理位置:上海市中心、區境西北部
  • 面積:2.41平方千米
  • 人口:86285人(六普)
  • 方言:上海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音樂廳
  • 車牌代碼:滬A
  • 主要道路: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大道
  • 捷運:1號線、2號線、8號線
歷史沿革,商業名街,街道工作,街道榮譽,社區建設,社區文化,社區管理,特色名片,基層服務,黨務公開,雙擁工作,民主自治,醫療服務,市容環境,爭議調解,位置,

歷史沿革

南京東路街道原為上海縣城北郊田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境地全部劃入英租界範圍。1953年建制為老閘區第四辦事處。1956年老閘區併入黃浦區,改名黃浦區南京東路辦事處。1960年,併入貴州路辦事處,建立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辦事處。1988年8月撤銷南京東路、長沙路街道,建立南京東路街道。2007年3月由原人民廣場街道、原南京東路街道及原金陵東路街道所轄的三個居委會合併設立南京東路街道辦事處。 交通便捷
南京東路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街道境內有1號線、2號線、8號線共3條捷運線路和59條公交站點,是市中心規模最大的捷運換乘和公交集散點。轄區南部有延安高架路延安東路段,西部有南北高架路成都北路段,是上海市區的重要交通通道。

商業名街

南京東路是上海開闢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後,沿著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一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等四大著名公司的崛起,南京東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
南京東路是上海的商業貿易中心,轄區內各種大、中型商店雲集。南京路步行街享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擁有泰康食品、市百一店、食品一店、茂昌眼鏡、亨達利鐘錶、老鳳祥銀樓等多家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商店。轄區內還建有新世界城、百聯世貿、來福斯廣場、迪美購物中心等多家融購物、娛樂、美食於一體的現代綜合大型購物商場。
南京東路南京東路

街道工作

南京東路街道地處市中心,有較多的磚木結構、無衛生設施、電線老化的舊式里弄。地域面積2.41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96484人,家庭戶數為31468戶,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22585人,占人口總數的23.2%。7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有1041人,其中孤老有129人,獨居孤老為912人。由於居住環境存在著先天不足,每年造成一部分老年人摔侄倒骨折傷害,老人、兒童出行遇交通事故;舊式公房吃、喝、拉、撒在同一室內的不文明現象、為公用面積的使用鄰裡間糾紛矛盾時有發生;電線老化形成種種安全隱患等綜合情況,造成不少安全事故。社區相關部門,為解決這類傷害事故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只能起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表不治本的現象。考慮到社區安全是人們生產、生活安全和社會安全、穩定、和諧的基礎。要全面提升社區安全的水平,從根本上預防居家傷害、火災、交通、安全等事故,街道經過調查、分析、研究後,有相關部門、企業、志願者和居民共同參與傷害預防和安全促進工作,持續改進地實現安全社區創建目標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南京東路街道

街道榮譽

南京東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全國先進典型,有“南京路上好八連”、南京路上“好工商”。南京路上好警署,產生了馬桂寧、郟芬芬、葛賢萼、陶依嘉等15名全國、市勞動模範和一大批著名先進人物。1993年至2000年6月,該街道榮獲全國最佳街道、中國街道之星、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紅十字會先進集體等9項全國榮譽稱號,63項市級先進稱號。新聞媒介的各類報導達1000餘篇(次)。南京東路街道榮獲國家民政部授予的“中國街道之星”、“全國最佳街道”榮譽稱號。

社區建設

社區文化

南京東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集文化娛樂、科學傳播、體育健身、團隊培育、社區教育、信息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民眾文化活動場所,是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而特設的多功能機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加強和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為社區居民及單位提供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及信息服務等多項文體娛樂活動的場所。同時為社區市民學校、黨群活動中心、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假日軍人俱樂部、科普促進會、社區體育指導站等多種社會團體提供服務和支持。文化中心擁有面積2800平方米,內設健身房、戲曲室、桌球房、桌球房、鋼琴房、影視廳、茶室、多媒體教室、形體房、社區圖書館及牯嶺路分館、信息苑以及室外籃球和羽毛球運動場。根據社區居民需求,開辦了茶藝、拉丁舞等文化活動培訓班,進行了時裝、秧歌腰鼓等團隊訓練指導,使社區文化實現了健身、培訓、指導三大功能,街道每個居委都有一支特色文體團隊,社區的夕陽紅越劇、揚子江合唱隊、時裝隊、滬劇、評彈、粵劇沙龍等30餘支文藝團隊長期活躍於社區的文化舞台。社區學校每學期開設30多個班級,有8000多人次的學員常年在學校學習各類文化知識。
南京東路街道

社區管理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根據街道自身的特點,採取加強經營網點建設、增添經濟發展後勁和承包聯營、租借場地、買房置換、盤活空關樓面、內部挖潛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街道經濟發展,使街道經濟不斷遞增。共完成實事項目100多項,建成五個無違小區;市級文明小區7個;區級文明小區5個;創建了科普創安、燈光夜市、全民健身、民族風俗、僑苑文化、共建互助、家園文化、市民學校等特色小區8個。街道域內有13家市級文明單位、69家區級文明單位、23個區規範化管理的一級黨支部。動員50家社區單位與地區92名優撫對象結對包戶。優先推薦優撫對象再就業。堅持數年為優撫對象進行家庭財產保險。每年給現役軍人寄一封慰問信、一張賀年卡。
南京東路街道
南京東路社區於2006年3月18日開始安全社區的創建籌備工作,隨後建立了創建安全社區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創建安全社區辦公室,成立了安全促進項目組及專家顧問組等有關工作小組。2007年,根據《黃浦區安全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持續推進安全社區的創建工作,同年12月13日,組織社區開展國際安全社區創建工作。街道通過建立老年日托所和常青藤俱樂部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保護和群體的互助能力;建立社區道路、小區的安全監控系統,進行違法違章行為專項整治;在老舊公房安裝防火噴淋設施、安放滅火器材,定期組織居民消防演習;在社區來中國小內開展緊急救助知識培訓和演練等措施,將安全服務惠及全社區,形成覆蓋全社區的傷害預防控制體系,於2011年5月成功創建成為國際安全社區。

特色名片

基層服務

2009年8月起,南京東路社區(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正式啟動“零距離服務”。主要內容包括:聽民意,百姓的訴求主動傾聽,解民憂,百姓的問題及時解決,邀民評,幹部的作風基層評議,主動、聯動、及時、有效地解決民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建立了“多方位的社情民意傳導機制、多層面的整改協調落實機制、多視角的績效評議機制”等相關工作機制。2010年全年及時解決居民民眾訴求404個,信訪總量同比下降了45%。2011年,街道通過劃塊明責、組團聚力、亮牌承諾、普遍走訪等措施,將“組團式聯繫服務民眾”機制與“零距離服務民眾”機制緊密結合起來,實施了組團式零距離服務,全年解決民眾訴求共1339起,其中居民區解決1217 起,街道職能部門解決57 起,街道協調區職能部門派出機構解決65 起,為民排憂解難卓有成效,全年信訪總量同比再次下降22%。

黨務公開

南京東路社區(街道)從2004年起積極探索黨務公開工作,實施了工作、制度、活動、表現、考核等“五公開”,以落實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為重點,創設黨務公開“新三會”制度;以促進“兩新”黨組織的活力為主旨,創設“兩新”黨組織黨務公開“雙通道”;以黨務公開為導向,創設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居務公開“三聯動”機制,使黨務公開成為社區黨的建設的一項基本制度,在社區黨組織中全面推行。2010年9月結合社區(街道)所屬黨組織存在的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特點,編制了社區(街道)黨工委、綜合黨委等8類黨組織例行公開內容的目錄,針對公開的內容,逐項確定了公開的範圍、方式、時限和責任部門,形成了較完整的黨務公開工作制度體系。

雙擁工作

南京東路街道傳承軍民魚水的優良傳統,雙擁工作不斷推陳出新,做到軍民共建到位、優撫服務到位、雙擁宣傳到位。街道積極組織200多家社區單位、“兩新”組織參與社區雙擁共建,近年還牽頭南京路商業街上40家單位與駐區部隊簽訂共建協定,共同創建“南京路雙擁和諧一條街”。街道內有各類優撫對象280餘戶,為其提供免費體檢、家庭保健卡、就業、救助等各類服務保障,並組織社區單位、駐區部隊官兵與重點優撫對象結對關愛。街道廣泛開展各項官兵為民服務、社區單位為基層連隊辦實事、中小學生國防教育等活動。近年來,街道兩次榮獲“全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連續八次榮獲上海市“雙擁模範街道”、多次榮獲上海市“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集體”。

民主自治

南京東路街道按照上級有關要求和部署,指導居委會積極探索和實踐基層民主管理,有力推進了居委會的民主自治建設。街道積極參與民主自治家園示範點建設,重點培育承興居委居民自治典型,承興居委成為全市首批21個自治家園示範點之一,由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拍攝的《我的家園我做主》專題片,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街道以典型引路,及時總結承興居委的創建經驗,將近年來湧現的公民道德評議台、老年讀書議事會、業委會管理聯席會等6個基層自治組織成功經驗推廣到20個居民區,在全社區營造基層民主自治的良好氛圍。

醫療服務

從上世紀90年代起,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依託社區衛生中心共同開展“醫療服務大篷車”服務,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醫、送藥上門,提供上門出診、吸氧、換導尿管、注射補液、做心電圖等各項醫療服務項目,平均每年服務老人3800餘人次。近年來,“醫療服務大篷車”服務不斷延伸和深化,堅持完善社區為老服務體系以滿足社區特殊困難老年人對家庭保障醫療服務的需求,讓社區老人和社區居民得到更多的實惠,真正感受到社區的溫暖。南京東路街道的“醫療服務大篷車”隊伍先後受到國家民政部、中國志願者協會的表彰,並被授予“為黃浦增輝十佳集體”、“黃浦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市容環境

南京東路街道轄區內有門責單位2363家。在城區管理的實踐中,努力推進管理思路的轉變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從“取締”到“疏導”,實現從“強勢管理”向“服務管理”轉變,城區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連續三年在市容環境公眾滿意度測評中列全市中心城區優秀街道,2010年獲全市第一批18個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範街(鎮)之一。市容環境門責管理“四步”工作法,即以溝通為主,第一次宣傳教育,第二次口頭警告,第三次“掛號”登記、拍照留證,第四次請進辦公室“會診”、“開處方”的“四步”工作法。輔之以建立宣傳、告知、談話機制,建立“一戶一表”的信息登記制度,轉變執法思路變“他管”為“自治”,建立執法保障機制,健全規範化作業管理機制,健全監管網路,有效提升了市容環境管理的效能。

爭議調解

南京東路街道於2009年起在全區率先試點成立了街道勞動關係協調聯席會議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各項制度,並於2010年5月將勞動爭議簡易調解工作納入街道人民調解的大格局中,成立了上海市首家社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創新了社區勞資矛盾化解模式——“三方調解機制”。社區勞動監察、工會、司法所建立了聯動協調的工作機制,在勞動爭議初期處理的各個環節上形成有序銜接,集中發揮了三方的職能優勢,調處工作的效果不斷提升。截至年底,街道勞動調解工作室接待諮詢達786人次,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03件,通過勞動爭議簡易程式處理案件71件,涉及勞動者人數313人,所涉金額達485.53萬元。

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