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線木偶

南京提線木偶,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提線木偶
  • 類別:傳統戲劇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木偶戲是由藝人操縱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劇形式,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線戲。中國的木偶戲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至明代木偶戲已流行於全國各地。清代以後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至今已有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古老的劇種之一是木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布袋木偶,即套在手上的,也叫指頭木偶;二是杖頭木偶,是木偶在上,人在下,用三根棍子來操縱的,也叫托偶;三是提線木偶,是用線吊著的,也叫吊吊戲,是在木偶的重要關節部位如頭、背、腹、手臂、手、腳、腿等綴著絲線,表演時由演員拉動絲線以操縱木偶的動作,又稱線偶或線戲,也叫懸絲木偶。曾有對聯概括過三種木偶的特色:“布袋木偶”---布衣手掌、千軍萬馬,袋子身裝、六欲七情;“杖頭木偶”---不分老幼、行皆憑杖,休問是非、動輒搖頭;“提線木偶”---幕後其人牽線索,台前木偶整衣冠。可謂形象至極。在歷史的長河中,精湛的木偶技藝表演深受廣大民眾的稱讚和好評。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也凝聚著民間藝術家的無窮智慧。它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南京提線木偶的歷史久遠,現在有文字可考的是南京木偶劇團的前身雙福堂提線木偶戲班。在當時,它是國內十分有影響的藝術表演團體。建國前後就在江蘇省內、南京夫子廟等地區演出多年,主要以傳統京劇為主。後來在保留傳統劇目的基礎上,進行了很多創新,上演了許多深受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神話劇、現代劇、兒童劇和童話劇,並以其獨特的風格,精湛的表演風靡一時。至今仍有不少老南京人對當時的情形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六十年代中期,由於各種原因,南京提線木偶戲曾一度停演。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優秀的提線木偶藝術家如原木偶劇團團長焦鴻鼎等相繼辭世。副團長焦鴻舉也因年老體衰、腿腳不便而無法演出。木偶劇團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境況。

傳承保護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文化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南京提線木偶戲的演出活動逐漸恢復。由原南京木偶劇團的主要演員王茂才和薛錦霞領銜主演的一系列經典木偶劇目,將停演40多年瀕臨絕跡的夫子廟吊吊戲搬上藝術舞台,從而讓這一特色劇種與民眾重新見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