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國小

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國小

六合區實驗國小為江蘇省首批省級實驗國小之一。自1914年創辦以來,辦學地點一直位於雄州鎮西門古老的文廟內,後於2007年8月28日整體搬入南門新區,即現址。學校由顧西先生最初創建於1914年的“六合縣女子代用國小”逐漸演變而來。1936年更名為六合縣夫子廟國小,1952年復名為六合縣實驗國小,1996年被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列入《江蘇名國小》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合區實驗國小
  • 曾用名:六合縣女子代用國小、六合縣夫子廟國小、六合縣實驗國小等
  • 建校時間:1914年
學校概況,百年史略,古樸建築,新校麗影,學生誓詞,

學校概況

六合區實驗國小為江蘇省首批省級實驗國小之一。自1914年創辦以來,辦學地點一直位於雄州鎮西門古老的文廟內,後於2007年8月28日整體搬入南門新區,即現址。學校由顧西先生最初創建於1914年的“六合縣女子代用國小”
逐漸演變而來。1936年更名為六合縣夫子廟國小,1952年復名為六合縣實驗國小,1996年被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列《江蘇名國小》目錄。
學校現占地面積60畝,校舍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計有39個教學班,學生1830名;教職員工126名,其中市學科帶頭人5名,市優秀青年教師3人,區學科帶頭人8人,區優秀青年教師11人。“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學校實施完成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市級課題共四項。2005年學校評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國家教育部規劃課題優秀實驗單位,連續三次被評為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學校獲全國繪畫書法作品比賽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1995~2001年連獲五年省級文明單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省未成年人科技創新教育先進單位,1995~2002年連獲六年獲市級文明單位、市藝術教育普及性特色學校等。“十五”以來,學校先後獲得國家、省、市、區表彰218次,教師獲各級表彰799人次。

百年史略

實驗國小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後不久、中國人民滿懷強學建國的期盼中應運而生,在國民革命的熱潮和抗日戰爭的災難歲月里艱苦成長,在解放的號角及新中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獲得新生,在十年文革黑白顛倒、橫掃牛鬼蛇神的狂飆中逆風發展,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乘勢開拓前進。正是一批批志士仁人的辛勤開墾和矢志不渝的努力,實驗國小由起初的一個班發展到全日制完小,由偏隅一角到聞名省內外,歷經百年的風雨,走過了一段曲折卻又輝煌的歷程。
1914年,顧西在孔廟明倫堂創辦“六合縣女子代用國小”,招收女生一個班。
1919年,學校校名中刪去了“代用”二字,發展成為六個年級的完全國小
1937年底,日寇侵占六合,學校一度被迫停辦。
1938年汪偽政權成立,校名,校長更換頻繁,學校在動盪的環境下艱難辦學。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六合第一次解放.學校授解放區課本,開設了政治課。
1946年1月,國民黨捲土重來,校名改為六合縣城西鎮中心國民國小”,學校規模逐漸擴大,開設“公民課”。
1949年1月六合重獲新生,校名恢復為“六合縣夫子廟國小”。9月起,學校開展大單班與小組教學試驗,為農村複式教學服務。
1950年,中國教育工會實小基層工會成立,在學生中成立中國少年兒童隊大隊部。
1952年,學校更名為“六合縣實驗國小”,擔負實驗和示範雙重任務。
1958年秋季,學校開辦“五年一貫制”實驗班,增設勞動課,師生參與支農勞動。
1962年,學校嚴格執行教學計畫,停辦工廠、退出農場,教學秩序恢復正常。
1966年“文革”開始,學校處於半停頓狀態,校名改稱“六合縣紅旗國小”。
1969年,學校貫徹“五·七”指示,學校教育教學再次受到衝擊。
1972年,學校教學步入正軌,在縣小學生數學競賽中,第一至十一名為我校學生獲得,校排球隊首獲揚州專區小排球賽男隊亞軍.
1973年,學校成立“紅領巾藝術團”(小紅花藝術團)。
1977-1978年,學校被市政府評為“市先進單位”。
1981年,學校在明倫堂原址上興建起三層教學大樓。
2006年6月,新校在六合南門外旭光村動工,7月,徐德宏被任命為校長。
2008年8月28日,學校整體搬入新校區,合併雄州滁河國小。
2014年,六合實小舉辦“百年校慶”。

古樸建築

實驗國小最初由顧西先生在孔廟明倫堂創辦,其後雖多經變故,課程學制的不斷調整、影響規模的逐漸擴大等,但辦學點至2007年間卻始終未變,從中受益匪淺。
實驗國小原址位於一片古建之中,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聆聽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因而成就了偉業。作為身處其中的學子,有必要對此作一些了解。
舊址整體上可分為四進。北大門緊鄰繁華的交通幹道長江路,是廣大師生進出的最便捷的主門,書有“六合區實驗國小”幾個大字。
跨進校門,面對的是一座雕像。基座上刻有原江蘇省委書記沈達人書寫的“育才興邦”四個大字,而主體是一組由三名少先隊員構成的圖案。左邊的女孩一手托舉著排球,一手作擊打狀,暗示著排球在我校的強項地位,也形象地說明了同學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右邊的女孩手抱著一本《雷鋒日記》,目視著前方,表達出實小學生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志願;中間是位小男孩,他高擎著一隻氣象儀,諭示著不畏艱險,勇攀科學高峰的實小精神。整個雕像傳達出實國小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精神風貌,激勵著一個個後來者不斷上進,奮勇爭先。這座雕像和1981年建成的教學大樓一起組成了學校的第一進。
繼續向南走,教學樓的前面就是雄偉的大成殿。它和周圍瑰麗的戟門、巍峨的魁星亭、高大的雪松、纖柔的紫薇、挺立的古柏共同構成了六合最大的古建築群,成為學校的第二進。這裡留下了說不盡的典故、傳說,不僅鑄造了許許多多實國小子的靈魂,留下了他們對母校的思念與牽掛,而且實小的文化、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均濃縮與此,大成殿已成為實小人的精神家園。
走出戟門,來到實小的第三進。一條頗具為名的縣府街穿過泮池和照壁,路北照壁內是學生活動場地和三間平房教室,路南則是已經整修一新的文物“泮池”。
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國小
六合實驗國小北門

新校麗影

實驗國小原校址一直位於古老的六合文廟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六合老城區的文物保護,文廟時代的六合實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為順應區縣合併和教育重新布局的新形勢,2005年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撥款3500萬元,在六合南門城外新建占地60畝的現代化新實小。經過建設者一年的奮鬥,一座嶄新的實驗國小拔地而起,為2000名莘莘學子帶來了福音。
新校區東臨龍池大道,南靠政府大樓,西傍寧連高速,北倚雄州西路。四周樓盤林立,東邊即是南京江北新區六合副中心城區,發展潛力無限。
新校由一棟辦公樓,兩棟教學樓,一個餐廳,一座體育館和體育場組成。
新老實小一脈相承,為繼承和發揚老實小精神,提醒廣大師生不忘過去艱苦奮鬥的歲月,並在新起點上再鑄新時期的輝煌,學校辦公樓命名為“魁星樓”;為體現時代要求和學校教育的新使命,兩棟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明德”、“崇真”,強調“真”和“德”,昭示了學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標。
南京市六合區實驗國小
新校區剛動工時周邊地區地圖

學生誓詞

面對五星紅旗,我莊嚴宣誓:
我愛學習、我愛老師、我愛同學、我愛父母,我更愛實小。今天我以實小為自豪,明天實小以我為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