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南京市將喜迎2014年青奧盛會,面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任務。為加快構建綜合運輸體系、提高交通運輸保障能力、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滿足全市人民對交通出行安全、便捷、舒適的需要,適應南京“兩基地、兩中心、一門戶”更高定位對交通發展的需求。市交通運輸局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完成《南京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本次規劃貫徹市政府大部門制改革後賦予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的新職能和新要求,立足率先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率先基本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發展要求,確定今後五年南京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任務,以引領南京市“十二五”綜合運輸體系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市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
- ”時期:2011-2015年
- 地點:南京市
- 現狀評價:綜合運輸體系加快建設
現狀評價,形勢需求,“十二五”發展思路和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
現狀評價
“十一五”是南京市綜合運輸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跨江通道、骨幹路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大交通管理體制邁出堅實步伐,水陸樞紐加快建設,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加速融合,為綜合運輸的全面發展和行業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運輸體系加快建設,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十一五”時期,南京交通建設完成投資408億元。“三大樞紐、四大網路”綜合運輸體系框架初步形成,進一步鞏固南京樞紐和門戶城市地位。
(二)積極調整運輸產業結構,運輸生產服務能力明顯提升。2010年完成綜合旅客周轉量310億人公里,綜合貨物周轉量3320億噸公里,較“十五”末年增長50%、115%。海洋運輸穩居全省龍頭地位,南京港和南京祿口機場分別躋身全國百萬標箱港口行列和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
(三)加速公共運輸體系融合,公共運輸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出台公交優先政策,公交設施供給水平持續改善,公交行業綜合滿意率不斷提升。“十一五”新投入運營軌道線路里程63.03公里, 2009年軌道交通客運量突破1億人次。2010年市區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25%,較“十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
(四)突出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交通統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完成《南京都市圈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奠定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基礎。順利完成交通稅費改革、全市二級公路收費站撤站。農村交通運輸實現“路、站、運” 統籌協調發展。
(五)積極發揮港城互動效應,水陸協調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完成南京港總體規劃編制。2010年全港擁有萬噸級及以上泊位49個,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1.58億噸,貨櫃吞吐量145萬標箱。南京港初步形成集港口、物流、產業、城市四大功能於一體,以港口和航運業為龍頭的港口物流體系。蕪申線南京段航道整治、玉帶船閘等內河航運設施相繼開工建設。
(六)大力推進交通科技創新,綠色和諧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獲國家專利1項,部、市科技進步獎10項,29項交通科技創新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建成 “一庫、一網、一號”管理服務平台。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初顯成果,客運樣本企業年能源消耗量低於定額標準4.8%,貨運樣本船舶單位能耗較“十五”末期降低9.6%。
(七)健全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交通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修改完善交通運輸系統各類應急預案145份,組建了8支應急隊伍,開展了68次應急演練。水上交通安全“四項指標”保持為零,沒有發生港口危險貨物作業重大安全和污染事故,渡口實現連續26年安全無事故,水上救助搜救成功率100%。
(八)完善交通運輸法規體系,交通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升。修訂和出台4個地方法規規章和1個地方標準,實現交通執法有據可依,執法效能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全系統未發生敗訴和複議撤銷案件。交通行業與產業市場規範運作,依法必須招標項目招標率100%,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有效受控。
(九)深化文明服務品牌建設,交通文化建設取得歷史突破。率先在全國交通行業啟動交通文化研究和實踐探索,率先制定行業服務地方標準,行業文化實踐探索取得突破,全行業153個視窗全部創建為文明視窗,“愛心始發站”、“愛心車隊”、“交通資訊一線通”、“金質船檢”等一批服務品牌享譽行業內外,南京交通榮獲“全國文明單位”、首批全國交通系統文化建設示範單位。
(十)機制創新不斷深入,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歷史突破。順利完成交通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新的南京市交通運輸局於2010年4月掛牌成立。交通發展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十一五”市級財政每年補貼幹線公路建設1.5億元、港口水運建設5000萬元、公交優先發展專項資金2億元。
“十一五”時期,全市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影響交通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不能有效滿足交通運輸科學發展需求;二是資金、資源、環境全面緊張,不能有效滿足綜合運輸體系加速發展需求;三是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供給不足,不能有效滿足全市經濟社會進步需求;四是交通公共服務能力不強,不能有效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
形勢需求
“十二五”期間,南京交通運輸發展面臨良好的發展形勢和巨大的發展機遇,這種形勢和機遇也對南京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發展需求。主要表現在:
一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效率,為南京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加快交通運輸城鄉一體化進程,讓城鄉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文明成果。
三是千萬級特大城市建設,要求交通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提升和放大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和效應。
四是航運(空)與綜合樞紐名城建設,要求加快推進南京長江航運物流中心建設,構建綜合運輸體系,在全國率先建成綜合運輸體系示範城市。
五是建設人文綠都,要求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更加集約綠色,降低綜合運輸體系與資源緊張、環境治理的衝突。
六是亞青會和青奧會召開,要求綜合運輸發揮保障作用,以交通的跨越發展,為南京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平提供良好的支撐平台。
“十二五”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交通運輸緊緊圍繞全市“兩個率先帶好頭,轉型升級作示範”的總體目標,堅持“適度超前、率先發展”的理念,貫徹落實“三個發展”各項任務,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高效、和諧、科技、綠色”為導向,以努力構建基本現代化的綜合運輸體系為中心任務,提升樞紐功能、最佳化運輸服務,實現交通運輸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新提升,引領南京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南京交通運輸發展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籌辦兩項國際體育盛會、提高城市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三項核心任務,一是著眼於“三個發展”和“三個提升”,為全市產業轉型、要素聚集、城鄉統籌、服務百姓發揮交通功能和作用;二是著眼於保障亞青會、青奧會,提升交通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三是著眼於“長三角”規劃和南京樞紐城市建設,推進交通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提升和放大南京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四是著眼於南京城市化進程加速和城鄉統籌發展要求,發揮交通引領發展和引導開發作用,實現交通路網重要結點全覆蓋。
主要任務
全力推進交通發展“十大工程、百個項目、千億投資”任務,顯著提升綜合運輸體系服務水平和公共服務社會滿意度,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一)樞紐門戶工程
加快建設“綜合客運樞紐”、“三個副城換乘中心”以及“七個新城中心場站”為主體的客運樞紐場站,完善一般場站布局體系,形成布局科學、覆蓋全面、換乘便捷的場站布局體系。
(二)跨江便捷工程
配合全市“擁江發展”戰略,實現江南城鎮發展帶和江北城鎮發展帶的協調、聯動發展,“十二五”建設完工兩條過江通道,開工建設一條過江通道,到“十二五”末全市公路過江通道達到6條。
(三)新區暢達工程
突出繞越高速公路閉合成環工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600公里,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雙環跨江、鎮鎮通達、城際貫通”,同時協調其他交通方式建設,完善城市出入路網布局,加強主城、副城以及新城間的快速聯繫。
(四)城鄉一體工程
平均每年建成不低於150公里的一級公路,實現“市域幹線環路貫通”和“鄉鄉鎮鎮通一級以上幹線公路”目標,一級幹線公路通車裡程達1300公里左右,實現幹線公路網路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五)公交優先工程
建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其他方式為補充的多元化、一體化城市公共運輸客運系統,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公交分擔率主城達到40%以上,力爭“十二五”期間公共運輸發展實現新突破。
(六)現代物流工程
以“一場兩帶四區十七點”建設為重點,形成“以物流園區為骨幹、以物流中心支撐、以農村物流站點為補充”的三級物流基地體系。依託江海轉運主樞紐港,重點建設龍潭國際綜合物流集聚區、下關長江國際航運物流集聚區及西壩、七壩、濱江三大港口物流樞紐。
(七)科技交通工程
以行業服務、行業管理雙核戰略為主線,實現各類交通信息的優先銜接,以交通運輸管理和交通信息服務為抓手,集成各類交通套用系統,形成行業性平台,打造綜合運輸信息化體系,率先實現南京區域交通信息一體化。
(八)綠色交通工程
加快節能低碳新型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加速新技術對傳統交通運輸方式的全面改造、促進交通運輸方式結構更加最佳化、交通運輸組織水平顯著提高、交通運輸工具更加節能低碳,建成綠色交通體系。
(九)青奧保障工程
抓住2013年亞青會和2014年青奧會的舉辦機遇,加快推進迎賽會交通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南京交通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國際友人和參會隊伍,加強賽會交通保障工作,給參會各方提供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給南京人民留下寶貴的交通設施財富。
(十)人文交通工程
策應南京“人文綠都”城市發展定位,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體系建設、交通行業管理等方面打造行業特色文化體系,以交通服務為載體,突出人文關懷,深化文明交通創建工程,交通發展讓人民滿意,讓民眾放心,進一步提升行業社會美譽度。
保障措施
一是科學規劃,建立完善的綜合運輸框架。統籌綜合交通運輸網路、樞紐、信息服務系統,將規劃作為行業各項工作的引導,提高規劃的執行力,加強規劃實施的監測、績效評估和規劃滾動調整。
二是理順機制,搭建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推動交通建設由部門主導向政府主導轉變,發揮區縣投資積極性,爭取政府在土地增值反哺交通發展上有所突破。
三是完善法規,形成統一規範的法規體系。把相關成熟規定提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注重與已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法律法規和其他規章制度的銜接與協調。
四是建管並重,提高行業管理與服務水平。繼續規範程式、依法加強招投標監管,完善和加強招投標保障措施,加強公路水路運輸、公共運輸、駕培維修市場管理,建成“公開、規範、誠信”的市場體系。
五是強化隊伍,努力打造高素質人才梯隊。按照“適當增加人才總量,著重最佳化隊伍結構,合理調整專業布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重點培育拔尖人才”的原則,著力打造交通工程建設人才、交通行業管理人才和交通發展科技人才三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