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陸架區顆粒有機碳的跨陸架輸運

南中國海陸架區顆粒有機碳的跨陸架輸運

《南中國海陸架區顆粒有機碳的跨陸架輸運》是依託廈門大學,由蔡平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中國海陸架區顆粒有機碳的跨陸架輸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蔡平河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生源顆粒有機碳(POC)的跨陸架輸運通量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陸架海區生物泵的運作效率,反映了陸架海區對大氣CO2的淨固碳能力;POC跨陸架輸運過程的研究曾一度是海洋學領域的熱點,但囿於方法與技術的能力,早期觀測計畫所得的結果存在著巨大的偏差,導致產生了歷史觀測結果與近期模型研究之間的矛盾;234Th/238U不平衡法是研究POC跨陸架輸運過程的理想方法,近年來,隨著234Th分析新技術的問世及發展,早期的方法壁壘已被破除。我們擬擇取南中國海北部陸架區為研究對象,採用234Th/238U不平衡法研究跨陸架POC輸運通量的空間分布及其季節變化特徵,評判生源POC和陸源POC各自對跨陸架POC輸運通量的貢獻,進而探索跨陸架生源POC輸運過程對陸架區生物泵的調控作用。

結題摘要

本研究採用234Th/238U不平衡法研究顆粒有機碳(POC)跨陸架輸運,揭示跨陸架輸運方式的存在及其輸運通量之量值,為更合理的詮釋陸架區的碳循環過程提供新的參考及數據支持。2012年夏季對南海北部陸架區的研究發現,跨陸架輸運的過程主要發生在地形變化劇烈的陸架-陸坡轉換區域,底部沉積物上覆水體~50 m的深度是POC跨陸架輸運的主要通道,底部沉積物的沉降-擾動-再懸浮-再沉降是POC跨陸架輸運的主要機制。以200米等深線為界,夏季南中國海北部陸架區POC的跨陸架輸運通量(Tpoc)為5.53±2.13×108 mol d-1,占水體總輸出通量(3.44×109 mol d-1)的~16%,為陸架區初級生產產生的POC的~10%。該比例儘管不大,卻遠遠高于海盆區真光層輸出的比例,表明陸架海區更高的生物泵效率,POC的跨陸架輸運是可能是南海碳埋藏的重要過程。對西太平洋的研究表明,POC通量與POC儲量之間具有良好的正相關關係,POC儲量是控制POC輸出通量的主要機制,該機制可能是普遍存在的過程。因此,該結果可以為遙感方法估算POC輸出通量提供研究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