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定一致性測試

協定一致性測試(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指的是檢驗開放系統互連(OSI)產品的協定實現與OSI協定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測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定一致性測試
  • 外文名:protocolconformance test
  • 套用學科:計算機、通信
簡介,概念模型,測試過程,測試方法,測試組合構成,描述方法,

簡介

協定一致性測試是檢驗開放系統互連(OSI)產品的協定實現與OSI協定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測試。由於OSI協定標準本身具有許多可供選擇的功能和需要設定的參數,不同的OSI產品設計者和生產者也可能會對相同的協定標準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以及一些人為差錯,都會使採用相同協定標準的OSI產品有所差異,影響OSI產品之間的互操作。因此,協定一致性測試的目的就在於提高OSI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概念模型

一致性測試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其測試原理是測試器利用抽象服務原語(ASP)和協定服務單元(PDU)來觀測和控制被測試對象(IUT)。測試器一般由對應於IUT上層接口的上測試器(UT)和對應於IUT下層接口的下測試器(LT)組成。測試時將測試器連線到IUT上,利用測試協調規程通過UT檢測IUT的服務功能,通過LT檢驗協定。實際上,由IUT直接連線UT和LT的情況只是一種特例。一般是在IUT的上面裝入上測試器(UT),將UT、IUT和下面的設備合在一起構成被測試系統,再通過網路和一致性測試系統(CTS)連線起來進行測試。
協定一致性測試
圖1 一致性測試的概念模型

測試過程

一致性測試包括“一致性測試組合的生成”、“一致性測試準備”和“一致性測試實施”三個階段。測試組合是為檢驗OSI產品是否符合協定標準而統一組織的測試規範的集合。它是根據被測試對象層的協定規範和服務約定,提出靜態一致性要求(即關於可互操作的實施功能和參數值範圍的要求條件)和動態一致性要求(即有關通信過程的要求條件),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生成。“一致性測試準備”是進行一致性測試之前測試機構同IUT實施者間交換信息的過程。“一致性測試實施”主要完成“靜態一致性評價、測試選擇和參數設定、基本互連測試、能力測試、動特性測試、結果分析和最終一致性評價”功能,並生成“系統一致性測試報告”和“協定一致性報告”。

測試方法

以概念模型為基礎,按照測試器同IUT的位置關係和IUT的結構,可將實際的一致性測試方法分類,如圖2所示。
協定一致性測試
圖2 一致性測試方法分類表
使用時,應根據協定的層次和特性及測試器和IUT實現方面的制約等,分別選擇相應的測試方法。對下層協定(網路層以下)多使用LS法、CSE法和RSE法;對上層協定多使用CS法、RSE法和DSE法。

測試組合構成

一致性測試組合由測試群、測試項目、測試步和測試事件構成。測試事件是最小的測試單位,相當於IUT傳送或接收的一個協定數據單元(PDU)或抽象服務原語(ASP)。測試步用於測試項目的分類和模組化。測試項目是實施的某一具體過程。測試群則是將相互關連的測試項目進行分組,建立具有共同測試目的的測試項目集合。

描述方法

一致性測試用TTCN專用語言描述。TTCN描述一般由測試組合概要、說明部分、動特性部分和制約部分組成。測試組合概要是關於測試組合整體的描述,包括測試組合的名稱、實施方法及有助於理解測試組合的參考信息等。說明部分描述所用的數據類型、常量和變數、觀測控制點、計時器、抽象服務原語和協定數據單元等。動特性部分描述測試事件的交換程式,包括測試事件的名稱、參考序號、測試目的、測試事件說明等。制約部分描述抽象服務原語參數的名稱、數據欄位的名稱和注釋、設定相應的參數值等。
協定一致性測試
圖3 ISO 9646和 X.290系列建議的對應關係
標準化國際標準化組織進行了協定一致性測試標準化的研究,並且已制訂出ISO 9646(OSI 一致性測試方法論和框架)國際標準。CCITT 1988年制定出相應於ISO 9646的X.290系列建議,兩者的對應關係如圖3所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