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衣,讀音為bàn yī,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婦女穿的一種短上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衣
- 拼音:bàn yī
- 出處:《中華古今注·衫子背子》
- 注音:ㄅㄢˋ ㄧ
解釋,出處,
半衣,讀音為bàn yī,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婦女穿的一種短上衣。
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學家元稹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清末民初之際,由於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裡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
三都縣九阡地區及荔波縣的水族婦女,喜著青紫色半衣無領右衽大襟衣,戴不繡花之素淨長圍腰,上有精緻銀鏈及繡工講究的飄帶。已婚女子不掛圍腰,而束長方形青紫色腰巾。都勻內外套的水族婦女,衣褲均鑲花邊;衣長近膝,衣身、衣袖...
宴坐秋潭瘦影翻。此去八閩潮水上,荔支青欖似鄉園。作者簡介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梁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